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2013-06-25 05:29周慧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幽门胃镜

周慧萍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7)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属于慢性的胃粘膜炎症性病变,可由饮食、吸烟、精神压力异常等多种病因所导致,临床上多为上腹部饱胀、疼痛,或伴有恶心、泛酸等症状。随着我国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社会、精神压力的增加,该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但临床上对该病尚未标准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及药物,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多有反复。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以作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86±6.27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胃镜检查等均已确诊;排除主要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伴发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或近期使用过同类药物治疗患者,伴发其他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给药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组: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08±6.12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1.61±6.08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使用三联药物(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与甲硝唑)根除Hp,阿莫西林口服20mg/次、1次/d;奥美拉唑20mg溶于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次/d;甲硝唑口服80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使用自配半夏泻心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施治,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海螵蛸、白及、太子参、半夏、黄芩等[2]。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3]: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Hp检查转阴,胃镜示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

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Hp检查转为弱阳性或阴性,胃镜示胃粘膜的病变范围减少超过50%;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结果未见好转甚至加重,Hp检查仍未阳性。

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病例数占所有病例数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性消化系统炎症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相关,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发泛酸、恶心呕吐、嗳气或饱胀感等症状。目前该病在临床上缺乏疗效确切、特异性较高的标准治疗方法及药物,通常应用多种西药“三联”、“四联”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药物的协同效果,增强疗效,但仍未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部分临床医师与相关学者考虑同时使用中医药进行联合治疗,以使药物作用得以更为充分的发挥。

慢性胃炎在我国中医的临床上属于“胃痞、泛酸、嗳气、胃脘痛”等范畴,多由气机不顺、胃络受阻而导致胃部脘痛,其中医辨证施治多以健胃益脾、清热调气为主。半夏泻心汤能够起到散结消痞、辛开苦降、强脾健胃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的黄芩、党参等可以有效抑制、灭杀幽门螺旋杆菌,三七能够对免疫系统及功能进行有效调节,使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4]。这与阿莫西林、甲硝唑的灭杀Hp及奥美拉唑对Hp的直接抑制作用能够起到协同效果,增强药物效果和对病变的控制,进而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相比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1] 王玉桦,方显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6):550-552

[2] 由丽娜,高璇,热依汗古丽·乌修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91-1892

[3] 李立,周奇,郑光等.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28-231

[4] 张之蕙,熊佩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27-828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幽门胃镜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