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求突破力推现代农业上台阶
——专访南充市农牧业局局长向贵瑜

2013-06-27 05:53本刊编辑部郭鹏南充市农牧业局张昭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2期
关键词:南充南充市农牧业

□本刊编辑部 郭鹏 南充市农牧业局 张昭

苦干实干求突破力推现代农业上台阶
——专访南充市农牧业局局长向贵瑜

□本刊编辑部 郭鹏 南充市农牧业局 张昭

南充市农牧业局局长向贵瑜

近年来,南充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在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推进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狠抓“四带五片”,创新机制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全市已建成规模化产业基地26.67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喜目标。为此,本刊编辑部对南充市农牧业局局长向贵瑜进行了专访。

|问:南充近两年现代农业发展迅猛,请问你们主要有哪些基础优势?

|答:南充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总人口754万人,农业人口594万人,耕地面积30万hm2,人均耕地偏少,农业基础脆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但南充位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素有“果城”、“绸都”之美誉,粮食产量连续10年全省第一,蔬菜、水果和蚕茧产量也均居全省前列。2010年,南充有幸成为全国首批5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为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问:近两年南充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丘陵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地零碎,没有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无本之木。我们抢抓建设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按照“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定位,整合项目资金,大马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两年内在示范区三区一县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了四个百里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带产业基地1.8万hm2、畜禽养殖小区55个,改造标准良田1.33万hm2,建成农民产业园180个,带动5万多农户入园发展,户平年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我们在示范区以外的5个县(市)每年各建一个2 000hm2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片,集中连片推进优质粮油、生猪、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现已建成优质粮经复合产业基地8万hm2,优质柑桔基地6.67万hm2、优质蚕桑基地6.67万hm2、商品蔬菜基地3.33万hm2。

|问:南充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如何突出科技优势?

|答: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欠发达地区科技资源不足,农业发展只有高点起步,才能实现跨越赶超。我们立足南充的农业科技优势,紧扣“现代”这个核心,以国际国内一流为标准,着力在引进应用先进设施装备和科学技术上做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学赶超。顺庆的康健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的农业博览园,从设计到建设都达到了目前国内一流水平;绿科禽业在参观学习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蛋鸡养殖基地——北京德清源养殖场后,借鉴其模式并运用最新的设施装备和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顺庆绿宝菌业、西充富联菌业、嘉陵利丰菌业三大食用菌基地,其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化水平达到5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运用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吨粮五千元”、“千斤粮万元钱”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大面积推广。

|问:发展现代农业,您认为我们农业部门应怎样定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着力?

|答:富农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丘陵地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比较效益低,根源在分散的小生产与变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丘陵地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大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针对这“五无”难题,我们着力在理顺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单位、农民四者之间的关系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以“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产业园模式。在加快培育带动主体的同时,着力找准政府的角色定位,坚持不缺位、不越位,做到“四为两不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为”,即政府要当好“四个角色”:一是当好“引导员”,通过带领群众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召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变“要我富”为“我要富”、“要我干”为“我要干”。二是当好“规划师”,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当好“铺路者”,打捆使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搞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当好“红娘”,为龙头企业、金融单位、农民群众牵线搭桥。“两不为”:一是该由农民群众做主的事,政府绝不强制命令。干与不干、选择什么产业、选择哪家龙头企业、选择哪个金融单位,都由群众说了算,不搞“拉郎配”;二是该由农民群众出的钱,政府绝不大包大揽,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有持久生命力。目前,全市已带动80万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覆盖全市大多数乡镇。

|问:近两年南充在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我们针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在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财政投入的同时,专门成立了南充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抵押物范围,将龙头企业和业主、农户土地上的固作物与定作物作为抵押物进行担保贷款,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目前已提供担保贷款8.2亿元,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近45亿元。制定奖扶机制,南充市财政投入1.2亿元,各县(市、区)财政安排3 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对规模种养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品牌创建、标准化建设等实行以奖代补。

二是创新督查督办机制,解决“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年初把现代农业发展任务分解成若干项目,将项目进度安排到月、细化到周。南充市农牧业局督查组每周督查,对推动不力的干部点名通报,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反馈给南充市委常委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对欠进度的项目进行一次拉练督查,在南充市电视台曝光,强势推进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创新队伍管理机制,解决“工作谁来抓”的问题。南充市农牧业局实行领导包片、科站包项目、干部蹲点的指导督查机制,每月集中汇报,促使欠进度的项目整改提速;年底评选“十大苦干单位”、“十大苦干标兵”,激励全市农牧业系统干部职工苦干实干,“5+2”、“白+黑”蔚然成风。

|问:听说您给全局职工推荐了《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本书对干部职工启发很大,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答:是的,我为全局职工每人都发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一封信》,同时,我还在全市农牧业系统工作会上,推荐全市农牧业人都要看看这本名著。主要是希望大家都有一种全新的农牧业人精神。农牧业队伍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以饱满的激情工作是落实南充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农业厅工作部署的关键。我们在全市农牧系统开展了学习讨论《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活动,通过领导讲解、主题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把书中主人公罗文那种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全市农牧系统的主流价值观,并以此来摒弃惰性、激发热情,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开拓、苦干、高效、争先”的农牧人精神,得到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南充南充市农牧业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