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2013-07-01 20:00吴英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预防性腹部抗生素

吴英娇

(昌江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海南 昌江 572700)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吴英娇

(昌江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海南 昌江 572700)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腹部手术的1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120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30例,发生率为2.5%。1200例患者中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加强感染监控、对患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性护理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后的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患者使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直接影响疗效,而且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激化医患关系矛盾[1]。近年来,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分析其感染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十分必要。为有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腹部手术的1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无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史;④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意者;②合并有糖尿病、肝硬化、心血管、肺部等患者;③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④精神疾病和其他内科疾病。其中男520例,女480例,年龄18~75岁。开腹手术1170例,腹腔镜手术30例,手术类型:660例妇科,80例胆囊炎、胆石症,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并穿孔,220例阑尾炎,140例腹外疝,60前列腺肥大摘除。将该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1.2 切口感染的判定

采用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拟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来对患者切口感染进行判定,若切口针孔有分泌物溢出,出现红、肿、热、痛,或伴有发热≥38℃,分泌物病原学培养阳性则判定为切口感染。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手术性质、切口部位、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120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30例,发生率为2.5%。1200例患者中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感染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效果较为满意。

表1 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3 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①术前皮肤准备不完善;②术中要求,没有按要求预防性用抗生素;③不同伤口的污染程度;④患者的体质情况,术前营养状态不良不仅会影响到手术本身,而且会导致术后免疫力下降,延迟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概率。⑤吸烟:长期吸烟者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溶菌酶活性下降,免疫力下降,增加切口感染。⑥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程会使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

4 预防性护理措施

4.1 加强感染监控

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无菌操作管理。每个月对手术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达到控制标准。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护士每日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做好空气消毒及卫生管理,开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对正在感染或可能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并结合病房内的病原菌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2]。术前净化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患者衣服不得带入手术室内,不安排手术参观。

4.2 对患者感染的预防

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一患一套检查护理用具[3],尽量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病房内保持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换气。加强术前准备,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吸烟史者规劝其戒烟,提倡戒烟时间最好在术前2周以上。②备皮方法的改进,用递毛刀递毛时注意手法,避免划伤患者皮肤,给患者做好备皮后,嘱患者沐浴,做好自身清洁。遇到不能下床时,给患者擦洗,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备皮时间改为手术当日,不超过24h。保护腹部切口,切皮前用无菌保护膜贴在切口皮肤上,避免切口损伤。做好预防用药,术前30~60s内用一次抗菌药,术中如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3000mL术中加用一次抗菌药。注意术中给患者保温,防止体温过低。手术间人数的控制。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切口的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对分泌物多、易感染的切口适当增加换药次数。重点做好高危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消毒,督促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卧床患者定期翻身,做好皮肤护理等[3]。

4.3 加强感染宣教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感染控制知识宣教:重点进行切口感染、手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卫生的知识宣教。讲解切口感染的各种危害以及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强调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感染的基本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发放宣传册或重复宣教,以确保宣教的时效性。

5 讨 论

腹部手术的切口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0d以内,也有的异物置入手术感染科发生在术后1年。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患者的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有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与病室空气物品的污染、患者机体抵抗力、基础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手术时间过长、围术期的不当处理及患者自身固有菌群有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切口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越大、切口长度越长、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发生感染都可能性越高。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针对以上因素,我院特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感染监控和对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对切口感染情况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情况。当不可避免的出现切口感染时,应积极对症处理,严格的无菌操作,应用引流条,清理切口渗出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减少细菌数量,控制感染情况。综上所述,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1] 王丽云.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护理学报,2012,10(6):168-169.

[2] 茅一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 (6):707-708.

[3] 莫应田,莫小仙.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188-1189.

[4] 毕贞淑.16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216-217.

R473.6

B

1671-8194(2013)26-0257-02

猜你喜欢
预防性腹部抗生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