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就警魂
——二中院法警支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

2013-07-12 18:50刁效林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警营法警季风

文 刁效林

文化铸就警魂
——二中院法警支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

文 刁效林

日前,记者来到了二中院法警支队,正赶上该支队筹建荣誉室、队史馆。近年来他们所获荣誉的奖状奖牌、个人荣誉证书把大厅四周墙壁装得满满的,让人一进楼就置身于浓浓的警营文化气息之中。

在金臣警员的办公桌上,笔者看到了一本《警营季风》。2011年法警队以二中院推进庭室文化为契机,把干警撰写的小短文汇编成《警营季风》,印发人手一册。这些来自一线工作的小短文,是干警发自内心的原创,每个小短文都体现了警营文化的新内涵,成了该支队警营文化建设一个缩影。

郁支队长告诉笔者,支队担负着服务审判、保障安全、维护稳定的任务,每年光提解还押刑事被告人就达2400多人次,案多人少的矛盾相当突出。为解决好这些矛盾困难,支队根据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富有二中院“四个文化”内涵的警营文化建设之路,从2010起连续三年被高院评为一级警队,2011、2012年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还被最高院评为执法规范化先进单位。

点滴真情孕育文化建设新内涵

二大队吉国连在一次提押中,他主动背着1名瘫痪又贩毒吸毒的刑事被告人上庭,战友要帮他一把,但他考虑到被告人是一名瘫痪且吸毒的病人,如有不慎危险大,而自己有经验,非要一个人来,从看守所4层楼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跑了6趟。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让二中院法警支队迈过了一个又一个横在面前的坎,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佳绩。

创新形式增添文化建设新亮点

人人写文章,大家谈感受。当记者读到年轻法警金臣的一篇体会时,让人感到该支队的年轻人确实富有朝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许多老同志把几十年的法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在面对各种刑事被告人时少了份惊慌与失措,多了份从容与淡定。法警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干好这一行,要多学多看多练。”金臣在文中这样写道。

从2010年开始,该支队支部以“讲公心、树威信,讲情感、促和谐,讲协作、保安全”为主线,每年确立一个主题,每季度推出一个品牌,以“一题一议一文章”、“警营一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活动。2013年5月,支队再次出版了反映警务生活的第二册《警营季风》,有关做法得到了上海高院分管院长的专门批示,并且在全市法院司法警察文化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展示交流。

立足本职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度

“选择这身警服,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类似的感慨之言,在两本《警营季风》中出现了较高频率。该支队张政委告诉笔者,这是警队同志在执行重大任务行动后的真切感受,是一句最能体现二中院法警支队司法作风的战斗格言。

2011年5月,支队将跨省提押的任务交给了一大队长邵爱华。往返上千公里,又是一名加刑的再审,困难重重。但凭着他的执著,让一个个困难化为乌有。为人犯戴镣铐、带人犯上厕所、给人犯点烟等,他亲自上手,不断地与人犯进行“周旋”,还不时地通过彩信向支队领导汇报情况。现在,当一大队长邵爱华再回忆此事时说:“当时紧张的情节依然历历在目,恐怕会永远留在记忆里……”这些经验都成了年轻法警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

判决书上没有法警的名字,审判台上没有法警的声音,但每张法律文书都渗透着他们的汗水,每个庭审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这是对该支队《警营季风》最好的解读。

猜你喜欢
警营法警季风
长航南京:开展“萌娃进警营”消防开放日活动
论女法警在检察工作中的特有优势
论女法警在检察工作中的特有优势
户撒刀
浅谈如何加强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
万马奔腾
霸佔病床3年 法警強制帶離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
2009男色季风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