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2013-07-19 09:31鲍松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大学教学模式

鲍松彬

(东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132012)

0 引 言

随着我国3G、Wi-Fi 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平板电脑(PDA)、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一个全新的移动学习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移动学习(M-Learning)以电子学习(E-Learning)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电子学习的高级形式[1-4]。经过10 几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已经走过了探索阶段,目前已经将研究重点转到如何在主流学习方式中融入移动学习,进而改革并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1-2]。而从国内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上看,由于当时支撑移动学习的技术和资源都十分有限,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基于手机短信、笔记本电脑等的初级实践阶段[3-4]。本文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以“大学英语”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重新评估移动学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一种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 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何为移动学习?至今学术界也并没有一个统一而确切的定义,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给出了如下诠释:

Clark Quinn 认为:移动学习是通过通信设备实现的电子学习,这些通信设备包括数字蜂窝电话、Windows CE 设备和Palms 手机等[1-4]。

Paul Harris 给出的诠释是:移动学习是电子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的交点,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PDA 或移动电话随时随地体验教育时刻[1-4]。

Alexzander Dye 等综合了众多学者的观点,发表了题目为《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的论文。其中对移动学习下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4]。

以上是国外学者对移动学习给出的定义。在国内,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给出了以下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来更为灵活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3-4]。

尽管学者们对移动学习的理解与诠释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对移动学习内涵的正确理解:

(1)移动学习是在电子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备电子学习的所有特征,特别是在交互性、自主性等方面,这使得它有别于一般的学习方式。Sun公司的电子学习专家Michael Wenger 曾经认为:“移动学习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移动学习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Michael 之所以如此曲解移动学习,是由于他只片面地强调了“移动”,而忽略了“电子学习”这一产生基础。

(2)移动学习除了具备电子学习的所有特征以外,它还拥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特别是可移动性——学习者不再会像以往电子学习那样被限制在电脑桌前,而是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3)从它的实现方式上看,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连技术(包括移动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而其设备基础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比如具备可携带性、无线性、移动性等特征的手机、PDA 等等。尽管笔记本电脑也具备上述特性,但它在移动计算设备如此小型化、智能化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太符合移动学习的定义了。

2 大学英语课融合移动学习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学习人数最多、开课学时最长的课程,但同时也是遭到非议最多的课程。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哑巴英语,在国际考试中也难以考出好成绩。中国考生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其他非英语国家考生通过率。2006 年5 月全球BEC 平均通过率是43%,中国考区只有37%,而除中国以外的全球通过率为57% ~58%[5-6]。

大学英语如此尴尬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都过于陈旧是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疏于学生的“学”,于是也造成了学生偏向于课堂的“学”,而轻视了课外的“习”。针对这一问题,2007 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朝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向发展[5-6]。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了,而移动学习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将其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将会具有无可比优势:

(1)移动学习属于课堂之外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如今高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喜欢自主决定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获取何种专业知识,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又迫使他们必须采用最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以使学习绩效最大化。而移动学习所具有的便捷、高效特点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利用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内容微型化、学习终端灵活性的优势,通过提供丰富的媒体呈现形式,实现高校学生按需学习、高效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梦想[6-11]。

(2)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便携、灵活等特性更符合英语学习的认知特点。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英语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其经验对语境和语义等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并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及时巩固复习以使学习内容真正由短时记忆存储为长期记忆,而移动学习终端的灵活性与便携性恰好为学习者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途径。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对知识进行查阅、复习与记忆,实现语义和情境的深层次认知加工,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绩效[6-11]。

(3)利用移动学习工具可以搭建虚拟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的体验。国内外教育界已经明显意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并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而是要创造适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习者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智能化的移动学习终端可以使用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更为便捷地为学习者搭建语言学习环境,并且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12-15]。

当然,我们也应同时看到移动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传统基于书本和课堂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它是其他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旨在丰富与提升已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总之,将移动学习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3 大学英语课融合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移动学习经过10 几年的发展,不论是技术支持还是设备应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之前有过基于手机短息的移动学习研究,但在3G、Wi-Fi 大行其道的今天,短息所能承载的信息实在是太有限了,谈不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笔记本电脑虽然已被广泛使用,但它相对于PDA、智能手机等便携性很差,目前已不符合大多数移动学习的定义。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调研大学英语课程融合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3.1 移动学习是大学生的切实需求

早在2006 年4 月,深圳山脊公司公布了对深圳、西安、长沙、九江等地2 678 名中学生、大学生、学生家长及部分都市白领的调查结果:42%的初中生、42%的高中生、34%的大学生表示对手机学习持喜欢态度,超过了调查总人数的1/3,有43%以上的人选择了“一般”,而持不喜欢态度的人尚不到总数的1/5。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已得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潜在大学生的认可。而今在高校,利用课间、午休、睡前等闲散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查单词的同学大有人在,使用MP3、MP4 练习英语听力的同学更是比比皆是,这足以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

3.2 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已经成熟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移动计算设备对学习来说,已经足够。CPU 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屏幕分辨率等都已经达到实用程度。以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流手机的分辨率都在240 ×320 以上,其屏幕大小为2.2 英寸以上。QVGA 的DPI 值为166.7(2.4 英寸)、142.9DPI(2.8 英寸),对于学习来说,这个分辨率下显示的文字已经相当清晰,图片也相当细腻,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造成不适感。至于平板电脑,其屏幕尺寸及分辨率更高,一般7 寸以上的PDA 的分辨率都在800 ×600 以上,配合Wi-Fi 即便是看高清视频也十分流畅。同时,经笔者对本校318 名本科生的随机调查显示:有手机的同学99.4%,手机支持上网功能的占93.7%,开通上网功能的占83.9%;有MP3、MP4、PDA 等任一移动电子设备(不包括手机)的占67%。这说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开展移动学习的设备基础。

3.3 移动学习的成本已逐步降低

从成本的角度看,移动学习也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行货智能手机大多在千元左右(更有存话费,送手机活动)。而在网上销售的山寨、二手等智能手机价格更低。实际上,移动学习也并非智能手机不可,只要具备上网功能就能满足基本需求。目前手机上网的费用多数学生尚能承受,以中国移动吉林分公司为例,每月包30MB 的流量仅需5 元钱。30MB 的流量用于浏览英文网页以及英文文字交流已是绰绰有余。对于较大的音频、视频等文件,我们可以利用有线网络先下载,然后再存储到MP4、PDA 等移动设备上。另外,无线路由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可以使用支持Wi-Fi 的移动设备上网,这更降低了移动学习成本。并且,随着3G 资费的不断下调,手机视频也会逐渐普及。

3.4 移动学习资源已经非常丰富

目前国内已有上海知源、碟中碟等软件公司专门从事在手机上运行的学习软件及资源的开发,还有一些公司(如网梯)开发了基于手机的学习平台。众多的手机学习爱好者们自己也开发了不少手机学习资源。随着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Palm 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迅速推广,一批各自平台的拥护者、开发者和使用者逐渐形成。相信很快会出现更多的手机学习平台和手机学习资源。平板电脑的应用更是进一步拓宽了移动学习资源的来源,原本并非面向移动学习的英语视频、音频,通过Wi-Fi 平板电脑也能将其一网打尽。另外,高校如今都在纷纷开展数字化校园的改造,对学习资源的建设投入也会加大,这对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发展无疑也是利好消息[16-17]。

4 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语法能力,即与英语的词汇、语法、语义和音系相关的知识。②社会语言学能力,指英语和其非语言环境的关系知识。例如,学习者需要知道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的说话者应该采用什么称谓形式等。③话语能力,通俗的讲就是应知道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④策略能力,即交际策略的相关知识[5-6]。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既要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又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6,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项目组在教学改革中提出“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此模式中,教师必需能够将课堂内外紧密联系起来,为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在课堂内抽出时间去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情况,以此为依据,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因为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绝大多数尚没有养成良好的移动学习习惯,还很依赖于老师。

(2)教师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进行英语移动学习。例如,可以采用布置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到指定网上摘抄一段英文等等。目前这类网站有很多,比如:http://wap. iamlk. cn/以及http://wap.Englishto.com/等。当然也可以介绍一些比较知名的非WAP 网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平板电脑等高端移动设备进行访问。

(3)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参与网上交流。比如,因为目前手机QQ 在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班级QQ 群,教师及一些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可以引导学生在群内只用英语发布消息。例如,可提前一天发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讨论一下新闻大事等。当然,如果能通过MSN、ICQ 等与外国朋友交流则更好。

(4)教师可以倡导学生用英文E-Mail 交友。网上有很多交友的网站(出于安全,教师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及引导工作),在这些网站上,可以看到来自各国的笔友的征友广告,学生也可以打出自己的征友广告。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寻交友网址,但在向学生推荐之前,一定要保证网站是合法、安全的。

(5)教师可定期向学生发布一些移动学习资源。例如:英语MP3、视频等。目前MP3、MP4 等电子设备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可随时随地练习听力。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用的英语学习手机软件,例如手机词典等。鼓励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查询英语学习各方面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6)教师应定期在课堂内检验学生的移动学习情况。然后帮助其重新制定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绩效较低的同学,教师还要协助其查找原因,同时也有必要在课堂内适当地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了移动学习策略,就可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学习焦虑,避免信息迷航,提高学习绩效。

当然,以上6 点措施仅供参考,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等多方面情况决定融合移动学习的具体教学形式。但有一点必须要保证,教师应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移动学习能力上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5 实践效果

项目组在2010 级的4 个自然班中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实践前后的数据对比如表1 所示。从表中能够看出,参与实践的学生的英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较全校增长明显。同时,学生每天进行移动英语学习的平均时间相比实践前也有相应提高。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表1 实践前后的数据对比

6 结 语

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如何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学习的产生和推广,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移动学习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特点,丰富了学习资源,提升了学习机会,是现有其他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为了更好地融合移动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好习惯、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随着移动学习理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学习将会更好地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对以后的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1] 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

[2]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3):12-16.

[3] 叶成林,徐福荫,许 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4] 李楠李,盛 聪.2006-2011 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成教研究,2012(18):53-57.

[5] 叶 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比较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39-342.

[6] 张翼航. 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J].经济师,2011(1):170-171.

[7] 赵桂玲.大学英语听力的网络个性化学习[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22-124.

[8] 杨 梅.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J]. 电大理工,2012(3):50-52.

[9] 付 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8):148-149.

[10] 梁丽霞.3G 环境下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13.

[11] 叶 蓉.移动学习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0):88-91.

[12] 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3-20.

[13] Bao S B,Zhang C Z,Wu J J. A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mashup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putational Science,2012 (9):2599-2606.

[14] 郑 凯,许 骏.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21-24.

[15] Bao S B,Zhang C Z. A clou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J].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2,4(16):114-122.

[16] 吴书芳.国内外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及研究对比与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38-141.

[17] 何增颖.基于数字语言学习系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16-118.

猜你喜欢
学习者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