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

2013-07-22 08:27bySeamusHeaney
疯狂英语·阅读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默斯希尼学院派

by Seamus Heaney

Between my finger and my thumb

The 1)squat pen rests; as snug as a gun.

Under my window, a clean 2)rasping sound

When the spade sinks into gravelly ground:

My father, digging. I look down

Till his straining 3)rump among the flowerbeds

Bends low, comes up twenty years away

Stooping in rhythm through potato 4)drills

Where he was digging.

The coarse boot nestled on the lug, the shaft

Against the inside knee was 5)levered firmly.

He rooted out tall tops, buried the bright edge deep

To scatter new potatoes that we picked,

Loving their cool hardness in our hands.

By God, the old man could handle a spade.

Just like his old man.

My grandfather could cut more turf in a day

Than any other man on 6)Toners bog.

Once I carried him milk in a bottle

Corked 7)sloppily with paper. He straightened up

To drink it, then fell to right away

Nicking and slicing neatly, heaving sods

Over his shoulder, digging down and down

For the good turf. Digging.

The cold smell of potato 8)mould, the squelch and slap

Of soggy peat, the curt cuts of an edge

Through living roots awaken in my head.

But Ive no spade to follow men like them.

Between my finger and my thumb

The squat pen rests.

Ill dig with it.

在我的手指与拇指间

那支粗短的笔搁着;悠然自得得像支枪。

从我的窗下,传来一个清晰而刺耳的响声

铁锹铲进碎石遍布的土地:

父亲,在掘土。我向下望去

花圃中他正提紧的臀

低低地弯下腰身,再抬起,二十年来

在马铃薯的条播中有节奏地俯仰于

父亲掘土的地方。

粗劣的靴子蹬在铲斗上,长柄

贴着膝盖内侧被稳稳有力地撬动。

他把发亮的铁铲边儿深深铲入表层的厚土,将之掀起

新长成的马铃薯散开来,我们将它们捡起,

爱上它们沁凉硬实的手感。

上天可鉴,老爸使得一手好铁锹。

就像他的老父亲一样。

与土纳泥沼地上的其他人相比

祖父一天内能挖更多的泥炭。

有一次,我给他送了一瓶牛奶

瓶口随意地用纸团塞住。他直起腰杆

把牛奶喝了,立马又低头忙活

利索地将泥炭截断、切开,把草皮扬起

高过了他的肩头,不停地往下、再往下挖

为了挖出好的泥炭。挖掘。

马铃薯地冰冷的气息,潮湿泥炭的压碎、拍打声

和铁锹边儿猛地铲断活薯根的声响

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却没有铁锹加入到像他们那样的人当中。

我的手指与拇指间

那支粗短的笔搁着。

我要用它去挖掘。

Seamus Heaney(谢默斯·希尼,1939—),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自小接受正统的英国教育。1961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之后开始尝试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间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方法;1966年,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 1969年,第二本诗集《通向黑暗之门》发表,标志着希尼开始向爱尔兰民族黑暗的历史土壤深处开掘;1972年,发表诗集《在外过冬》,此诗集是希尼基于爱尔兰的宗教政治冲突而作,后迫于政治压力,携妻移居都柏林;上世纪80年代起,希尼开始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任荣誉教授。

希尼不仅是诗人,还是位诗学专家。1995年,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诺贝尔奖演讲《归功于诗》(Crediting Poetry,1996)也是一篇重要诗论。后来,希尼将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2000)译为现代英语,轰动一时。2006年,希尼凭借诗集《District and Circle》获得艾略特奖。谢默斯·希尼是世界公认的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优秀的诗人和天才文学批评家,在诗坛受到普遍认可、尊重及关注。

从这首《挖掘》中不难看出,希尼的诗作纯朴自然,奔流着祖辈们的血液,散发着土地的芳香。作为一名农家子弟,希尼的作品一直关注对生活经历的挖掘,他以一种带有现代文明的眼光,冷静地挖掘、品味着爱尔兰的民族精神。希尼虽有着学院派的背景,却无半点学院派孤芳自赏的情调。他的诗作既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亦能使日常生活中的奇遇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

猜你喜欢
默斯希尼学院派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面对深处的挖掘
谢默斯·希尼诗歌语篇平衡观取效行为阐析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国内希尼研究20年综述
从希尼到谢默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会议与纪念”综述
剖析《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命运
浅析《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成因
学院派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