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尼

  • 自爱尔兰的沼泽深入希尼
    年10月的一天,希尼和他的家人在异国他乡,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度假,住在离皮洛斯港口不远处的一家小旅馆,在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的“所有欧洲人的故乡”。诗人希尼从他和他家人生活的地点,他出生的北爱尔兰,他反复往来漂泊讲课的美国,回到了欧洲人的精神源头希腊。伯罗奔尼撒古老的风吹动希尼的满头银发,诗人在翻阅他已经翻译了五年的索福克勒斯;那首有关那场发生在三千多年前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和特洛伊人的著名战争之诗篇《迈锡尼守望者》已经完成,后来收录在他1996年出版的诗集《酒

    四川文学 2023年8期2023-10-16

  • 希尼《摘黑莓》诗歌艺术研究
    黑莓》描绘了诗人希尼幼时在盛夏八月采摘黑莓这段童年记忆,天真无邪的叙事使读者很容易忽略他作为成年人的视角,诗人通过象征、押韵等手法将这段采摘黑莓并看著它们变质的经历作为诗歌的喻体,凸显出人对于童年、成长的复杂情绪,隐喻了成长的欲望与代价,唤起人们对于童年纯真的追忆与珍重。关键词:谢默斯·希尼 《摘黑莓》 主题 象征 韵律谢默斯·希尼(1939 ~ 2013 ) 是爱尔兰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英语诗人和文学批评家。1995年,希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谢默斯·希尼《北方》中的历史景观
    商学院)谢默斯·希尼是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对乡村人物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爱尔兰。与此同时,诗人所居住的北爱尔兰地区有着相对特殊而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一方面,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冲突不断;另一方面,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希尼也处于两种文化、两种信仰的冲突与融合状态,所以他在创作中必然需要对现实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从根本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探索。1975年出版的诗集《北方》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冲突与融合。在这本诗集中,希尼间接地将政治问题引入诗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2022-06-03

  • “自我的赫利孔山”:谢默斯·希尼与井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代表诗作《自我的赫利孔山》(Personal Helicon)始于童年的一次观察。从对水井的好奇到对水井深处之景的着迷,此诗融合童年的天真、自我发现与向成人过渡的历程,被视作理解希尼诗歌观念与创作情感的重要诗作,而它始终以原始的意象场所“井”为核心——它既为赫利孔山上的灵感之井,也是诗人记忆中爱尔兰乡间的一汪水泽。童年的“井”为诗人提供了认识自我、洞察世界的途径,也为其后续现实题材诗歌作出了注解——如丰富

    散文诗世界 2022年5期2022-05-23

  • 童年记忆的“馈赠”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谢默斯·希尼(1939—2013),享誉世界的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摩斯巴恩一个世代务农、虔信天主教的家庭。1951年,得益于当时英国工党的奖学金制度,希尼进入德里郡的圣科伦巴中学就读,1957年入读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主修英语语言文学。1972年,迫于北爱尔兰日益严峻的局势,希尼和家人移居爱尔兰都柏林。希尼的文学天赋很晚才冒头,中学时他对数字、语法更敏感,在学校的“作文”并不出色。在这个时期他熟读莎士比亚、乔叟、华

    师道 2022年2期2022-03-07

  • 童年记忆的“馈赠”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谢默斯·希尼(1939—2013),享誉世界的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摩斯巴恩一个世代务农、虔信天主教的家庭。1951年,得益于当时英国工党的奖学金制度,希尼进入德里郡的圣科伦巴中学就读,1957年入读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主修英语语言文学。1972年,迫于北爱尔兰日益严峻的局势,希尼和家人移居爱尔兰都柏林。希尼的文学天赋很晚才冒头,中学时他对数字、语法更敏感,在学校的“作文”并不出色。在这个时期他熟读莎士比亚、乔叟、华

    师道(人文) 2022年2期2022-02-28

  • 平实的光和晦涩的黑暗 ——读希尼《晚安》
    尔兰] 谢默斯·希尼门闩拨开,一窝锋利的光剖开了庭院。从那扇矮门外他们弓身进入如蜜的走廊,然后直接穿过那道黑暗之墙。水坑、鹅卵石、窗框和门阶稳稳置于一堵光亮中。直到她再次超越她的影子跨步进来并取消她背后的一切事物。(黄灿然 译)希尼的诗歌主要书写日常事物、日常情景,关注明确、具体的事件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希尼是一个容易的诗人。曾翻译希尼诗集《电灯光》的诗人、翻译家杨铁军曾在他的译后记中说:“从来没有一个诗人如希尼那样,把平实和晦涩,两种完全对立、难以调和的

    星星·散文诗 2022年29期2022-01-01

  • 谢默斯·希尼的圣礼诗学
    063)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出身于北爱尔兰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其前半生是天主教对爱尔兰社会生活施加较大影响的时期。他幼时接受的是天主教教育,濡染其中,天主教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希尼的精神生活:“小时候,从意识萌发到十多岁时,我完全栖息在宗教的母体内。我的意识被天主教观念、表达方式、教学法、祈祷和风俗所占据。拯救、天谴、上面的天堂、下面的地狱、恩典和罪责都是真真切切的……”[1]471宗教意识和文化元素塑造了希尼的个人精神世界,使他成为“梵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4

  • 不断挖掘: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沼泽与文化记忆
    泽是贯穿谢默斯·希尼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并被赋予个人、家族、民族和历史等不同层面的象征含义。作为家族世居之地的沼泽代表了个人和家族的记忆,是诗人的代际之地;作为考古场域的沼泽代表了对往昔知识的好奇与探究,是思古的回忆之地;上演杀戮仪式的沼泽象征了诗人的民族记忆,成为诗人的纪念之地;而当诗人反思自己赋予杀戮以民族政治价值,转而揭示暴力造成的伤口时,沼泽则变成了创伤之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赋予沼泽平实的生活感、森然的仪式感、厚重的历史感、精确的抒情性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7期2021-11-29

  • 顺应与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希尼诗歌隐喻研究
    。[1]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语诗人之一,在1966年凭借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并在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希尼的妙笔之下展现出爱尔兰的民族传统与诗人的民族情感。希尼重视诗歌创作中隐喻含义的构建与传达,在田园自然的书写中不断思考诗歌创作及爱尔兰民族。诗歌语篇的隐喻研究是学界不断深入探讨的话题之一,随着学科间的不断融合,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研究成果显著。希尼诗歌语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书写,将田园生活和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9-22

  • 澳地方政府重新命名库恩岛遭反对
    性岛民”赫伯特·希尼。作为一名矿工,希尼虽是白人却常年被煤渣弄得灰头土脸,于是当地人称他为“库恩”(Coon),这是一种对非裔人士的蔑称,即“黑鬼”。ABC称,“皮里塔”一词取自当地原住民部落,“矿工角”则指代“岛主”希尼的职业。然而,这一举措在当地引发巨大争议。根据一项民调显示,高达56%的受访者反对更名,认为这是在“篡改历史”。▲(高文宇)

    环球时报 2021-07-282021-07-28

  • 不朽的泥土之歌 ——西默斯·希尼的《挖掘》和臧克家的《三代》之比较
    挖掘者”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2013),是当代爱尔兰著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创作出了许多天才而优美的诗章,包括诗集《自然主义者之死》《度过寒冬》《通向黑暗之门》等。《挖掘》正是希尼第一本诗集《自然主义者之死》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意义深远,凝练新颖,确立了他创作的主导方向。西默斯·希尼出生于爱尔兰德里郡的一个农场,祖、父辈均为农民。家乡优美的风景以及田园生活成了他创作的思源。他的第一本诗集就以故乡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2021-03-08

  • 浅论西蒙斯·希尼的诗歌社会意义和诗歌理论特征
    摘 要:西蒙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是继叶芝以来,爱尔兰文学史上最出色的诗人,也是近二十年来文学研究界心目中当今英语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诗人兼诗歌评论家。他本人曾于1995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体现了他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授奖辞中这样赞扬了希尼的诗歌艺术特征:“他的诗作既有优美的抒情,又有伦理思考的深度,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神奇的想象,并使历史复活。”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分析希尼诗歌的艺术特征,即深深植根于爱尔兰民族历史和日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2020-12-07

  • 面对深处的挖掘
    冠的诗人谢默斯·希尼(1939—2013)在其成名作《挖掘》的结尾处告诉自己和世人,他将像祖父和父亲在地里挖泥炭一样,用笔去挖掘自己的生活。实现诺言比许下诺言艰难。希尼用自己的漫长一生践行了承诺。阅读他的诗歌,我们可以看见希尼对爱尔兰历史的挖掘,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沼泽地的挖掘,甚至,我们还看到他对诗歌本身进行的富有耐心的挖掘。这首《吐默》既是希尼挖掘的证明,也是他在题材与诗艺上的双重突进,其产生的阅读效果令人久久难忘。每一首成功的诗都不易写出。它既要求诗人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2期2020-04-24

  • 谢默斯·希尼诗二首
    要不是我醒着要不是我醒着我就会错过它,一阵风刮起并旋转直到从西克莫树掉下的活泼叶子将屋顶弄得噼啪响并催我起来, 整个人噼啪响,充满生气并轻微震动如电篱笆:要不是我醒着我就会错过它,它来去如此意想不到,几乎让你感到危险,又转回来如动物扑向屋子,一声信使的吹奏在当时当地背离常规。 但之后就不再有了。 现在也没有。当我年事渐高当我年事渐高, 想不起人们名字,当我在楼梯上的不确定变得愈来愈像一个船上服务员第一次操纵索具那样头晕,当可记忆的人事达到低点变成无可恢复,

    师道(人文) 2020年8期2020-02-24

  • 小虫子拯救世界
    费代丽卡·伯特科希尼打扫自家蜂巢时,发现了一支可能拯救地球的部队。她清理出寄生在蜂巢中的蜡虫,把它们放进系紧的塑料袋里。忙完回来一看,袋子里空空的,蜡虫“吃”出了一条生路。100只蜡虫在12小时内能降解92毫克聚乙烯,速度远远超过被寄予厚望的真菌和细菌。蜡虫是蜡螟虫的幼虫,颜色淡黄,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有不同寻常的消化系统。它喜食有“生物界塑料”之称的蜂蜡,面对塑料中最常见的成分聚乙烯,也同样胃口大开。通过分析其食物残渣,研究者发现蜡虫真真切切地把聚乙烯降解

    孩子·小学版 2020年3期2020-01-25

  • 谢默斯·希尼诗歌语篇平衡观取效行为阐析
    文学奖的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被誉为“自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4],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好的英语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5]。对希尼诗歌的研究,学界多采取文学批评的视角,缺少语用文体维度的解读,尚未有从取效行为层面探讨希尼诗歌的诗学效果。在爱尔兰社会冲突背景下,希尼面临对诗歌和政治关系的思考及多元文化背景所带来的身份困惑。思考的结果、困惑的解除就是诗歌所承载的希尼的平衡观,内涵丰富而深刻,国内外研究希尼诗歌的学者都会或多或少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6

  • 婴儿的话语即诗的源泉
    奖获得者西默斯·希尼来说,童年的乡村生活一直是“密封在记忆中的”,这成为希尼创作的不竭源泉。希尼到晚年才意识到“复归婴儿”的重要性,而实际上他的创作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复归婴儿”的状态。《周易·系辞上》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信然。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孟子等人就已经认识到婴儿、赤子是人文世界的源头。童心主义的复兴正逢其时。关键词:婴儿赤子童心说文学创作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类一般课题“儿童哲学研究及其教育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4期2019-09-10

  • “只为让暗夜发出回音”:希尼诗歌创作简述
    诗坛上,谢默思·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是不可绕过也难以绕过的重要诗人。同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相较于叶芝的创作,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希尼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乡土,投向了自己熟悉的亲友和乡民。抒写土地和劳动者的诗歌占希尼诗作的比重极大,而其中蕴含的现实感受与历史文化因素,也为诗歌内容增添了一份值得一读再读的思想性与厚重感。一、地域性指涉与文化挖掘在上千年的人类文化史中,北爱尔兰所遭受的苦难堪比旧时代的中国———入侵、迁徙、

    陕西文学 2019年6期2019-09-10

  • 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上)
    人文类《踏脚石:希尼访谈录(上、下)》作者:【爱尔兰】谢默斯·希尼、丹尼斯·奥德里斯科尔(著)、雷武铃(译)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一部系统性回忆录和总结性谈艺录,由爱尔兰杰出诗人、评论家奥德里斯科尔历时七年完成,阿戈西爱尔兰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十六章,以诗歌为参照点,年近七十的希尼回头凝视,坦诚而深情地追溯了自己从出生到获诺奖之后的整个人生:童年、故乡、亲人、朋友、写作、冲突、困境……围绕

    海外星云 2019年8期2019-06-05

  • 为艾娅维恩而作的风筝
    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2013)的这首《为艾娅维恩而作的风筝》,改写自意大利诗人乔瓦尼·帕斯科利的悼亡诗《风筝》,是为庆祝其孙女艾娅维恩的出生而作,发表于2010年的诗集《人链》(Human Chain)。这首诗借鉴了原作的第四至第十诗节,模仿了原作的隔句押韵三行诗(terza rima)结构,但韵脚更为疏散,并且将原作对逝去的少年玩伴的追忆,改写为对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生命的期盼。7希尼曾为友人玛丽·凯莱赫(Mary

    英语学习 2019年5期2019-05-30

  • 为艾娅维恩而作的风筝
    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2013)的这首《为艾娅维恩而作的风筝》,改写自意大利诗人乔瓦尼·帕斯科利的悼亡诗《风筝》,是为庆祝其孙女艾娅维恩的出生而作,发表于2010年的诗集《人链》(Human Chain)。这首诗借鉴了原作的第四至第十诗节,模仿了原作的隔句押韵三行诗(terza rima)结构,但韵脚更为疏散,并且将原作对逝去的少年玩伴的追忆,改写为对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生命的期盼。7. 隔句押韵三行诗要求诗作呈现ABA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9年5期2019-05-13

  • 希尼访谈录《踏脚石》
    雷武铃希尼这部访谈录和常见的作家访谈录有些不一样。首先在于它的篇幅很长,是一部有意识地规划的、全面系统的访谈录,主要是通过书面进行,内容极为丰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很罕见。最生动刺激的是对一些著名诗人的描述常见的作家访谈录都是出自媒体记者之手,对访谈的作家缺乏深入的理解,通过一两次面谈,问题也比较业余,随意,零散,狭窄,篇幅也有限,基本上浅尝为止。希尼这部访谈录出自丹尼斯·奥德里斯科尔(1954—2012),希尼的朋友,一位热爱他的诗并对他有全面、深刻理解的

    世界博览 2018年21期2018-11-06

  • 谢默斯·希尼
    我读过希尼 我知道他说过爱尔兰的事那些暴力 那些死者 那些躺在广场上的脏西装那些破碎的苹果 那些凝固在沼泽中尚未完成的母亲 他本人 在故事后面沉思是可以走近的 吸着烟 刚刚写毕“恰如其分的顺序 恰如其分的词句”再多说一点点就 “揭晓了” 停在那些可恶的句号上 仿佛畏难 那只笔一把耽搁在秋天边上的锄头 沾着露我因此想见他 鼓励他 也见到了他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会后 我甚至握了他的手 交换了目光 他的嘴巴和舌头近在咫尺 指甲里还嵌着德里郡的土 那些是这个人写的

    江南诗 2018年3期2018-07-25

  • 涓涓潺潺总关情 ——谢默斯·希尼诗歌中“水”的意象浅析
    16]在谢默斯·希尼的众多诗歌中,“水”是一个不可分割意象。不论是冰冷如大西洋海水般的诗句:“武器的残片/在带冰的河流中闪烁/他们的声音淹没在震耳欲聋的海涛中/警告着我,那声音再次升起/带着暴力和启示”,还是和煦如爱尔兰乡间溪流般的诗句:“我的‘清水之地’,/世界开始的小山/那里清泉涌出,流入/闪光的草地”,希尼都在用他的人生经历感受这些形态各异的“水”。伴随着诗人的情感波折,水以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度和不同的态度流过希尼的作品,滋养了诗歌的独特气质,浸润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2018-07-13

  • 美·诗意·素朴 ——简议希尼诗歌的自然美学特征
    之后, 谢默斯·希尼当之无愧地成为爱尔兰又一伟大诗人。他所获得的诗人殊荣,以及不可撼动的大师地位,无疑为爱尔兰文学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5年,谢默斯·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理由是: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含着深邃的伦理,披露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谢默斯·希尼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丰厚的美学思想。希尼诗歌的审美意蕴总是根植于日常生活中。诗人一生一共出版了12本诗集,无不散发着爱尔兰的民族精神。他摒弃了学院派那种孤芳自赏的格调,完全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3

  • 仿奥登,与仿奥登 ——读希尼《仿奥登》的两个启示
    辛北北希尼的《仿奥登》是越读越有味的一首诗。此诗收在晚期诗集《电灯光》里,中文版由杨铁军翻译。很显然,这首写给诗人兼好友布罗茨基的悼亡诗,效仿了当年奥登写给叶芝的那首《悼念叶芝》,而且,布罗茨基去世的日子恰好跟叶芝一样,也是1月28日,这就给这首诗添上了某种冥冥中命定的意味。至少我们可以猜测,这是希尼采取此角度写诗的动机之一。还有一个动机,作为布罗茨基的粉丝,我宁愿它也是真的:布罗茨基年轻时一度非常热衷哀歌体,23岁,他就写出过颇优秀的长诗《献给约翰·邓恩

    星星·散文诗 2017年32期2017-12-29

  • “大雅诗丛”又添新作致敬中国新诗百年
    主、艾略特奖得主希尼、沃尔科特等世界大师经典作品,也包括国内多位著名诗人精选力作,出版后多种诗集入选各种年度榜单,获得了国内文学界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大雅诗丛”已成为国内一个响亮的诗歌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国内读者已经形成很大的诱惑和影响力。“大雅”取自《诗经》,古代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大雅诗丛”,意在向国人描绘世界优秀诗歌图景,梳理中国当代诗歌脉络,持续、系统地展现诗歌写作版图中,中外优秀诗人卓而不群的写作及其创造的语言奇观,

    海外星云 2017年22期2017-12-01

  • “大雅诗丛” 又添新作致敬中国新诗百年
    主、艾略特奖得主希尼、沃尔科特等世界大师经典作品,也包括国内多位著名诗人精选力作,出版后多种诗集入选各种年度榜单,获得了国内文学界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大雅诗丛”已成为国内一个响亮的诗歌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国内读者已经形成很大的诱惑和影响力。“大雅”取自《诗经》,古代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大雅诗丛”,意在向国人描绘世界优秀诗歌图景,梳理中国当代诗歌脉络,持续、系统地展现诗歌写作版图中,中外优秀诗人卓而不群的写作及其创造的语言奇觀,

    海外星云 2017年22期2017-11-29

  • 小虫子拯救地球
    费代丽卡·伯特科希尼打扫自家蜂巢的时候,发现了一支可能可以拯救地球的“部队”。她清理出寄生在蜂巢中的蜡虫,把它们放进系紧的塑料袋里。忙完回来一看,袋里空空的,蜡虫“吃”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神奇的能力,是一种尚未开发的资源。2017年4月24日,伯特科希尼的论文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她指出,100只蜡虫在12小时内能降解92毫克聚乙烯,速度远远超过被寄予厚望的真菌和细菌。蜡虫是蜡螟虫的幼虫,颜色淡黄,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具有不同寻常的消化系统。它们喜食有“

    读者·校园版 2017年14期2017-06-27

  • 希尼的《人之链》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1939-2013)写的最后一本诗集《人之链》出版于二○一○年。这本诗集的核心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形象:人与人拉起手站在一起,逐渐连成一片,跨越时空蔓延而去。在这个形象里,有关于亲情和友爱的伦理,有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协作,有抢救病人时的奔忙,有对转世重生的冥想,有抄写圣书时手掌的痉挛,有对家人亡魂的拥抱,有神秘之光幽微的闪烁,也有对新生儿好奇的凝视。这一切汇成了千头万绪,把这本诗集系成了一份礼物,送给了世人。二○○六年中风之后,诗人意识到自

    书城 2017年6期2017-06-15

  • 希尼诗集《区线与环线》翻译缘起
    我都希望自己能对希尼希尼的诗歌做一些全面、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为希尼希尼的诗歌从一开始对我就是一种教育。我这一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大学的)写诗的人中,很多人的文学(诗歌)教育都是来自西方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文学(诗歌)。我们的教育方式几乎都是自学,一种东拼西凑的胡乱学习,类似大饥荒年代,被难以满足的饥饿感驱使,依靠本能寻找一切可满足食欲的东西,胡吞乱吃。这种自我教育如今想起来也颇有趣,类似从各种残缺的武林秘籍中搜罗一鳞半爪的口诀和招式,然

    南方文学 2017年1期2017-05-20

  • 离散诗学视角下的翻译与重构* ——以张枣对谢默斯·希尼诗歌的翻译为例
    以张枣对谢默斯·希尼诗歌的翻译为例王岫庐中山大学离散诗学通过对诗歌语言、主题、意象等方面的探究,彰显离散诗歌写作中的矛盾性、流动性、多样性和异质性。在跨文化交流的翻译语境中,如何再现离散诗歌写作的特性以及原作衍生出的文化身份思索与文化认同建构成为翻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张枣对谢默斯·希尼诗歌的翻译为案例研究,从离散诗学的视角,解读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文化记忆和本土经验之间的错置和交集,通过对张枣译本的文本对比研究以及对译者文化身份的反思性分析,探究希尼

    翻译界 2017年1期2017-04-15

  • 希尼诗歌人物身上爱尔兰文化的混杂性
    43000)论希尼诗歌人物身上爱尔兰文化的混杂性程建锋1,2(1河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拉曼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来西亚 霹雳州 43000)谢默斯·希尼是一位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其诗风格朴实简洁、语言精辟、含义丰富。纵其一生,希尼创作了大量代表了爱尔兰文化的诗歌人物,这些人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暗喻了爱尔兰的种种文化如爱尔兰的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殖民文化、混杂文化。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混杂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2-23

  • 希尼作为一种教育
    雷武铃希尼作为一种教育雷武铃1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对希尼希尼的诗歌做一些全面、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为希尼希尼的诗歌从一开始对我就是一种教育。希尼的诗最早零星出现在1980年代的一些杂志和选本中,比如王佐良主编的《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以希尼结束,收了王佐良和袁可嘉翻译的五首诗。但年轻的希尼在那些现代诗歌史上有着盛名的诗人之中并未引起注意。希尼作为诗人突显出来,让我的目光集中投注在他身上是199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世界文学》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6年4期2016-11-25

  • 谢默斯·希尼,在诺奖后……
    ,是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写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收录在他2001年出版的诗集《电灯光》中。译者、诗人杨铁军说:“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本诗集就代表了这样一种对自我认识的更新和发展的努力,使得他保持了自我的‘甘甜,即使处身于广阔的‘咸水之中。这种对自我的清醒把握也是诗人获得深化、发展的根本。”以至于他此后写作的两本诗集,《区线与环线》和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人之链》,都还能始终保持着写作的水准和活力。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其中,2006年的《区线与环线》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33期2016-08-16

  • 希尼的《人之链》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1939-2013)写的最后一本诗集《人之链》出版于二○一○年。这本诗集的核心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形象:人与人拉起手站在一起,逐渐连成一片,跨越时空蔓延而去。在这个形象里,有关于亲情和友爱的伦理,有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协作,有抢救病人时的奔忙,有对转世重生的冥想,有抄写圣书时手掌的痉挛,有对家人亡魂的拥抱,有神秘之光幽微的闪烁,也有对新生儿好奇的凝视。这一切汇成了千头万绪,把这本诗集系成了一份礼物,送给了世人。二○○六年中风之后,诗人意识到自

    书城 2016年6期2016-06-24

  • 改造破旧农舍 巴黎青年乡村满血复活
    底乡下的巴黎青年希尼·克里斯蒂安森喜欢烹饪,还开创了自己的苹果酒品牌。为躲避巴黎的喧闹与压力,两个年轻人到乡下去找一座度周末时能让人放松的房子。他们手中的钱仅能买下一间路易十四时代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为了房子的改造,他们四处寻找一些旧的建材、配件、木头等。他们重新规划室内空间,拆除了隔断墙,露出原来的夯土结构,重新填补黏土、刷漆,搬入老家具。改造之后的老房子令人耳目一新,看起来正是那种城里人见了后说“哇!我要的乡下别墅就是这个样子”的农舍。巴黎青年来到诺曼底

    环境与生活 2015年1期2015-12-03

  • 希尼作为一种教育
    雷武铃希尼作为一种教育Face to face with her was an education——Seamus Heaney, Field of Vision雷武铃1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对希尼希尼的诗歌做一些全面、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为希尼希尼的诗歌从一开始对我就是一种教育。希尼的诗最早零星出现在1980年代的一些杂志和选本中,比如王佐良主编的《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以希尼结束,收了王佐良和袁可嘉翻译的五首诗。但年轻的希尼在那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5年4期2015-11-14

  • “内心的逃亡者”:政治退缩? ——关于希尼《北方》的一些争论
    退缩? ——关于希尼《北方》的一些争论颜美娟(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希尼的诗集《北方》在为诗人带来好评如潮的赞誉同时,也受到了不少评论家的质疑,认为他的成功纯属运气,更批评他在政治上的逃离。本文试图结合《北方》中最为突出的沼泽诗进行文本分析,对有关这本诗集的一些争论进行梳理辨析,从中得出希尼在《北方》里表面上看似回避北爱尔兰的现实暴力冲突,却绝不是所谓的“政治退缩”。事实上,《北方》的成功恰恰在于其通过挖掘沼泽意象迂回地进行历史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2015-03-20

  • 国内希尼研究20年综述
    53003)国内希尼研究20年综述赵晓晓(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国内研究者运用西方文论,采取总结与比较的方法,对希尼的诗学主题、诗学风格和译学理念进行了研究。国内希尼研究虽然已具规模,且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希尼;诗学主题;诗学风格;译学理念一、 引言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2013年)是20世纪继叶芝、乔伊斯后最有成就的爱尔兰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01

  • 从“丰饶角”到“空壳” ——谢默斯·希尼诗歌艺术的转变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歌评论家,甚至他的诗人声誉也部分得益于他那准确深刻的诗歌评论。希尼在大学时就接受了师范教育,毕业后先是在中学,然后到大学执教。他23岁发表第一首诗歌时就是贝尔法斯特的圣托马斯中学的教师,之后他先后在圣约瑟夫师范学院、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都柏林卡里斯福特学院等任教,这期间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随着名声鹊起,希尼离开了卡里斯福特学院,先后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开设讲座或授课,其中不少讲座内容作为散文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8期2014-12-04

  • 希尼到谢默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会议与纪念”综述
    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诗歌中心举办了“谢默斯·希尼:会议与纪念”(Seamus Heaney:A Conference and Commemoration)国际会议。这是自爱尔兰诗人、一九九五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一九三九-二〇一三)去年八月三十日溘然辞世以来,国际范围内首次规模盛大的学术会议和纪念活动。四月十三日本应是希尼的七十五岁生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以及当地热爱希尼的普通百姓,因为希尼而联结在一起,在复活节前夕,共寄

    东吴学术 2014年5期2014-09-20

  • 希尼诗歌的哲学蕴含与叙事艺术 ——以存在主义哲学观为视角
    410012)希尼诗歌的哲学蕴含与叙事艺术 ——以存在主义哲学观为视角朱思衡(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爱尔兰诗人希尼一生围绕自己故乡的小农庄,捕捉有关人和地理场域的轶事式的日常生活截面,将情感结构包裹在诗歌叙事中,创作了大量风格别致的作品,用诗歌筑建了寄托他艺术理想的“无处所的天堂”。文章拨开希尼诗歌的文字外包装,深入其诗歌创作的核心思想和概念,以存在主义视角探讨希尼的诗歌艺术。希尼;存在主义;诗歌叙事;情感结构希尼是当今世界文坛特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6

  • 拉帕希尼的花园 霍桑的象征世界
    坡相媲美,《拉帕希尼的女儿》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拉帕希尼花园的象征意义(一)拉帕希尼的花园——伊甸园小说开头描写了主人公乔万尼初见科学家拉帕希尼的一幕,“他(拉帕希尼)虽对这些花草的生命了如指掌,却与它们并不亲近……就像个走在邪恶势力之中的人,仿佛四周全是猛兽”,乔万尼目睹种花人面对自己栽培的植物如临大敌,不由心生疑问:“园艺本是人类劳作中最纯朴无邪的呵,而且也是人类双亲堕落之前的欢乐与工作。难道这园子是当今世界的伊甸园么?而这个人,对自己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3期2013-12-12

  • 挖掘
    ney(谢默斯·希尼,1939—),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自小接受正统的英国教育。1961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之后开始尝试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和德里郡乡间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方法;1966年,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 1969年,第二本诗集《通向黑暗之门》发表,标志着希尼开始向爱尔兰民族黑暗的历史土壤深处开掘;1972年,发表诗集《在外过冬》,此诗集是希尼基于爱尔兰的宗教政治冲突而作,后迫于政

    疯狂英语·阅读版 2013年6期2013-07-22

  • “如果第一行不能音乐般展开” ——希尼诗歌创作思想管窥
    乐般展开” ——希尼诗歌创作思想管窥朱玉在《聆听诗行的耳朵:写与读》中,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Heaney)谈到诗歌创作的经验:“如果第一行不能音乐般展开,那么你就无法开始一首诗——我不是说它要悦耳,我指的是它要有语音感染力或某种节奏感。”①Dennis O’Driscoll,“An Ear to the Line”:W riting and Reading,SteppingStones:Interviewswith SeamusHeaney

    东吴学术 2013年6期2013-03-27

  • 国内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综述
    尔兰诗人谢黙斯·希尼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一方面证明了爱尔兰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爱尔兰诗人的创作热情。笔者以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进行了搜集、梳理、分析,以了解近十年来国内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状况①由于数据库每日更新,本统计结果截止2011年1月10日。同时,由于收录时间的滞后性,2010年部分研究成果未能统计在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11-21

  • 双重文化身份的矛盾:解读谢默斯·希尼的《外出过冬》
    007]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 )是一位伟大的爱尔兰诗人,也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好的英语诗人和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希尼于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爱尔兰文学史上继叶芝、贝克特和萧伯纳获此殊荣的第四位作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希尼一共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外出过冬》(Wintering Out,1972)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在这部诗集中,希尼不再像其前几部诗集中钟情于他所熟悉的爱尔兰乡村、田园风光和家庭生活,而是

    名作欣赏 2011年24期2011-08-15

  • 从回忆中挖掘童年与自然的美 ——论希尼的诗歌艺术
    自然的美 ——论希尼的诗歌艺术朱茂瑜希尼的诗歌以回忆的方式在“日常中提炼出的神奇的想象”。在其早期诗歌中,大量的对于童年生活的诗化描写,表现出了“游戏”与“自由”的特质。诗人还善于挖掘自然之美,融自然与神话、过去与今天,强烈的还乡情结表达出回归爱尔兰传统文化的愿望。希尼;回忆;童年;自然一、在“回忆”中“深深地挖掘”海德格尔极力高扬回忆,并指出回忆和思(诗)不可分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潜入心境,将遥远的难以把握的感觉世界以赋予亲和力的方式张显出来,是回忆带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综述(1999-2010)
    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一方面证明了爱尔兰诗歌的巨大魅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爱尔兰诗人的创作热情。本文以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进行搜集、梳理、分析,以了解近10年来国内外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状况。①由于数据库每日更新,本统计结果截止于2011年1月10日。又由于收录时间的滞后性,2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1-04

  • 爱尔兰政治语境下谢默斯·希尼诗歌的伦理张力
    治语境下谢默斯·希尼诗歌的伦理张力周雪滢(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089)指出在爱尔兰特殊的政治语境下,希尼的诗歌有着独特的伦理深度,个人与集体、艺术与社会、沉默与诗语、古与今等多种维度共同构建着希尼诗歌的伦理张力。通过重点分析“惩罚”、“意外伤亡”等诗歌,追溯但丁对希尼的影响,进一步明晰希尼诗歌的伦理问题是如何通过张力得到形式和内容的深化。爱尔兰;政治语境;谢默斯·希尼;伦理;张力一、引言希尼 (Seamus Heaney)是当代爱尔兰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论谢默斯·希尼的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解析沼泽诗两首《托兰人》与《惩罚》
    201)谢默斯·希尼是北爱尔兰诗人的代表,被誉为叶芝之后最出色的爱尔兰诗人。文化身份问题是叶芝,谢默斯·希尼等爱尔兰诗人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希尼1939年出生于北爱尔兰的一个天主教家庭。盖尔文学是爱尔兰的真正文学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如家庭聚会或亲戚来访,希尼常被大人们叫来背诵大家熟悉的爱尔兰歌谣。而在学校接受的是来自英国文学的教育,学习的是英国的语言、历史、文化,因此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希尼在11岁时就能一首又一首地背诵拜伦和济慈的诗歌。[1]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史诗《贝奥武甫》你也看的懂
    谢默斯·希尼档案谢默斯·希尼,1939年生于一个有9个孩子的爱尔兰农民大家庭,他排行老大。直到1957年18岁时,希尼才开始上学,1961年,他便进入贝尔法斯特的皇后大学(QueenCollege)读书。此后,他开始用英语写诗,并到一些大学演讲。希尼是位高产诗人,也是个“得奖专业户”,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自然主义者的死亡》(DeathofNaturalist)开始,各种文学奖便潮水般拥抱他。希尼的诗作关照最多的是死亡和生命,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爱尔兰

    海外星云 2000年14期2000-06-12

  • “构成灵魂的……是幽微的闪烁”
    就是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Heaney),二十世纪中叶爱尔兰文学火种的传递人。早年的希尼,涵泳于恢宏的英诗传统之中,接受了华兹华斯和另一爱尔兰诗人卡文纳(P.Kavanagh)主题上的启示,然而他真正的师承是叶芝——一种观念上的——效法后者长于“偏锋”的韵律和章节上不断的创新。在一个硕大的影响之下去孕育另一个才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流才华的师承往往有抗衡的意味,至少也是一种平行的仰视,但绝不是模仿或延续。叶芝的文学季持续了半世纪之久。他留给这世

    读书 1996年6期1996-07-15

  • 热带森林——中非人的食物之源
    人以慷慨的奉献。希尼中国人常说“吃在广州”,因为广州人什么都吃,而中非人吃得更广、更杂,什么飞禽、走兽、昆虫都吃。其中令中非人着迷的叫“希尼”。“希尼”就是蝴蝶蛹,中非土话叫“希尼”。它浑身灰白色,头有点红,身子两边有一根根的“须”,所以它形如毛虫又如蜈蚣,但身子不长,约5厘米左右。“希尼”是中非人最钟爱的美味佳肴。在蝴蝶繁殖季节,森林里出现大批“希尼”。这时,家家户户全部出动,不管男女老少,都成群结队地,个个提着塑料桶,钻进莽莽的原始森林抓“希尼”。每天

    祝您健康 1994年1期199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