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报道为地方都市报“增值”“增效”

2013-07-25 07:52庄育平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增值都市报晚报

□ 文/庄育平

地方都市报有其地域特色、个性魅力,要在与数字媒体抢新闻、与上级媒体的竞争与博弈中获得新生,就决不能丢掉区域识别和个性魅力,而自觉拿起深度报道这个“重器”,找准落点选择新闻、解读新闻、整合新闻,给区域性新闻资源“加热”“增厚”,则能使区域性新闻增值,使区域都市报增效。

《处州晚报》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转换思路,探索深度报道路径。在连续坚持开办专版专栏的基础上,2012年7月起又以《周末·深度报道》为载体,进行具有区域识别性质的深度报道,反响良好。在具体操作中,《处州晚报》在融合理念、选择题材、设置议程、突出视觉、回访效果等方面大胆革新,实现了报纸个性与魅力的现实彰显。

融合理念——在新闻竞争中拿起“利器”

深度报道最早源自西方,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产生之初是报纸对抗广播电视的主要新闻报道形式。时至今日,它成了地方都市报都想拿起的“利器”。

网络媒体也不尽是碎片化的“快餐新闻”,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新闻专题,以全方位、猛烈的冲击态势,使纸媒的深度报道受到影响。但网络新闻专题易使受众迷失在数据库中,返回新闻专题主页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的仅仅是简单的资料堆砌,难以体现报道应有的深度,传播效果受到影响。

纸媒深度报道有其个性优势和独特功能,首先是筛选有用的信息解读,满足读者高层次阅读需要;其次是平面展示新闻各个层次和方面;再次是立体描绘新闻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但不管怎么说,深度报道的新闻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深层次解释新闻这个元素,满足阅读者“深读”的渴望,从而大大提升新闻竞争力。

在深度报道中,同质化使纸媒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好好审视其他媒体形式的优点;找准缺口和突破口,形成自身的生产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纸媒的深度报道应该实现理念融合,散发出法治和人文光辉。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判断,《处州晚报》在深度报道中,内容上努力实践“三度”原则,即以速度触摸新闻,抓住新闻的最佳传播时间;以高度议论民生,抓住新闻的最优传播效果;以广度延伸视野,抓住新闻的最广议论群体。形式上融合连续性、画面感、延展性的传播优点,优化深度报道的效果。

巧选题材——在新闻背后挖掘新闻

受区域承载量、自身人力财力以及媒体环境等因素所限,地方都市报在深度报道中时常面临着资源稀少、涉及面窄、观点不新等窘境,特别是题材选择上困难重重,时间一长举步维艰。《处州晚报》坚持从新闻中挖掘深度的思路和观念,十分珍惜新闻题材,把贴近性、本土性、调查性作为遴选题材的标准,达到了深度报道“长做常新”的良性循环。

突出贴近性,眼界宽一点。社会热点产生后,人们希望“先知”更希望“详知”。地方都市报不仅要满足受众“详知”愿望,而且应从相似的事件出发,调查区域内的表象,揭示新闻背后的错综复杂的脉络、起因,贴近区域范围找出事实真相,告诉读者一个立体的新闻全景。湛江新娘豪华陪嫁事件曝出后引起热议,丽水很多人“吐槽”当地婚嫁豪华,《处州晚报》就此展开调查,针对婚嫁中的热点现象,对“富二代”“官二代”等特殊群体进行关注,及时回应了误传与谣言,并且在区域内引导了正确的婚嫁观。

突出本土性,视角小一点。地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的看点在本土,在本土新闻上做足文章,充分挖掘本土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小视角做好做透本土重大新闻,形成具有区域识别特征的强大舆论场,呈现都市报的厚重品质。野猪之患是山区丽水的一大特色,《处州晚报》针对这一现象,剥茧抽丝般地叙述了隐患、除患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预防野猪祸害的方式,服务农户有针对地应对。

突出调查性,了解深一点。舆论监督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领域,因其承载着公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强烈期待,去揭示社会生存环境的症结,并由连续报道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形成长期的防范此类事件的机制,所以在群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丽水城区大排档问题是《处州晚报》接到投诉最多的话题,《处州晚报》就此展开调查,以深度报道形式曝光这一乱象,使城市管理者第一时间治理,并规划出相应区域,受到市民好评。

设置议程——在纷繁信息中找准落点

深度报道事件或话题“庞大”,由林林总总的信息组成,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时候最需要做的是,进行适度的议程设置,从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找准最有传播价值的新闻落点,支撑事件或话题。

从报道时间、报道内容、报道行动三个方面看,深度报道议程设置应从时效性、法治性、人文性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入手。从微观层面看,话题分解是深度报道寻找新闻落点有效方式。

《处州晚报》曾收到过一组数据——关于东南亚姑娘嫁给丽水山区小伙的明细。判断这个题材的深层次意义后,详细划分话题骨架,分为“东南亚新娘在山区生活”“东南亚姑娘与丽水小伙‘联姻’的方式调查”“这样的洋婚姻危机”等分话题,分派记者进行采访,随后以南洋媳妇的“丽水缘”进行统领。报道刊发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政府关注,且吸引了《现代金报》积极跟进,扩大了传播效果。

但议程设置是一把“双刃剑”,过度设置议程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和社会后遗症,可能引起舆论压力,也可能误导舆论,影响受众正确认知,甚至会产生内容不当,直接影响媒体声誉。《处州晚报》在深度报道中严格把握议程设置的量与度,在使用客观、准确、平衡的报道方式的前提下,站在公平正义的制高点上,坚持实事求是的评论方式,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主流民意的基本要求,评判优劣,揭示美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引导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透过层层迷雾见真知从而赢得公信力。在报道山区民间戏班中,《处州晚报》分别在各分话题下,配发《保护好传统剧种中的“名角”》《市场给了婺剧活力》《“传家宝”该怎样传下去》三篇评论,彰显出报道的包容性和思想厚度。

突出视觉——在“厚新闻”中做出“优产品”

深度报道是“厚新闻”,但只有突出新闻视觉,让读者从文字中获得形象,才能让产品优质赢得读者“芳心”。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曾经说过,“电视是完全形象化的传播工具,它把所要报道的内容统统用画面摆在人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在文字报道里给人家一点形象,恐怕是很难和电视新闻竞争的。”

突出新闻视觉,首先是文字上要有视觉因素。《处州晚报》在挖掘报道丽水民间戏班时,采用了自述体的形式,把民间剧种、剧团以及民间戏剧传承人用第一人称讲述,传播民间戏剧的前世今生,特别是民间戏剧传承人讲述从艺的故事,读来如见其人、令人动容。有读者读到这篇稿件时,曾来电说“看着看着就想流眼泪”。

突出新闻视觉,其次是在图片上做好文章。在当下的读图时代,图片有时候能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处州晚报》在深度报道中,通常用大图加组图的形式,呈现出立体的报道图景。读者反映,在一个地级市的都市报中,能够大胆使用图片进行深度报道,是一种探索和勇气。

突出新闻视觉,再次是在版式上下足工夫。深度报道要想抓住读者眼球,除了所选的题材之外,最重要的看以什么样的形式传达出去。《处州晚报》在深度报道的版面中,使用周刊的组版形式,尝试大面积的留白,美观、大方、时尚,深受读者好评。

丽水是浙江的一个农业大市。乡村和基层是报纸关注的重要对象。图为2013年2月27日,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万阜乡万阜村的村民华建锋和程莉与朋友们走在乡村的田埂上。当日,华建锋和程莉举办了一场名副其实的“乡村婚礼”婚礼。(新华社/发)

回访效果——在追踪监督中回应关切

深度报道想赢得社会影响力,关键是应该在报道追踪以及效果上做好各方面文章。特别是在舆论监督中,应该追牢新闻发展方向,从更贴近群众生活的方面入手去一追到底,勇于成为破解社会热点间题、难点问题“排头兵”。

《处州晚报》在深度报道的追踪中,两版至三版一事,事事深入解读,给主管部门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与读者进行互动,增强舆论干预力,促使问题解决。追踪已经慢慢成为《处州晚报》深度报道的一个有效“武器”。《处州晚报》为防止自身的深度报道陷入越走越难的窘境,保证报道质量,在运行保障以及评价机制上做出了探索。在运行保障上,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深度报道组,定期研判各类题材、定期讨论社会热点,不定期进行业务交流、不定期进行外出学习,从而保障了深度报道的队伍基础。在内部评价上,考虑到深度报道记者的辛苦,《处州晚报》积极激发深度报道记者工作热情,针对深度报道制订了考评机制,严格以质打分、以质奖赏,高于普通新闻稿件的收入,增强了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在外部保障深度报道上,主要是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专家“智囊”队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并且邀请特约评论员,出谋划策。深度报道好不好,读者的评价很关键。在外部评价机制上,通过热线电话、QQ群、论坛等听取读者反响,并且计划建立读者俱乐部,专门听取读者对深度报道意见,吸收智慧、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增值都市报晚报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
从“添附”论知识产权的归属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