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主流媒体: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响亮发声——河南新闻奖2012年度一等奖作品《危机敲开改革门》的采写与认识过程

2013-07-25 07:52赵书明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安阳市安阳借贷

□ 文/赵书明

导读

在近日揭晓的河南新闻奖2012年度作品评选中,作者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危机敲开改革门》获得一等奖。这是针对去年席卷全国的民间借贷引发危机事件的述评性报道。作者认为,该作品获奖,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主流媒体突破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报道困局的肯定,也表明了其在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引领价值。

突破困局,“敢”字之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就在于理性发声和主题上的深度挖掘、表达上的视角求新。

一、规避禁区 准确选择切口

事件是这样的:进入2012年,河南省安阳市因民间借贷崩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连绵不断。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上午,数千名市民聚集于安阳火车站、文化宫广场等地,导致该市主干道解放大道等道路堵塞不通。随后,安阳市调集几百名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并要求全市前往安阳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的车辆绕道通行。网络媒体纷纷报道:《河南安阳非法集资引发群体事件》《传安阳担保公司外逃卷走400亿》《河南安阳40多企业涉非法集资》《全民借贷到全民追债:河南安阳民间借贷危机四起》……从媒体报道的标题上足见这一事件的重大和敏感性。

民间借贷出现问题引起的社会危机,南有温州,北有鄂尔多斯,影响全国,安阳市成为重灾区。重大社会危机事件,往往会对社会生活和秩序带来严重影响,有的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行为。安阳市发生这样的事件,当地政府出于社会维稳和减轻事件影响等考虑,对媒体尤其是当地媒体设置了一些报道禁区。避免媒体报道对事件推波助澜,这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规之策。但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如此重大事件,政府是无法封锁不报的。传统主流媒体既要传播新闻事件,更要正确引导舆论,既要遵守报道纪律,又要发声响亮、赢得公众信任。

在这个事件中,有关方面给当地媒体设定的报道任务是:政府处置打击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召开的会议和处理措施,公检法查处的案件。更多的事件内容成为敏感区域被严格控制。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认识到,如果只是做例行公事式的报道、单声道发声,危机事件的主体内容和真相得不到全面呈现,还会与网络媒体和境外媒体的报道形成两种不同声音和两个不同舆论场。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在重大事件面前回应公众关切,也是失职、失责。

一方面,社会危机事件的报道吸引受众的眼球,关注度高,有轰动效应,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危机事件往往具有多面性、多重性特征。发生在安阳的这个危机事件,是一起纷繁复杂关联多方的事件,事件本身无疑是丰富的新闻资源,有很多选题。但媒体不能只注意新闻性,忽视责任感,把镜头过多地停留在危机的表象上,去炒作造成的恶果。如民间借贷崩盘、政府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围堵政府、非法集资、跑路逃债、跳楼寻短,还有各种案例……如何寻找能够介入的报道切口,是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当时,政府对事件统一定性为“非法集资”,舆论热炒的是群体性事件、资金断链、崩盘逃债等。我们通过对事件的深入采访和思考认为,谨慎规避禁区、客观展示事态、及时回应关切是媒体的责任所系。在报道选题和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好:既不炒作恶性事件,也不简单以“非法集资”一言概括和定性事件。我们认为,恰当的发声切口就是民间借贷,非法集资是民间借贷失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把事件定性、定位于“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选择这样入题,才便于理性评判、全面揭示危机事件。

二、追根溯源 理性呈现事件

安阳,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市。然而,民间借贷在此地可谓历史悠久,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期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至今,安阳已经历了20多年民间借贷历程。安阳位居前三的知名民营企业,其资本运作的方式便是吸纳民间资金。

有了准确的定性、定位,才能够全面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本来面目。我们从“民间借贷”这一切口,揭示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作品以“民间借贷崩盘,安阳多半家庭卷入”开头,客观报道危机事件,既不回避严重性又注意限制渲染。然后把镜头转入这场影响全国、殃及安阳的金融风波产生的由来。

即使对危机事件的真相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剖析,这仍然不够。重要的还在于媒体要给事件一个解决出口,给人们打开希望的窗户,给作品一个表达视角。

□ 图为作者工作照。

2000年,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一向被认为是运营成本高且盈利性较差的中小企业群体市场被大面积放弃,民营企业贷款难随之加重。到2003年,全国300多万户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只占10%。

采访中,很多民营企业主向记者反映,安阳面临的金融窘境比全国其他地方更为严峻。由于当时号称彩电玻壳制造规模世界第一的安彩集团的破产,给银行造成数以百亿元的坏账,安阳被多家银行评为“金融高风险区”,安阳本地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被迫转向民间金融市场。所以,“民间借贷在两难中生成”。

我们用电视镜头纵横史实,既放眼全国,又突出安阳特征,言之凿凿,令人信服。接着,追踪民间借贷为何陷入困境……这样,作品对这起纷繁复杂的危机事件,呈现了清晰的脉络:“民间借贷崩盘——民营企业靠民间资金起家——民间借贷在两难中生成——‘灰色地带’引发乱象……”

不仅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的结果、状态,而且对起因、产生背景、发展动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报道,让群众评说,有专家解读。作品着力引导社会冷静、理性看危机事件,消解和释放过激情绪,降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即使对危机事件的真相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剖析,这仍然不够。重要的还在于媒体要给事件一个解决出口,给人们打开希望的窗户,给作品一个表达视角。

三、视角求新 高位表达主题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长期遭遇贷款难、融资难等难题,另一方面是民间资金投资渠道缺乏和投资范围狭窄。尤其是近年楼市被限、股市低迷,大量民间资本无处可投,贷与放贷两者一拍即合,民间借贷愈演愈烈。由此,记者刨根问底得出危机事件的结论是:原因在“两难”,根子在体制,出路在改革。联系安阳、温州及全国多地的民间借贷潮,放贷阳光化和法制化已是迫在眉睫,人们期待有一扇门打开。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立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改革任务。危机中的安阳市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脚步。借鉴温州市和鄂尔多斯市的做法,安阳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安阳市规范民间借贷暂行管理办法》,在中央和省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率先开始了金融改革的试点试验工作。从各地出现金融风波到中央开启“金改”之门,这场被认为是民间借贷倒逼的金融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更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会议新闻中心公布:在中小商业银行当中,民间股本已经占到了50%以上。

是改革为解决危机开启一扇门?还是危机敲开了改革门?我们说,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商品市场领域,而资本市场化改革则成了改革的盲点、坚冰和礁石。民间借贷持续走热及崩盘在给予人们重创的同时,也敲开了改革的另一扇门。因此大家看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向深水区迈进!

至此,记者顿感兴奋。我们终于找到对该危机事件报道的表达高视角和过关通行证,从而,作品纵深度获得一个新飞跃。

后续:近期,针对危机中暴露的金融体系缺陷,安阳市成立了第一个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搭建的金融网络平台;组建了担保能力在50亿元以上的长城担保股份公司;推动市、县两级财政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全市已有一批村镇银行成立。

猜你喜欢
安阳市安阳借贷
安阳之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市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有个“花木兰”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安阳市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