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3-08-02 02:32张开媛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皖北男女生舞蹈

王 明,张开媛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开设公共体育舞蹈课程,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力途径[1].通过开设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审美和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使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体育舞蹈项目的普及还可带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素质[2].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是普及体育舞蹈的重要途径之一,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的北大门,其体育舞蹈开展的好坏也关乎到整个省份体育舞蹈整体的发展.笔者以皖北地区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出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存在的问题,为体育舞蹈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皖北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对皖北高校的部分体育舞蹈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 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1 000份,回收967份,有效问卷951份,有效率98.3%.

2 结果分析

2.1 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分析

2.1.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调查得知,皖北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中主要以女教师居多,其中,教师年龄40岁以下占52%,以青中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中副教授只占28%,其余为中级职称教师,这与年龄结构基本相符;学历结构上,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占到62%,学历方面优势较大(见表1).

表1 教师基本情况

表2 教师专业水平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基本集中在二级水平上,具有运动一级的教师仅占20%,二级教师占60%,其余为无级别的教师;具有二级裁判员称号的教师比重最大,占教师总数的80%,其他20%的教师是无级别的.此外,皖北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中还未出现国家级等级称号的教师,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见表2).

2.1.2 学生情况分析

(1)体育舞蹈男女生比例情况

表3 体育舞蹈男女生比例

体育舞蹈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项目,其学习过程应以男女固定搭配学习为最佳.女生学习人数明显高于男生.大一女生比例是男生的近5倍,大二女生比例是男生的3倍,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见表3.该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对体育舞蹈认知的现状

表4 学生对体育舞蹈了解及喜欢程度

不管是从了解程度,还是喜欢程度上来说,大二的学生都比大一的学生情况要好很多,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宿州学院体育舞蹈的普及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了解程度方面,大一和大二对体育舞蹈仍各有1.3%和1.7%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还需要加强对体育舞蹈专业知识的普及力度(见表4).

(3)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分析

表5 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动机

宿州学院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主要集中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气质风度、审美追求、陶冶情操等几个方面,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绝非只有一个动机,动机具有可变性,见表5[3].其中,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是被调查的大一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而大二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则是培养气质风度方面,其次才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有所差别.

2.1.3 场地设施情况

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体育舞蹈教学场地应在室内开展,这是体育舞蹈教学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据调查,有室内体育舞蹈房的院校较少,宿州学院只有一块,设施也并不完善,大多数公共体育舞蹈课是在室外进行的,音乐质量和地面基本达不到要求,场地和设施条件的制约使得体育舞蹈事业并没有达到普及程度.

2.1.4 体育舞蹈课时设置情况

目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总学时一般为18课时,宿州学院体育舞蹈公选课程主要设置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期,每周2课时,由于课时和场地器材的限定,对于没接触过舞蹈的学生来说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要求挑战非常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摩登舞中的慢三和拉丁中的伦巴为主要内容.

2.2 影响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的因素

表6 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5].有超过90%的学生和教师认为,教学场地器材及男女生的比例是影响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的首要因素,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积极性,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则会导致绝大部分人没有舞伴,影响了学生练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其次就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教师的技术水平,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师资队伍状况也是影响体育舞蹈开展的重要因素;再次就是课程的设置、开设舞种和学校的宣传力度,选择大学生观念意识的人数相对较少些(见表 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整体来看,皖北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的开展效果还是较好的,普及面相对较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氛围较浓厚,但是仍然存在师资队伍薄弱进修学习机会较少、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传统、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其中,场地设施不足、男女生比例失调是影响高校体育舞蹈公共课程开展的首要因素,还包括师资情况、课程开设状况、宣传力度、大学生的观念意识等方面.

3.2 建议

(1)对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6];(2)加大对体育舞蹈开展的投资力度,加强体育舞蹈专业场地的建设,改善教学训练设施,增加教学设备,满足教学的需求;(3)充分利用校园文艺活动,加强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鼓励男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学习中,促使男女生比例均衡.

[1] 吴琼.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2):78-80.

[2] 伏宇军.我国体育院系体育舞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2):104-106.

[3] 陈晓霞,张雪琴.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48-50.

[4] 郑长亮.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23-124.

[5] 祁鸿雁.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2009,25(8):142-165.

[6] 李英,严五四.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1):72-74.

猜你喜欢
皖北男女生舞蹈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