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效果比较

2013-08-08 12:14袁海波
当代临床医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肛裂括约肌创面

袁海波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肛肠科 231600)

肛裂是常见肛肠疾病,关于肛裂分期,国内外不统一,国外有二期(急性、慢性)、三期(单纯性、溃疡性、脱出性)、五型(狭窄型、脱出型、混合型、脆弱型、症候型),我国通常使用2002年全国肛肠学会通过的三期分法,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复发作史,创缘有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Ⅲ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临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前哨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肛裂的治疗方法很多,急性期肛裂绝大多数保守治愈,慢性肛裂多需手术处理,肛裂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肛管扩张术、内括约肌切断术(后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侧方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侧方闭合性内括约肌切断术)、纵切横缝术、皮瓣修复术、肛裂挂线术等。为达到后遗症少、复发率低、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对肛裂患者手术方法与疗效作总结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17—60岁,病程半年—20年,对照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19—55岁,病程1-25年,均为反复发作的肛裂,均有便时肛门疼痛、出血,恐惧排便情况。2组术前晚上进食流质,手术当日早晨给予开塞露40ml+温水500ml灌肠一次。在连硬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组采用后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横向缝合术(纵切横缝)。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急症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后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患者取侧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单,直接经肛裂处自肛缘到齿线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切开外括约肌下部以利引流,创面开放,如合并肥大肛乳头或前哨痔一并切除。

1.2.2 治疗组手术方法 纵切横缝术,按对照组方法切开齿线下部分内括约肌,切除肛裂瘢痕组织、肥大肛乳头及前哨痔。切除时注意保留足够的皮肤黏膜,勿损伤过多,以免影响缝合。必要时松解切口外缘皮肤,以利于缝合。用小圆针一号线依次间断缝合切口外缘皮肤与切口内缘黏膜,变纵行切口为横行切口。尽量保证缝合没有张力,防止术后排便时皮肤黏膜撕裂。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无渣或少渣饮食24-48小时,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平素排便困难的,术后第一次排便给予开塞露20ml+温水50ml灌肠帮助排便,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或麻仁丸帮助软化大便。便后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外用痔疮膏,纱条引流。

1.3 疗效判断 可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 结果

2组均一次性治愈,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治疗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肛裂基底部的括约肌痉挛所造成的肛管局部严重缺血是肛裂发生的主要原因,缓解内括约肌痉挛是治疗肛裂的关键。手术治疗的目的正是如此。目前手术方法繁杂多样,各种术式对不同类型的肛裂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各种手术的方法并不统一,如手术入路、括约肌切断的比例等,结果导致同样的肛裂,不同的术式,创面愈合时间不同,病人承受的痛苦不同。纵切横缝术操作简单,创面小,愈合时间短,疗效可靠,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符合人性化医疗方针。

猜你喜欢
肛裂括约肌创面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裂可以自愈吗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排便的奥秘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