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2013-08-10 07:56陈田军王海山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信息技术

陈田军,王海山,李 欣

1西安通信学院政治部,西安 710106;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 710054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开展,培养信息化新型军事人才成为我军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军院校参考国外军事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军事院校教育正逐步从学历教育转型为任职教育。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指出:任职教育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重视任务牵引,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突出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按照精讲、多练、互动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走模拟化、网络化学习训练的新路子。军校思想政治课是实现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保方向、出人才”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改变教学与实践相脱节,提升学生政治工作能力,就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1 国内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图灵奖获得者Dijkstra认为: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1]。美国教育专家乔纳森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技术作为探索、试验、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工具,可以使学习者从经验中开展有意义的学习”[2]。因此,了解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工具进行文献调研,选用“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为关键词,自2000年到2011年搜到文献338篇,剔除10篇无关文献,共有328篇文献符合研究内容,另外还有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此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文献从发表时间、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数理统计,在此基础上得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课研究现状。

1.1 论文发表时间

图1 论文发表情况

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如图1所示):2000-2005年主要研究集中在CAI领域,以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内容。例如:唐余凤2000年发表的《CAI在教学中的优势》[3]、王立新2001年发表的《思想政治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的研究》[4]、王虹2005年发表的《高校公共政治理论CAI教学的有效性研究》[5]。2005年正是以“即时、互动、个性化”为特点的Web 2.0技术兴起,同时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逐步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期,整个学界对网络技术重新定位、重新认识,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度大幅提高。一方面学者关注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例如:叶伟民2005年发表《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6]、苏娅 2007 年发表的《探究-交流-拓展-共享—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课教学》[7]、李刚2008年发表的《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新审视》[8];另一方面,学者也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阐释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例如:温凤华2006发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9]、张永华2009年发表的《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中的误区与对策》[10]、钱月琴2009年发表的《自然-简约-实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价值追求》[11]。但是到2009年以后,文献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事物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高度后,就会出现其发展和应用相对缓慢的现象,这个时期被称为“高原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此[12],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也同样如此。

1.2 论文内容

图2 论文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来看(如图2所示):①论文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基本理论研究和现状与对策研究二者合计占到研究文献总数的82%,对一线教学有实际指导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合计只占文献总数的18%。陈婷2009年发表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综述》是目前能找到的惟一一篇综述性的文章。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涵盖各个层次,中学生、大学生、职校生、军校生都有涉及。研究主体以一线教师居多,还有少量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其中学者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三个领域。大部分文献以“浅议、浅谈、浅论”命题,核心论文数量不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整体层次不高,还需学者、专家与一线教师合作,多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操作性强的文章;②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研究内容丰富。马美铭指出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政治理论概念、原理的教学,同时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13]。李刚、彭伟详细分析了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导致部分大学生主体性迷失、人格异化和行为失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引领作用,提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14]。冯琳提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如虚拟法庭审判、虚拟社会考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时效性[15]。袁长清提出了教师为应对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16]。此外,在一些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中,有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不适合社会科学的思维逻辑展开方式和知识传授方式,多强调了一些使用误区和隐患;③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研究还需加强。许多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提出各种“模式”,简单举个例子进行试用,实践价值不大。但有些成果紧贴实践,例如邓少锋针对高三学生时政复习的实际,详细分析了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原则、组成结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复习效率[16]。郝学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思想政治课信息化资源搜集、保存、利用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17]。阎广华根据实践经验,详述了“无为”而教的“另类”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牵引式”教育机制为“激发式”教育机制[18]。

2 军内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军校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起步较晚,是在地方院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搜索军队院校硕士论文库,找到相关主题论文共6篇。总结其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条令、条例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用好信息网络。运用全军政治工作网和部队局域网,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思想互动、文化娱乐、嘉宾访谈和格言征集等活动,增强先进思想影响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全军院校依据《大纲》要求,广泛开展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果。

2.2 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建设

1998年2月25日,海军政工信息网正式开通[19]。随后,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全军政治工作网、总参绿网等建成并运行。同时,各个军校都构建了完备的校园网及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政治工作网、教室基本都升级为多媒体教室并连接校园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信息技术环境。

2.3 从确保军队信仰坚定、思想稳定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及规律

相关著作有郭政等的《浅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化》,姜文华的《试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网络模式”》,阎保印等的《网络技术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其中,总参政治部杨存社撰写的《网络政工纵横谈》最具有说服力及代表性,不仅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总结,还对网络政工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育进行了深入总结。

3 对军内外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

通过对军内外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两个维度的总结,有很多的经验和成果值得借鉴。但是,针对军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①研究大多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讨论如何“教”,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学”。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认清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

②研究整体层次不高,缺乏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支撑。研究者大多是思政教育专业出身,因此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了解不多,主题多以信息技术给思想政治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结合自身经验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较多,缺乏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探讨,对军校学生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所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适应任职教育环境缺乏深入的研究。

③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对教学的指导有限。一方面教育研究者产生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而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可以说是目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关注。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更应深入一线,运用包括实验、人种学、话语和谈话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地研究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应用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④技术层面讨论不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缺乏研究。缺乏对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深入研究,没有整合全军政工网以及各单位政工网等门户网站获取资源。各级政工网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基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海量的课件资源、视频资源、教案资源频道,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现有各个军校的网络平台像一座信息“孤岛”,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孟岩.Edsger Dijkstra经典言论[EB/OL].http://blog.csdn.net/myan/article/details/1917

[2]Jonassen D H,Peck K,Wilson B.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M].Prentice Hell,Inc.1999:195

[3]唐余凤.CAI在教学中的优势[J].教育导刊,2000,(5):48

[4]王立新.思想政治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的研究[J].教育科学究,2001,(12):58-61

[5]王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CAI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化教育究,2005,(7):59-60

[6]叶伟民.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J].福建教育学院报,2005,(8):124-125

[7]苏娅.探究-交流-拓展-共享—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课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38-40

[8]李刚.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新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41-44

[9]温凤华.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0):29-31

[10]张永华.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中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47

[11]钱月琴.自然-简约-实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价值追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50-51

[12]蔡丽,张文兰.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6):5-7

[13]马美铭.浅谈电教媒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效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4):75-78

[14]李刚,彭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新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41-44

[15]冯琳.虚拟现实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5,(1):7-9

[16]袁长清.新课程对政治教师角色的挑战[J].政治课教学,2003,(11):54-56

[17]邓少锋.高三时政复习专题网站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02,(8):42-45

[18]郝学玉.高中思想政治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步骤[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49-50

[19]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69-73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