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营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3-08-10 07:56孙丽娟薛森海赵长海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工作站筛查营养

孙丽娟,闫 凤,薛森海,赵长海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营养科,西安 710032

临床营养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自身营养状况不良或错误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很多种疾病致患者死亡也与其营养状况差导致抵抗力低下有关[1]。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有效的营养干预可以改良患者的预后,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临床营养的治疗和支持作用。但国内的临床营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营养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医疗机构、公司、学校。其主要功能为营养分析、营养评价、临床营养指导、食物营养素计算、食谱制作、人群配餐、营养信息的统计与管理服务等。但是现有的软件系统都未将各功能模块统一整合,且未与医院HIS系统关联,同时软件的人性化设计较差[2]。为了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建立相应的营养管理系统。

为解决这些问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营养科于2010年与相关公司协作,设计了可以覆盖全院的营养工作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护理工作站、营养工作站、门诊工作站、点餐工作站、营养教学工作站、管理工作站,涵盖了营养科业务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该系统已在医院上线并全面投入运行近一年,目前全院共有80个护理单元安装护理工作站,治疗膳食食堂安装点餐工作站,营养学教研室安装教学工作站,营养科安装营养工作站、门诊工作站及管理工作站,目前运行状况良好,临床使用效果好。现具体介绍如下:

1 临床营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营养科的工作模式都是住院部采用申请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营养科应邀前往会诊,邀请科室根据会诊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传统方式存在诸多弊端[3]。

1.1 会诊通知不到位

传统传递申请单的方式,都是由会诊科室将会诊申请单送往应邀科室,这样容易造成会诊单丢失或者通知不及时,产生医疗事故。

1.2 会诊信息查询不方便,更新不及时

传统纸质方式,对于患者的会诊记录不易查询,尤其对于同一患者多次会诊记录不连续,无法进行有效的借鉴。会诊科室在手工书写记录时,对患者已有的诊断、检验结果等不能有效的利用,影响了会诊质量和效率。

1.3 服务质量与临床要求相距甚远

工作方式比较被动,服务对象只包括了邀请会诊的少部分患者,服务范围也仅涉及到营养会诊及门诊咨询,服务面及质量都达不到临床要求。

1.4 不利于质量监督

由于采用手工方式,无法进行统计及监督,已成为医疗质量提升的瓶颈。

1.5 患者信息更新不及时

未与医院管理系统(HIS)连接,患者病情变化、医嘱情况、检查结果等无法同步更新。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设计原则与标准

系统设计以实用性、全面性、科学性及人性化为原则,模块设置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要求及国内先进医院管理模式,营养科工作业务范围应当包括: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随诊、营养病历、综合查询、营养门诊及营养教学等。系统由护理工作站、营养工作站、门诊工作站、点餐工作站、营养教学工作站组成,由管理工作站负责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协调和反馈,该系统的使用规范了营养科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营养信息系统设计框图

2.2 系统设计

2.2.1 护理工作站模块功能设置 护理工作站与医院数据库系统连接,实现患者信息同步更新,并包括营养筛查、筛查查询、发送会诊、会诊查询等模块。营养筛查模块包括个人信息录入及筛查量表,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等筛查方法,可通过该模块实现患者的营养状况初步筛查;筛查查询模块可实现所有已筛查患者的分类查询,检索条件设置为日期、营养状况分类等多种方式;发送会诊为对已经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向相关科室发送会诊请求;会诊查询为对相关科室已会诊患者的信息查询。

优势:由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完成初步的营养筛查,信息收集及时,同时与我科紧密联系,便于及时掌握患者资料及发现临床问题。

2.2.2 营养工作站模块功能设置 营养科客户端包括营养评估、营养诊疗、营养病历、干预措施制定几个模块。

营养评估模块除了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及营养筛查信息外,还应包括入院登记信息、生理状态评价、体格检查、能量消耗、综合评价;营养诊疗模块包括营养病历、膳食指导、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随诊功能,可实现对患者营养支持计划的制定;营养病历模块包括基础信息、会诊记录、病历书写等功能;干预措施包括膳食指导、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用药、健康宣教等功能。

优势:该模块的引入可使营养科真正走进临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支持,全面实现临床营养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2.2.3 点餐工作站设置 传统点餐模式为人工记账式点餐,使用手工配餐、手工记账、收费、现金交易,管理上使用人工统计、汇总,信息纸质化明显,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采购浪费大,信息滞后、片面、无法进行成本收益核算。系统中点餐工作站包括基础信息模块、配餐模块、点餐模块、收费模块、管理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包括患者基础信息录入,可实现单个及多个患者、病区同时录入功能;配餐模块可根据饮食医嘱,实现群体配餐与个性配餐相结合,经典食谱与定制食谱相结合的功能;点餐模块具有实时菜单、价格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患者可通过移动PDA或触摸屏一体机点餐,具有良好的效果[4];收费模块:关联医院HIS系统自动扣费;管理模块:具有自动汇总的报表统计、点餐采购、满意度调查等的成本收益等功能。

3.前奏与尾声的乏味性。这是我们教师缺乏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这样的准备活动与结束部分:一是内容枯燥、一般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每个教材类型的特点;二是形式单一化,不能适应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被视为前奏与尾声的乏味性。

优势: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式的点餐平台应用,可以及时掌握饮食医嘱及临床信息,构建合理、便捷的营养配餐平台。同时HIS系统全面对接数据流管理,配餐、点餐、分餐、计费、采购均可具有完整的自动化报表体系。全面的综合查询及资金收费管理可以使最繁琐的订餐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2.2.4 教学工作站设置 在同一个局域网内,连接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可构建教与学的互动桥梁,打破传统营养教学模块,辅助营养教学工作。学生机功能模块的内容紧扣营养实际需要,全面而实用,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价、营养咨询、营养病历、特殊配餐、集体配餐、营养调查等与临床营养工作密切相关的大量功能模块。同时包括疑难问题提问、讨论交流、营养论坛、专业题库、自我测验等教学相关模块。教师机功能模块包括答疑模块、常见问题列表、数据统计、信息维护等模块。

优势:通过网络化教学,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充分实现教与学的联机互动,创造教学乐趣,同时多资源共享,便捷、规范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升教学形象、提高教学实力。

2.2.5 门诊工作站设置 门诊工作站与医院挂号及收费系统相连接,包括营养评估、膳食调查、食谱制定、处方管理几个模块。

营养评估模块功能设置参照上述设置,膳食调查模块除了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外,还包括饮食习惯调查、饮食摄入量调查。为了加强人性化设计,增加调查问卷式的提问,食物模型图片等功能;食谱制定模块包括个人饮食情况录入、营养成分分析、膳食指南、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测定、经典食谱模板、饮食原则、食谱制定、健康宣教等功能;处方管理与医院系统相连接,包括基础信息、相关诊断、药品说明、处方管理等功能。

2.2.6 管理工作站设置 可以实现对营养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并具有维护数据库、保存历史记录、信息检索及系统设置等功能。

管理平台:质控报表管理、营养病历管理、营养质量管理、营养效益管理、营养人员管理、医院抽检管理、综合查询等;

应用平台:营养筛查、营养评价、膳食调查与分析、营养素设置、食谱制定、营养指导、营养病历等;

宣传平台:质控动态、新闻资讯、营养论坛、资源共享、单位宣传、科普宣教、专家讲座等;

系统设置除包括用户权限设置外,还可以对监控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优势:互联网平台下的营养管理,打破时间与距离的限制,可供多用户同时操作、分级管理,同时可以即时分享最权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3 营养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该系统目前已在西京医院上线并全面投入运行,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临床使用效果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1 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解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营养科收集分析了全院住院患者营养工作的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该系统的使用,扩大了营养工作的服务范围,提高了营养工作的服务质量。

表1 使用该系统前后营养工作相关指标比较 %

3.2 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丰富了教学形式,完善了教学内容。以往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使用教学工作站后,学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联网讨论、网上答疑、论坛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效果良好,对交流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够达到很好的加强记忆效果。同时教学内容也从单纯的理论知识扩展到临床营养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实用性更好。

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营养管理系统具有:诊疗、服务、报告等信息可同步集成、共享,同时所有的过程信息都可被记录、保存、对比和研究;营养服务内容更加全面;主动服务与指令服务结合,改善服务质量;无纸化、数字化营养信息管理,高效、便捷;模块化设计,可自主选择系统功能模块,同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接口。营养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加强营养工作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营养工作体系的连续性、提高营养工作的安全型和有效性、提高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朱昌富.模拟点餐控制系统的设计[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23(4):381-385

[2]黄柯,鲁力.国内营养软件的现况与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00-3701

[3]黄荣,李刚荣,周琳,等.医院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医学,2011,40(35):3577-3579

[4]杨保亮,王庆阁.触摸式无线点餐终端系统的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76-79

猜你喜欢
工作站筛查营养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