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姓名的话语评价意义探究

2013-08-11 03:18朱先明
关键词:姓名西游记命名

侯 杰,朱先明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引言

姓名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俗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族姓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心理、历史和文化,自古就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古训;因此,姓名中往往蕴含了命名者对被命名者的期许,好的姓名蕴含了深层的情感意义和文化内涵;从审美角度上看,音形意组合俱佳的姓名,给人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蕴含丰富的美感。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在人物姓名上往往是锱铢必较,细细考究,人物姓名经常被赋予了深层的象征性意义,昭示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小说人物的姓名就如作品脸面,恰当的人物姓名,犹如画龙点睛,对人物个性彰显起到强化作用。《西游记》涉及到三教九流的人物,命名方法复杂深奥。本文拟采取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评价理论,对《西游记》的人物姓名进行评价分析,诠释其蕴含的情感、审美意义及作者凭借姓名的介入手段。

自从本世纪初,语言学界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兴趣渐浓,王振华教授首先对评价理论做了理论介绍;[1]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手段,评价理论已被很多学者应用于话语分析,如王振华教授对硬新闻的态度研究,[2]刘世铸探究了情感意义的构型研究,[3]唐丽萍从介入的角度分析了英语的学术书评,[4]张美芳探讨了评价视角下译者的价值取向问题;[5]而对于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评价话语分析,尚不多见。

一、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小句层面的研究,以语气和情态互动来完成对人际功能的分析。而Martin 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功能的阐释,忽略了谈话者的感觉。[6]1在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学英语水平做研究的一个项目的基础上,Martin 和Peter White 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创立了话语的评价系统理论框架,旨在利用评价资源运用于话语分析。2005年出版(国内2008年出版)的《评估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一书对评价系统做了全面的总结,评价理论趋于成熟。[7]

评价的基本含义可以诠释为,语言是作者或言者用来协调与读者或听者关系、表达态度的手段,评价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一级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一级子系统之下又可以分为次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其基本框架如图1 所示。[1]38[7]15

“评价的核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1]14态度系统在评价系统中占核心地位,主要用来表达对文本、过程、或人类行为所作出的情感反应、判断及欣赏态度;它可以分为判断(judgement)、情感(affec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是态度系统的重心所在,用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倾向,直接影响态度的其他两个子系统,可以进一步说,情感系统处于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地位。情感系统可以进一步可以细化为品质情感(affect as‘quality’),过程情感(affect as‘process’)和评注情感(affect as‘comment’)。判断系统主要是对人的行为依据道德规范和社会规约来进行评判,可以分为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前者主要从道德舆论出发,用来评价客体行为的规范(normality)、能力(capacity)和坚韧(tenacity),后者主要从法律及制度出发,用来评价客体行为的可靠性(veracity)和正当性(propriety)。态度的最后一个子系统是鉴赏系统,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鉴赏是指人们是否喜欢某事物,即对物的反应(reaction),该物的构成的复杂性和均衡性如何(composition),该物是否有创新、真实和及时等估值(valuation)。反应、构成、估值对应于心理过程的三个分类:反应对应于感情(affection),构成对应于感知(perception),估值对应于认知(congnition)。[7]56

评价理论深受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把一切语言看做社会大环境下的“对话”,言者对应听者,且言者与听者互换角色,互动才能使语言产生意义。评价系统的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正是建立在此理论之上。介入系统,是指言者如何使用评价资源向受众表明自己立场,以及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受众结盟,排斥、否认其他观点。介入的手段有否认(disclaim)、接纳(entertain)、公告(proclaim)、归属(attribute)。否认表示排斥和拒绝其他声音,公告表明支持一种意见而反对其他,接纳表示包容一种可能的声音,归属把一种声音归属一个外在主体,承认这种声音是诸多声音之一。如果以对话的视角分析介入系统,介入可以单纯性断言(bare assertion)即单声(monogloss),和多声系统(heterogloss)。单声断言只提供了一种立场,不考虑其他声音的存在,以前有的学者认为此类断言是中立性的;实际上,这类断言忽略了对话性,纯粹的断言是无法建构意义的,是不存在的;多声表明在对话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另外声音的意见。多声系统又可以分为收缩(contraction)和扩展(expansion)。

图1 :评价系统

级差系统,是用来表明态度意义等级阈值的系统。同样,级差系统也表明言者或者作者介入话语的程度的大小。因此,级差遍存于评价系统之中。如果用数轴表示,级差的两个轴是强度或数量、确切性或典型性,通常用“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来表示。评本文重点关注态度和介入系统框架下,对《西游记》中人物姓名的评价意义的诠释。

二、《西游记》人物姓名的评价分析

在儒道释“三教合一” 思想主导下,深受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影响,[8]126《西游记》是明朝后期产生的一部神怪小说;《西游记》以其惟妙惟肖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诙谐风趣的语言、奇美绝伦的神仙境界打动了历代文人和百姓,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做到了“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各具特色的人物个性深入人心。利用构成人名潜在的语义和修辞色彩,可以“强化具体情节和语境中人物性格的特征,预示人物命运及结局”,[9]60表达作者情感。

即便是在孩童时代,很多人对西游人物的姓名及其故事能脱口而出。这除了归功于成功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铺展,如果从姓名命名的角度,运用话语评价理论加以考究,就会发现《西游记》人物命名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宗教含义。这部小说,共涉及到人物姓名近千,大致可以分为取经人、凡间众生、仙佛神灵、妖魔鬼怪等四类。出于故事的需要,有时作者对某些人物塑造不惜重墨,对某些人物则是一笔带过。但即便是对最普通不过的凡间众生或小妖精命名,或构思精巧,或暗埋伏笔,无不昭示着人物个性和命运。根据语境含义,汉语词语的语义特征可以用“褒、贬义”来进行界定,这对术语的外延显然小于“评价”。汉语词语的评价意义的探讨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彭宣维教授对含义的评价系统做了初步探讨。[10]108但可以肯定是,褒、贬义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判断意义。《西游记》人物姓名的评价意义,可以凭借评价系统的不同子系统进行诠释,显然其评价意义大于褒、贬意义的学术外延。

(一)取经人的命名——鲜明的态度意义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是五个取经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唐僧的人物原型是玄奘,俗姓名为陈祎,在《西游记》中被称作唐三藏,为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第十次转世。唐三藏这个名字非其本人命名,“三”本是普通的字眼,但在汉文化里它是一个有魅力的字眼。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佛经有三藏,据《西游记》第八回,如来讲:“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11]45另外,佛家也讲求“空”、“能”、“净“为精进的三种境界。[12]26由此看来,唐僧本人的姓名是和他本人的命运、理想相联系的,他的三个徒弟的法号空、能、净,也和他的理想联系到一起。评价系统情感系统涉及到六方面的因素:某一文化语境下肯定含义还是否定含义;情感实现是否有副语言伴随;情感指向某一刺激物还是持久的情感;情感的分级;情感和意图是否有关系;情感可以涉及三组变量: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满足/不满足。[7]50-51仅从唐三藏这一名称看来,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下,“三”字蕴含了作者巧妙地构思,一方面命名把几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三”字也饱含了佛教、道家美好期盼的情感意义。

孙悟空是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是小说的心脏。历代素有“心猿”一说:孙悟空是整部小说的一根线,从他身上体现了定心、放心和修心的“心学”思想,体现了由猿猴物性的放浪形骸,到具有人性和神性良知的自觉境界,这正如《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题目所示:“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孙悟空和白龙马的命名是应了“心猿意马”之意。孙悟空的名字还有“美猴王”,“孙行者”、“齐天大圣”、“弼马温”、“斗战胜佛”。孙悟空,是唐僧送他的姓名,他本无姓,“孙”姓来自他是猢狲的“物性”,“空”是佛教的精进的境界之一,“空”字一方面代表了孙悟空的放浪形骸,人性自由的天马行空,但驾驭“空”的是“悟”字,只有“悟”到“空”的实质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空无一物。美猴王,这一称呼是悟空早年在仙境花果山,猴子和众妖对他的美称,“猴”字带有他为物的本性,“王”意味着权威,“美”字是情感意义最强的一个字眼,表明了作者的鲜明的情感倾向。“齐天大圣”,是悟空造反时自己扯大旗的自称,表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决心,“齐天”和“大”,均是表示程度的情感词,核心词“圣”和“玉皇大帝”的“帝”对应,从悟空的自称也能看出他诙谐张狂的个性特色。孙悟空唯一带有蔑称的名字是“弼马温”,这本是作者臆造的天庭官位,由于官位小而受到无视;据民间传说,马厩内养猴子,可避瘟疫,但“弼马温”,谐音“避马瘟”,就是让马避开瘟疫;这显然是作者对他的心爱人物开的一个可爱的玩笑,也是统治者对孙悟空得天真无邪一次无情的愚弄,但这个名字用来形容当时孙悟空正适合他“天马行空”的洒脱个性。“孙行者”,“行”字表达了漫漫征程,行者无疆的情感寄托。“斗战圣佛”,“斗”和“战”表明孙悟空的勇猛好战、战无不胜的斗争精神,这两个字眼,分别表明了评价系统中社会尊重所包含的“能力”(capacity)和“韧性”(tenacity)具有的正面的评价意义;“圣”当然具有褒扬的情感意义和价值的欣赏意义,“佛”是对悟空修成正果的肯定,属于评价系统中的权力性话语。

“猪八戒”、“猪悟能”这两个称呼,都带有警告性的含义。前者是唐僧送的法号,希望二徒弟能牢记佛家八戒,这带有明显的社会规约的评价含义。第二个名字是观音菩萨赠送的法号,也是希望他能有所悟,达到佛家“能”之境界,而不是好色、懒惰、自私和逃避的“无能”。猪八戒和沙悟净这两个名字相联系,应了“持戒净性”之意。“猪”字的汉文化含义经常用来反映了人性“贪”、“痴”、“癫”等人性弱点,经过作者的人性化描写,使这个人物成了戏谑的对象,他是神魔世俗化的典型;猪八戒之所以成为成为枯燥取经路上的开心果,是因为他夸张的长相下显露的是他朴实、憨厚个性散发出的人情味。人性化描写赋予了猪八戒幽默、懒惰、好色、自私的个性,而有时在他身上又能显示出正直、勇敢和机敏的普遍人性特征。“净坛使者”是正规和权力性话语的字眼,是赋予这个闹剧人物的一顶光环,以显示“修成正果”。

(二) 小人物的命名——语言世俗化的评价意义

即便是小人物,小妖小怪,作者的命名也是煞费苦心,充分结合人物角色,暗喻人物性格或命运。小说中的小人物姓名,充分体现了口语化的语体特色,无论从语音和语义考察,都韵文十足。《西游记》生动幽默、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口语化风格,充满了世俗化风气,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时代特征。[13]17

小说第六十二回,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手下鲇鱼精“奔波儿灞”,黑鱼精“灞波儿奔”,对这两个妖精的命名连珠回环,音韵上让人隐约感觉到鱼尾拍打水波的声音;“奔波儿”体现了水妖的物性,也体现了小妖“奔波”的走卒、喽喽命运;“灞”既有水域的含义(暗指大唐陕西灞河,唐僧取经和鱼妖受命巡逻有类比关系,都是流沛命运,受人指使),又有为非作歹侵害一方“恶霸”的社会评判含义;音韵上的回环婉转,在态度意义的情感色彩上,又形成这对小妖怪可笑、可爱的一面。小说中多处出现类似的命名,麒麟山獬豸洞的小妖“有来”与“有去”,体现了小角色的走卒命运;火云洞红孩儿手下六员猛将有“云里雾”与“雾里云”,“急如风”与“快如火”,“兴烘掀”与“掀烘兴”——“云雾兄弟”体现了他们捉摸不定的特性,“风火”兄弟体现了“急”与“快”的特性,而最后一组人物“兴烘掀”与“掀烘兴”作者又运用了音韵错落有致的手法,这组名字体现了人多势众的哄闹场面;平顶山莲花洞的小妖“精细鬼”与“伶俐虫”,作者用“精细”和“伶俐”一对褒义词来修饰“鬼”、和“虫”这两个贬义词,明显带有戏谑的情感色彩;豹头山虎口洞里两个小妖分别叫“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怪”和“刁”带有明显的贬义情感色彩。而《西游记》中有多处对盗贼的命名,其中有一组盗贼名字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这六个名字暗含了道家的“六障”:眼、耳、口、鼻、身、心会产生情绪,这些情绪会造成个人修行的六大障碍。“喜”、“怒“、“爱”、“思”、“欲”、“忧”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情感词,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倾向的心理过程,都具有明显的情感评价含义。

(三)命理说——作者的介入手段

文化学者基本认同“姓”反应了一种民族心理,其中包含了“认祖归宗”的宗族情感。然而,中国古代对“名”释义,众说纷纭。东汉许慎认为“名”字“从口从西,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也就是说,取名的意图起源于一种实用价值,即晚上分不清对方,可以通过自报名字进行区分。[14]14由此可见,区分身份的学说主要理据是起名从音的功用。

命理说似乎更为可信。此学说认为命名应该主要依据汉字的“意义”,即命名从“义”。例如,《礼记·檀公上》和《礼记·内则》提及幼时有父母取名,到成人取字时候,行冠礼。可见,命名不是简单自取名字的简单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行为。“名”和“命”相通,所以,命名和命理说密不可分。例如,“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史记·魏世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世说新语·任诞》),都是“名”与“命”互通的例子。文学作品中,作者凭借作品中人物姓名,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把人物姓名作为评价介入的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是屡见不鲜。

《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唐僧师徒搭救了两个儿童,“一秤金”和“陈关保”,“一秤金”意指育儿代价辛苦,或者在佛面前布施重金得到此女,命理寓意其生命之金贵;“陈关保”命理寓意指在希望关帝保佑的意愿。可见,名字之中透露出作者的佛教及道教思想的祈愿意识,虽然其介入手段是扩展性的(即允许读者或者听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在封建礼教的世代,大众取义仍然偏重于佛道之说的正面意义。对于仙佛神灵,作者总是冠以“金”、“上”、“圣”、“大”、“太”、“福”、“光“等具有美好或者正面意义的字眼,除了具有审美意义外,这些字眼都是明显的收缩性介入 (即直接表明作者观点),如“禄星敖广”、“高天上圣”、“太慈仁者”、“太上老君”、“金头揭帝”、“大力金刚”、“华光菩萨”、“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日月珠光佛”等等都表现了仙佛的仙气、法力和至高无上地位。

对于妖魔鬼怪的命名,作者多采取收缩性介入手段已达到否定的负面含义。这类姓名多用“魔”、“黑”、“妖”、“精”以及动物名称,在审美意义上加以丑化和歧视化,如“牛魔王”、“蛟魔王”、“黑熊精”、“九头虫”、“玉面狐狸”等等。究其实质,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儒家的等级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对社会底层、动物及他物的歧视化已成常态。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受恶人刘洪所害,刘洪的帮凶是李彪。在特有的五行文化中,命名往往和五行说相联系。《西游记·第一回》提及:“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禽,生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11]1李彪是寅时出生的人禽兽,寅时为虎,生人禽兽为“彡”,此处作者意指李彪为人面禽兽。[12]27

结语

人名的符号意义、心理意义、和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都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类的文明程度越进步,人的文化素养越高,对人名的要求也越高。[15]188深受话本小说世俗化叙事模式的影响,和儒道释思想价值观的影响,《西游记》人物的命名带有深厚的民俗学文化底蕴和复杂的中国古代话语背景。话语的评价理论是一门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国实用哲学、审美学等跨学科研究,它主要适用于英语语言的人际功能的评价分析,而时下的汉语评价系统还不够健全,并且对古典小说的话语分析,要涉及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宗教、叙事模式等诸多背景因素;因此,评价的价值标准必须协调以上中国元素。本文为评价理论运用于汉语的话语分析的尝试性实证研究,分析和诠释小说中人名的评价意义,有助于理解中国姓名文化独有的魅力,理解作者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安排和作者的价值取向。这种尝试性的话语分析,希望有助于丰富评价理论对汉语语篇的话语分析。

[1]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1).

[2]王振华.“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04(9).

[3]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9(3).

[4]唐丽萍.英语学术述评的评价策略——从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J].外语学刊,2005(4).

[5]张美芳.语言的评价意义与译者的价值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6]刘立华,主编.评价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Martin.J.R.& 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Palgrave Macmillan,2008.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孙汉军.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所表示的概念[J].外语研究,1999(4).

[10]彭宣维.语言与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西游记[M].黄永年,黄寿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杨柳.《西游记》人物姓名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7).

[13]田同旭.《西游记》俗语中的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6(6).

[14]王全银.中国人名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15]杨卫东,戴卫平.中国人名的文化特色[J].作家,2008(8).

猜你喜欢
姓名西游记命名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