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主视角的建筑设计质量管理分析

2013-08-15 00:45杨言洲康永琼赵晓逸尹吉星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16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设计规范施工图

杨言洲,康永琼,赵晓逸,李 培,尹吉星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23)

引言

建筑设计质量管理是在严格遵守行业技术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业主要求、资源、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使设计能更好地满足业主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设计质量是决定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就必须进行科学、系统、全面、贯穿始终的设计质量管理。

1 影响建筑设计质量的因素

1.1 业主选择设计单位的程序存在问题

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时,为了节约时间,为了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有的项目是直接委托,有的项目虽然进行了招投标,但是存在业主内定、设计单位围标等违规现象。

1.2 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时要求不严格

业主选择设计单位时,有时没有根据建筑项目的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单位的实力、资质、信誉、设计人员从业资格等影响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反而往往会选择一些与业主关系密切或公关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导致设计质量无法保证。

1.3 业主缺乏建筑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外行管理内行

某些业主单位缺少建筑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导致设计工作的质量、进度等方面受到了影响。

1.4 业主对建筑设计时间方面要求不合理、不科学:只注重时间,不注重质量

一些业主为了尽快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时间提出了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设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造,对设计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1.5 业主反复修改建筑设计,增加项目成本

业主对设计的评审往往要经过很多层面审核,每一个层面对建筑设计都有可能提出修改意见,有的修改甚至是大面积的修改,进而会导致项目设计成本的增加,影响设计质量的经济性。

1.6 业主过于注重建筑外观,忽视项目造价

业主对设计的要求往往偏重于建筑外观效果、建筑的美观性,而忽视了造价方面的控制,对设计质量的经济性也是一种影响。

2 设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2.1 前期准备阶段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建筑拟建场地进行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地勘,一般为初步勘察),地勘按现行行业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043-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场地稳定性,并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做出论证和建议。

具体任务为: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情况及稳定性;评价场地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边坡的分布及稳定性;提出拟建物的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地勘的成果资料为建筑设计打下了基础,为设计质量提供了前提条件,可见地勘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没有高质量的地勘,高质量的设计就无从谈起,地勘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业主在选择地勘单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认真,进而确保地勘资料的真实、可靠。需要审查机构审查的,必须要求地勘单位提交审查合格的地勘报告。

在对建筑拟建场地进行地勘的同时,业主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招投标要求,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设计招标,提高设计单位资质、财务、业绩、信誉、项目经理资格、各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要求,不能随便委托设计单位直接进行设计。设计单位确定后,业主应立即着手与设计单位协商合同的相关事宜。为了确保建筑设计的高质量,在合同中业主应明确建筑设计质量方面的要求,通常是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出现,设计任务书应具有全面性、超前性、可行性,涵盖建筑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

2.2 设计阶段

2.2.1 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1个阶段,也是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是设计人员领会业主想法,结合设计任务书,在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条例前提下,由设计人员对建筑项目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过程。对于方案设计,设计人员的构思和创意是灵魂。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及条例如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9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1局修)、《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DB50/T5006-1999)。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并尽力达到业主对建筑的外立面效果、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各个方面要求。方案设计需要规划部门审批的,应拿到批文后再进行初步设计工作,方案设计的评审是确保设计质量的重要步骤。

2.2.2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阶段,是对方案设计进行深化与完善,形成初步设计文件的过程。主要解决设计方案由粗到细的问题,是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初步设计要进一步明确建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规定主要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总造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形成项目概算。业主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审查设计单位各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是否严格按照评审通过并经规划部门批复的设计方案的各指标要求进行深化设计的。初步设计完成后,业主将成果资料提交建设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

2.2.3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是设计最主要的文件,是设计人员的构思、创意和全部设计成果的表达。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把停留在虚拟空间的形态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全套建筑、结构、设备、工艺等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施工图设计还形成了施工图预算,与方案设计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构成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完整体系。施工图设计必须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和投资额进行设计。由于施工图设计是为业主所期望的质量特性提供可实施的具体形象表述,因此,业主对施工图设计质量管理的重点是设计可施工性的审查。在业主审查完以后,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交给具有审查资质的第三方中介结构进行施工图审查,通过施工图审查后需要报建设相关部门备案。只有经过备案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才能作为业主交给施工方进行施工的最终成果资料。

2.3 施工阶段

施工的开始并不意味着设计的结束,而是设计修正、完善阶段的开始。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沟通,了解设计意图;而设计人员也可以借助施工现场及时发现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因为任何设计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是设计阶段考虑的十分完美,也会在实施阶段因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得部分不适用。这些新产生的质量问题或是设计中留下的质量问题,都要通过实施阶段的设计服务去解决,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业主设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对设计服务质量的管理,并协调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有效沟通。

3 结语

业主在进行建筑设计质量管理时,首先应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影响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对症下药。同时,明确业主在设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以上分析的3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对提高设计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1] 李德.谈在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的质量管理[J].管理纵横,2012.

[2] 刘春雁.试析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

[3] 王连喜.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4] 董源红.浅析建筑设计技术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设计规范施工图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三)——业务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方案设计我做主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和《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分别自2015年2月1日和3月1日起实施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