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48黄朝斌
科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标准

黄朝斌

(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北海 53600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它作为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然而,食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咱们老百姓生命的安全与生活的质量,也关系到社会民生问题。如果在吃的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小到关乎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大到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近年,陆续曝光在人们面前的“三聚氰胺问题”、“毒奶粉问题”、“地沟油问题”、“瘦肉精”、“毒生姜”等问题让人深恶痛心,其影响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不仅对消费者的身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使得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食品消费的信心,最终影响了食品行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因此,加强食品检测举足轻重,然而食品检测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漏洞,这也是造成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健全食品检测体系,探寻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为不断完善食品检测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1 食品检测体系的概况

1.1 什么是食品检测体系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在第九十九条里对“食品”做了定义,认为“食品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与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可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在《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里对“食品”的定义是: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食品检测体系”又叫“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指的是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以及该食品制作的行业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依据科学、可靠的食品实验环境作为保障,对食品的生产环节与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

食品检测体系为食品的质量安全体系提供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是我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实施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地重要方法,其职能是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供“技术决策”、“技术顾问”、“技术服务”等,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1.2 食品检测体系里现存问题

当下,在国内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确立了以“质检”、“粮食”、“农业”、“商业”、“轻工”、“卫生”、“科技”、“商务”、“进出口”等诸多行业的主管部门作为主体地食品检测体系,然而,这并未能从根本上适应食品的检测、食品的安全与食品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食品检测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2.1 食品检测体系中的检测机构存在重复设置

食品检测体系中的检测机构存在的重复设置问题,往往会成为食品安全与监管职责相互交织重迭的“多发地”。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部门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检测机构,技术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卫生组织、农业部门、检验检疫站等均有其检测机构,可是它们的检测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彼此间缺少有效交流与合作,容易造成计策机构的重复建设。例如,有些地方检测机构基本千篇一律,没有明显的特点,运营的常规检测项目基本一致,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假冒伪劣食品却又无从检测。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食品检测机构存在一定的重复设置,缺乏自主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检测技术水准的加强。

1.2.2 食品检测方法不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源头——农田作为第一个环节监管,一直到最终食品上餐桌或者食入消费者口中的全方位、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管过程。然而,目前的食品检测体系就存在着“脚轻头重”的问题,往往是在食品原料的生产制作环节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安全检测,等到食品制作完毕了包装集箱后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抽检,这就导致了一些食品企业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在最后关卡把需要检测的食品确保检测及格,而另外一些没有送检的则存在假冒伪劣的现象。再加上当前进入市场的检测体系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抽检,企业加工厂自检的原则,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不顾食品安全,为了谋取最大化利益铤而走险,以次充好。

1.2.3 食品检测技术与标准不规范

由于当前食品检测的手段还比较单一,检测的技术与仪器设备还比较简陋,食品检测的方法还不是很科学、严密,往往存在一些常规检测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这说明食品检测技术尚未成熟,有待提高发展。此外,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绝大数只有行业定制的标准,而缺乏国家制定的标准,并且有些标准缺乏一个明确的定量,这就很容易造成食品生产时的各家企业加工产的制作标准互有出入。再加上近年来出现了面向国内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与面向国外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使得国内人们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质疑越来越大。

1.2.4 食品检测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目前,国内对食品的检测大多数是采取分部门、分地区管辖的自检、监督,全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联动检测机制,国内的食品检测相关部门名目繁多,造成相互间的职责互有交织重叠,不仅容易产生重复浪费的现象,而且严重影响了检测的效率。例如,国内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局、工商局等,这些部门在食品检测方面就存在着部分职责、执法上的重叠。有时候一旦发生问题,就出现相互推诿职责,造成食品检测体系乱象。

2 破除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在“十一五”发展大纲里明确指出了“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管设施建设,健全食品检测技术标准体系,需要创新监管的机制,需要规范监管部门的行为,努力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与水平,依照法律法规来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关系民生问题的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在食品食用方面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因此,当务之急应当着力加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为保障食品的消费安全,对于提升我国食品市场的竞争力跟改善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非常重要。

2.1 完善食品检测体系的管理

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地引导国内食品质量安全向国际市场标准靠拢。政府有关的食品质量安监部门要加强检测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防范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制作。在部门的管理上要明确职责,避免交织重叠与重复设置,提高检测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检测速度,制定一系列、一整套完善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标准与方法,在食品监督环节要环环紧扣,层层把关,防止食品检测在某个环节出现漏洞,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2.2 提升食品检测的技术水平

由于国内食品检测的仪器设备、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往往不能对食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问题。因此,有关食品检测部门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度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吸收、借鉴、交流、合作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与经验,不断地提高我国检测体系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自身检测体系队伍的建设,不断地丰富食品检测手段、方法,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完善国际国内的食品生产标准、食品评估方法,扩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研究力度。

2.3 完善食品检测体系的法律法规

食品行业的安全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食品企业与个人从事食品制作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维护消费者自己的合法权利地有效的法律武器,也是有关行政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非常关键的法律依照。只有不断地完善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跟食品检测标准,才可以高效地展开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此外,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对外的合作跟交流,强化对国内与国外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采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好的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经验,创建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食品安全法、食品质量安全行政法、食品质量安全地方法规与规章以及规范性的文件,努力需找国内食品检测体系法律法规与国际法律法规以及食品检测体系接轨,既适应国内食品质量安全情况的依据、理论、方法与体系。

[1]李新玲、冯炜.浅谈我国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2]邹洁、张征.江苏省食品检测体系现状与构建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11(08).

[3]徐长龙.小议我国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2010(10).

[4]郑冰、苏淑献.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09).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食品标准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