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Y两优2号高产栽培技术

2013-08-15 00:49张小军罗正春何国海
作物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卷叶螟稻瘟病病虫

张小军,罗正春,何国海

(溆浦县农业局,湖南溆浦419300)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Y58S为母本,远恢2号为父本杂交配组而成的强优势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2009年分别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参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品比,均排名第一。该组合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11020),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首选品种。2010年该品种引入溆浦县种植,两年共种植700 hm2。其中核心攻关片14 hm2,平均产量达12 711 kg/hm2;核心示范区种植34.86 hm2,平均产量达到10 357.5 kg/h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特性

在溆浦县低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4月25~30日播种,5月20~25日移栽,8月4~8日始穗,8月10~13日齐穗,9月12~15日成熟,全生育期138 d左右。

1.2 外部形态特征

Y两优2号株型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3叶挺直,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广适性强,表现出高冠层、矮穗层的理想株叶形态。株高120 cm左右,从地面至穗颈转弯处仅90~95 cm,重心较低。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每穗总粒数220粒,穗长30 cm,叶鞘绿色,稃尖黄色,无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

1.3 抗性

Y两优2号抗倒、抗旱性强,耐高温,抗寒能力强,在高海拔地区易感稻瘟病,较抗稻曲病,在低海拔地区未发现稻瘟病,抗稻曲病。平均叶瘟4.4级,穗瘟7.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6。

1.4 米质

Y两优2号米粒中长型,品质好,口感佳。出糙率80.8%,精米率71.3%,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30.0%,垩白度2.1%,透明度1级,碱消值3.3级,胶稠度90.0 mm,直链淀粉含量15.0%。

2 高产栽培技术

Y两优2号要达到12 000 kg/hm2左右产量,发足苗数是基础,确保有效穗数是关键,提高结实率是保证。因此,在栽培上要采取有效规范的措施,才能获得高产丰收。

2.1 适时播种,培育健壮秧苗

根据气候条件,在溆浦县作中稻栽培,4月25~30日播种,5月20~25日移栽,秧田播种量为105 kg/hm2,大田用种量约12 kg/hm2。育秧采取两段育秧或旱育保姆育秧。在海拔较高的稻-油两熟制稻田,采用两段育秧“双两大”栽培,是解决中稻早播不能早插矛盾,夺取杂交稻高产的有效措施。在低海拔地区,采用旱育保姆育秧,不须催芽,成秧率高,秧苗粗壮,便于带泥(土)、低龄移栽,有利于攻低节位分蘖,是目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一种很好的育秧方法。

(1)选好秧田,整好秧床。翻犁时除施足腐烂农家肥外,还需按每平米秧床50 g的量,施足45%复合肥。拌匀肥料,分厢整平厢面。每公顷大田需600~750 m2秧床。

(2)浸种包衣。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12 h,温度较低的季节,浸泡时间可延长,至种内米粒变软为止。然后捞出稻种,沥去多余水分,以稻种不滴水为准。选用籼稻专用型“无盘抛秧剂”,每公斤种衣剂包衣稻种3~3.5 kg。

(3)播种。苗床浇足浇透底水,均匀撒播,播后轻度镇压,再均匀覆盖1 cm厚的细土。播种覆土后,用喷水壶将苗床喷湿,再均匀喷施旱育苗床专用除草剂。盖膜采用平铺膜或低拱架盖薄膜。采用平铺膜的,盖膜前必须在苗床上加盖草层。切忌贴土覆盖,防止高温烧苗。

(4)苗床管理。秧苗1叶1心期,及时揭膜。揭膜时喷洒一次透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移栽前一天下午苗床要浇一次透水,确保秧苗根部带土。

2.2 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

为了促进早发低节位分蘖,要坚持低龄移栽。旱育保姆育秧,3叶1心到4叶移栽为宜,湿润育秧4.5~5.5叶移栽。两段育秧,2叶1心寄插,寄插时间25 d左右。栽插密度23 cm×26.5 cm或20 cm×33 cm。每蔸插2~3粒谷(分蘖秧插2粒谷,单身秧插3粒谷),每公顷插足120万~150万基本苗。为了确保密度,采取划行或分厢定位移栽。

2.3 科学施肥,促平衡生长

Y两优2号根系发达,需肥量较多,对施肥技术要求较严格。要获得理想的苗、穗结构,达到高产目的,就必须抓好平衡施肥这一关键环节。

施足基肥。基肥施用有机肥15 000~18 750 kg/hm2,45%复合肥300 ~375 kg/hm2,尿素45 ~80 kg/hm2,氯化钾 105~120 kg/hm2,硫酸锌 30 kg/hm2,硼肥 7.5 kg/hm2。

早施分蘖肥。移栽后5~6 d,当禾苗返青时施尿素45~90 kg/hm2,以促使禾苗早生快发,早发多发低位分蘖。

巧施保花肥。保花肥施用适期在减数分裂前5~6 d进行,此时为幼穗分化4期中至5期初。一般用15∶15∶15型复合肥料180~225 kg/hm2或每公顷施尿素60~75 kg、过磷酸钙180~225 kg、氯化钾75 ~90 kg。

叶面喷施壮籽肥。为保证灌浆期不缺肥,减少秕粒,在抽穗期每公顷用粒粒饱22~25包对水750~900 kg叶面喷施。

2.4 湿润灌溉,提高成穗率

科学管水能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协调水、肥、气、热的目的。

薄水插秧。插秧时留半寸以下水层,以保证插秧质量,防止因水过深插田出现浮蔸缺蔸现象。

寸水返青。秧苗移栽时,灌水3 cm左右,以创造一个温、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条件,缩短返青期。

浅水分蘖。禾苗返青后实行浅水勤灌,促进根系生长,使分蘖早、分蘖节位低。

轻晒健苗。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露田轻晒,能起到控上促下、促使壮秆,控制田间湿度,从而减轻病虫危害的作用。

足水抽穗。抽穗期需水较多,保持3 cm以上的水层,且不能断水,遇到高温天气,采取日灌深水,以水调温降温,夜间排水,以水调气。干湿壮籽。齐穗后坚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以提高根系活力,达到以氧促根,养根保叶,以叶增粒的目的。

断水完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一直要延续到收割前4~5 d才能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产量。

2.5 加强防病治虫,减少损失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危害严重。根据Y两优2号的特性,病虫防治要抓住三个施药适期:

(1)秧苗期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象甲、霜霉病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选用1%甲维盐加5%氟铃脲;防治稻象甲选用氰戊加辛硫磷;防治霜霉病选用80%烯酰吗啉或45%代森锌。

(2)分蘖至孕穗期是禾苗生长关键期,也是多种病虫集中暴发危害期,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1.8%阿维菌素加40%丙溴磷;防治稻飞虱选用80%吡蚜酮·烯定虫胺;防治纹枯病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治稻瘟病选用75%三环唑或40%富士1号;防治细条病选用20%叶青双或20%叶枯唑。

(3)破口至成熟期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纹枯病、穗颈瘟等病虫害。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虫啉等;防治稻曲病选用43%戊唑醇;穗颈瘟选用6%春雷霉素或25%咪鲜胺。

大田病虫防治只需用药3~4次,田间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可选2种以上对口农药混合喷施。施药器具最好选用功效高、雾化性能好、效果好的器具。

[1]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全永民.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2,17(2):26 -28.

[3]方 荣,邓 勇,刘显东,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Y两优2号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0,(2):12 -13.

[4]李建武,邓启云,吴 俊,等.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三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9):6-11.

猜你喜欢
卷叶螟稻瘟病病虫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