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阴阳升降理论

2013-08-15 00:44郝银丽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3期
关键词:大论肾水清阳

郝银丽 王玉芳

(1解放军第五医院,银川750004;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355)

浅析阴阳升降理论

郝银丽1王玉芳2

(1解放军第五医院,银川750004;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355)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阴阳学说;阴阳平衡

阴阳的运动是绝对的,其运动的的方式主要是升降,阴阳的升降是由阴阳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正因为有了阳升阴降,才构成了“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的自然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自然界形成后,阴阳的运动多种多样,既要有“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的阳升阴降,也要有“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的阳降阴升。根据天人相应,在人体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例如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还有心火下降和肾水上升,脾为脏属阴主升,胃为腑属阳主降,这些客观存在的阴升阳降现象是否与阴阳本性相悖呢。笔者通过深入学习与体验,认为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都是自然界和人体中阴阳升降的规律,是宇宙存在的必然。

1 阴阳本性 阳升阴降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理论认为:凡是上升的、运动的、外向的、温暖的、明亮的事物或现象均属于阳;凡是下降的、相对静止的、内守的、黑暗的、寒冷的均属于阴。因此,自然界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人体中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均是由阴阳本性所决定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是人眼看到的最大的阴阳代表物,天在上,地在下,说明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人体内清阳之气轻升在上,浊阴之气重降在下,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中经过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质大部分要上升以营养头面部,在人体中头面部是人体阳气最多的部位,手足阳经都交接与此,被称为“诸阳之会”。反之,人体代谢的糟粕通过下焦排泄,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是人体脾胃运化功能的特点。如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产生疾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脾不能升,胃不能降,在下可出现腹痛、腹泻、水肿等症状,在上可见脘腹胀闷、口臭、头昏病症。这属于“阴阳反作,病之逆从”的情况。

2 阳降阴升 交感化物 阴阳平衡

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然而,天气在上则升已而降,地气在下则降已而升,如是方有阴阳二气交互感应,也才有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化生。《易传·咸》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荀子·礼论》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指出天地阴阳之气氤氲交感化生万物,这是宇宙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阴气只降不升,阳气只升不降,阴阳二气就无法交合感应,而处于阴阳离绝的状态。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可见,自然界不仅有阳升阴降,也有阴升阳降。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形成了云、雨、雷、电,为生物界创造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气机的升降运动主要体现于脏腑的生理活动之中。以五脏而言,在上者以降为和,在下者以升为顺,心为阳中之阳脏,五行中属火,肾为阴中之阴脏,五行属水,心火下降于肾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滋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这种协调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之所以相交,李中梓解释的好:“盖水之所以能升,赖火气之蒸腾,火之所以能降,亦有水湿之润泽。”水火的升降可以是人体阴阳升降平衡的根本。如心火不能下降而亢盛于上,肾水不能上升而下泄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不济”,临床上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之病症。位于中焦的脾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它们的升降相因是人体阴升阳降的又一体现。《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是针对肺和肝的生理特性而言。肝位于腹腔之上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脏,故主升。肺居胸中,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脏,故主肃降,二者也是阴阳相错,彼此制约。总之,虽然每个脏腑的升降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人体的阴阳升降处于平衡协调之中。这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的关键所在。

3 交感之因 阴阳互藏

阳升阴降,阴升阳降这两种相反的现象同时存在,其理缘于阴阳之互藏,阴阳可分不可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复有阴阳。阴升是阴中之阳升,阳降是阳中之阴降。《素问·天元纪大论》曰:“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天地之中既有阳又有阴,阴阳二气不断交感,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地之阳是天下降之阳,天之阴是地上升之阴,地气上为云是阳气的蒸腾,天气下为雨是阴寒之气的凝结,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云出地气,雨出天气”之说,可见,阴气必得阳气的作用才能升发,阳气必得阴之作用,始可下降,阴升阳降,根于阳升阴降。

综上,自然界和人体中的阴阳升降必须协调统一,既有阳升阴降,又有阴升阳降,才能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以及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3.103

:1672-2779(2013)-23-0135-01

杨 杰

2013-09-18)

猜你喜欢
大论肾水清阳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中医小知识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应用润肝汤治疗肝血燥的体会
《阴阳大论》今何在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