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3-08-15 00:43郭振伟
关键词:语料语料库隐喻

郭振伟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人文与艺术分院,浙江海宁314408)

隐喻的认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理论研究日益成熟,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使用中的隐喻”,尝试采用源于自然语言的实证方法对隐喻理论进行验证和丰富。目前,与认知隐喻学并行发展的语料库语言学已经在语言各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料库语言学“不是研究的领域或范围,而是指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与基础,介于理论和方法论之间”。[1]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研究使用语言统计的分析技术,能提取和分析大量自然发生的语言使用实例,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和良好的方法借鉴,能够对认知隐喻理论作出有益的补充,促使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实证转向”与“社会转向”。[2]

国外已有不少学者使用语料库的方法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隐喻,影响较大的如 Deignan(2005)、[3]75-102Charteris-Black(2004)、[4]Steen(2010)[5]等。他们借助语料库工具,从句法、语义、语用、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等多方面展开隐喻研究,为隐喻语料库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式。国内率先进行此类研究的学者是蓝纯,他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汉语中的空间隐喻进行了分析,[6]推动了汉语隐喻实证研究的进程。近十年来,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逐渐展开,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作为新兴研究领域,隐喻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方法、视角等方面都亟待理清。本文从这些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考察和总结,并对今后隐喻语料库研究的任务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现状

从近十年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前期人们对语料库了解不足,成果并不多见,且多为对国外研究的评介,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较少;随着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迅速展开,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研究成果激增,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成为人们释证隐喻的重要手段。从研究路径来看,多数研究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按照“描写—解释—应用”的研究路子,逐步实现从隐喻理论的宏观研究到微观应用研究的转向;从研究内容来看,考察的隐喻现象日渐多样,涉及语法、语义、词典学、翻译学、二语习得、第二语言教学等多个领域,与近年来隐喻研究的多角度、跨学科的总体特征相吻合,也体现出“语料库语言学的多维视角”;[7]从研究方法来看,语言隐喻分析法和批评隐喻分析法并重,在研究实践中渐趋成熟。

(一)研究目标

作为隐喻认知研究的全新领域,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研究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严敏芬引Deignan《隐喻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观点认为:确定作为思维的隐喻理论是如何能够解释自然语言中所发现的语言模式,是隐喻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实现对隐喻语言的描写。具体表现为:第一,通过语料库检索,分析发现语言隐喻使用的规律和模式;第二,借助语料库方法,分析隐藏在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8]

周江林、张家强以“high”与“low”的语料统计分析入手,考察两词空间概念的隐喻拓展过程,揭示英语空间隐喻的投射过程和模式。[9]年洪东、张霄军通过对1946-1989共 54年间《人民日报》中容器隐喻类代表词语“海洋”所构成的隐喻短语的分析,发现其短语层面的隐喻工作机制和理解机制。[10]目前,此类研究都是通过使用通用或大型语料库来对英语或汉语隐喻的运作规律和系统模式进行描写和解释的。

也有学者从对比的角度,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语言与文化中隐喻使用的异同。张建丽以“Wide”和“宽”为研究个案谈论了英汉本体隐喻的异同。她发现,相对于汉语,英语本体隐喻表现出丰富的隐喻可搭配范畴。她的个案研究表明,汉语的隐喻化程度更高。其研究反映了本体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进路。[11]左尚君则本着应用目的,从英语学习的角度对中介语和母语语料库中“in”的使用进行实证对比。她发现,中国学习者常将汉语思维带到英语介词的使用上而产生误用。文章为如何用好介词“in”作了较为有效的认知解读。[12]

在分析隐藏在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方面,相关研究往往采用调查某类文体的小型语料库中隐喻的模式,将具体目标定位为解释隐喻使用的话语功能。吴丹苹、庞继贤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使用英语专题应用语料库,对美国前总统布什持续八年的每周电台演讲语料进行批评性隐喻分析,重点考察了布什为伊拉克战争所作辩护中隐喻运用的类别、说服功能与相应话语策略。[13]

考察相关研究,研究目标或为借助语料库方法对隐喻的规律和模式进行描写,进而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二语习得、语言教学、话语分析等相关领域,与“语言学描写—解释—应用的发展”路径相一致。

(二)语料库使用

为了真实地描写和解释自然语言中的隐喻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语料库便成为了首要问题,必须选择与研究目标一致并具备代表性的语料库。目前,我国研究者使用语料库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已有语料库与自建专用语料库两种。

目前较为成熟的语料库包括外语(主要为英语)、汉语、双语平行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库四类。英语国家语料库(BNC)、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B)、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通用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等使用频率较高,成为研究者的首选。

此外,有近半数的研究者使用自建的小型语料库。如今网络普及,获取文本材料越来越便利,许多研究者出于教学与研究的需要,开始自主建设各种专用语料库,具体内容涉及商务英语、体育新闻、经济报道、政治演讲等方面。相对于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大型语料库,自建语料库的优点在于语料真实,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来进行语料的随机抽取和选择,研究成果可以对某一领域的隐喻使用作出准确解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但此类研究缺点也较为突出,即规模普遍较小、覆盖面不广、不少语料库赋码标准不明晰、自动检索功能较为薄弱等,与真正意义上的语料库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成果的代表性也往往会受到质疑。

(三)研究方法

1.总体方法

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总体方法包括语言隐喻分析法和批评隐喻分析法两种。[8]语言隐喻分析法主要利用大型语料库或通用语料库,通过对语言隐喻在语境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进行归纳统计,发现隐喻的句法、搭配、语义特点和规律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这一方法。例如,张丽英、徐勇利用FLOB、BNC英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爱情隐喻和理智隐喻进行分析,研究英语和汉语隐喻规律的异同,并探讨两类隐喻在概念、语义、文化、思维模式方面的不同。[14]柯于国、缪建英利用LCMC汉语语料库,对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大量国俗词语进行统计,分析传统文化在隐喻语义方面的表现。[15]

批评隐喻分析法主要从语篇出发,关注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来产生意义。它主要通过自然数据来分析某种特定文本的话语,以解释隐喻如何传达特定信息或意识形态。[8]批评隐喻分析法主要用于考察商务英语、体育报道、政治演讲、战争、疾病等领域的隐喻使用特点。此类研究往往根据研究目的自建小型语料库,对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陈柯妮以自建的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为基础,解释“商务即战争”在商务语篇中的投射,在此基础上与政治语篇、经济语篇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对比。她发现,与政治语篇相比,商务语篇的隐喻密度很小,源域倾向于战争规划、目标等外围概念,而非杀戮、战斗等核心概念;与经济语篇相比,隐喻密度略小,二者在源域选择上基本相似。[16]吴丹苹等人的研究也属于此种类型。孙亚在对中美媒体中如何使用隐喻谈论“甲流”进行批评隐喻分析后认为,隐喻建构不是自动的和无意识的,除传递信息外,它还负载了说话人所倡导的意识形态。[2]从相关研究可见,批评隐喻分析法在话语分析领域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语料检索方法

为完成相关语料的概率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真实语言中的隐喻,隐喻语料库研究所采取的语料搜索方法基本为词语索引法。多数研究者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人工确定概念隐喻源域的词语为检索词,在语料库中检索其数量、计算频率,再从中随意抽取若干例——去掉其中语境不全不便分析和不属于研究范围的——进行分析,归纳出隐喻或目标域的具体类别,对其运作机制进行解释。例如,周江林等利用英语国家语料库对英语“high”、“low”两词进行检索统计,详细提出了语料筛选的原则。[9]该研究分析到位,结构严谨,基本奠定了当前词汇检索法隐喻语料库研究的分析模式。

毫无疑问,相对于传统的自省式隐喻研究方法,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是进步的。正如李静莹引戴南所言:“对单个词语进行深入具体、自下而上的语料库语言观察的方法不仅在考察隐喻的语法特征、语义映射、搭配关系等细微层面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比直觉语料和诱导性语料的分析更具可信性。”[17]

但这种词语检索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孙亚指出,研究者只能获得已知词语的更多例证,或者说已知词目的更多形符,却很难获得除已知词目以外其他可能隐喻使用的条目或形符。[2]

隐喻语料库研究的目标是对自然语言的隐喻进行描写,以发现隐喻语言的规律和模式,并进一步对隐喻的运用机制进行解释。但上述方法的使用势必造成描写的根基不稳,解释自然也就不能完全到位。

3.隐喻识别方法

在对自然语言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前,首先要确定检索产生的语料哪些是隐喻的,所以,隐喻的识别方法非常关键。如前所述,基于词语检索法的隐喻语料库研究扩大了语料范围,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但在分析过程中,尤其是在区分研究对象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时多依靠直觉,多通过主观识别来筛选隐喻用法,对隐喻辨别的具体标准未能深入探讨,因此,产生的隐喻实例就不够精确,信度也不高,直接影响了隐喻研究的效度。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学者开始了新方法的探索。朱炜认为,隐喻的识别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文本细读辨认候选隐喻或假定隐喻,可依据Charteris-Black(2004)提出的语辞的、语用的和认知的三个标准进行;第二阶段,通过定性分析隐喻关键词在语料库中的语境,从而区分隐喻含义和字面意义。[18]

孙亚则利用Wmatrix工具来实现隐喻条目的获取。Steen et al.(2010)开发的MIPVU为隐喻识别工具,它首先确定词语的基本意义及语境意义;然后确定该词语的基本意义及语境意义是否存在差别;最后考察该词语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的指称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关系,如果是,这个词语则为“隐喻”。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对隐喻用法进行识别,保证了研究成果的效度;但仍有一定的局限:Wmatrix使用中还要靠人工来区分目标域和源域,获得语义域索引行后也得靠人工来识别哪些是隐喻词目;此外,Wmatrix也不能用来分析汉语语料。[19]

隐喻表达往往涉及到概念的推理关系,因此隐喻表达的识别、解释、提取往往需要富含隐喻理解信息的隐喻知识库的支撑。[20]国外的隐喻识别研究业已展开,主要集中在隐喻源域的辨别、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词语的检索与分析处理上,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隐喻语料库研究提供前提和途径。[8]国内隐喻知识库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以厦门大学认知与计算机中心汉语隐喻标注句库的研制为代表,该句库选取了1万个隐喻句,约62万字,采用文本方式存储,并对其进行句法分析和标注,还建设了常用汉语动词搭配语料库,以达到面向隐喻句自动识别的需要。[21]

今后,我国隐喻知识库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完成对隐喻的形式化描写,研制出统一的、可供操作的辨别语言隐喻的技术和手段,研制和开发更多适于隐喻语料库检索的软件和工具,推动隐喻语料库研究迈进实质性的一步。

(四)研究内容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已经逐步扩展到语言教学、话语分析、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等多个领域,相应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也随之展开。从研究成果来看,隐喻语料库的研究内容遍及话语分析、二语习得、第二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翻译学、词典学、网络语言等多个方面,与近年来隐喻研究多角度、跨学科的总体特征相吻合。绝大部分研究以个案形式展开,逐渐从隐喻理论的宏观研究转入微观应用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细化。

如前所述,基于隐喻批评分析的方法,利用通用或自建语料库进行话语分析是隐喻语料库研究的重要内容。此类研究力求跨语言、跨文化地研究隐喻,为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普遍性、文化特殊性提供有力证据。[2]

此外,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热潮,隐喻语料库研究中涉及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较多,不少研究针对教与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统计分析,应用性质明显。例如:龚玉苗、周榕以WIDE为个案,考察了自然语言中本体隐喻的表现形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22]张建丽等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本体隐喻习得情况,分析了其在隐喻能力发展上的不平衡障碍,并为一线教学与语言测试提出了应对。[23]此类研究数量较多,充分表明了隐喻语料库研究已经转至各微观层面。

无论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还是传统的修辞学角度,隐喻都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如何利用语料库来分析解决隐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重要课题。不少学者从个案着手,对隐喻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贺文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中“心”在翻译中的认知模式进行了考察,对“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受到隐含在‘心’中的认知模式”这一假设进行了验证;[24]唐树华等通过对英汉“sour”和“酸”的对比,对二者在常规隐喻投射方式、语言规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提出了“译文功能对等原则”指导下的翻译策略;[25]王丹宁等针对英汉翻译中“眼”这一个案,重点考察其隐喻概念在英汉认知理解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分析了“眼”的认知模式如何从英语转换到汉语中。[26]

由于词典编纂与语料的统计分析密不可分,隐喻研究也逐渐拓展至这一领域。例如,王仁强结合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实际,从词典编纂实践的角度,借语法隐喻强调了汉语学习词典自指义项设立的重要性。[27]这类成果必然对词典编纂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五)研究视角

对不同语言中隐喻思维模式的认知是隐喻语料库研究的主要任务,因此,从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成为主流。绝大部分研究为共时角度的横向比较,较为多见的是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和汉语词汇的对比,探讨不同语言中隐喻思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发现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运作原理。

从研究关注的视角来看,历时的动态隐喻研究仍然较少。认知隐喻学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对于隐喻的历时分析”。[28]受其影响,语料库隐喻研究中的历时研究也相对薄弱,成果数量较少。顾乡《英语历时语篇的历史演变——语法隐喻的语料库研究》一文,选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建立了小型语料库,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得出语法隐喻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的结论;[29]谭业升、陈敏以自建的经济报刊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语经济隐喻进行了历时研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所使用的主导性概念隐喻;[30]张莎、张建丽等结合语料对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予以关注,也进行了隐喻的动态研究。[23,31]这些文章从众多的共时研究中脱颖而出,展现了隐喻语料库研究的全新视角,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研究展望

从20世纪末发展至今,我国隐喻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隐喻认知理论自身的缺陷有关,也受到当前我国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状况的制约。但无论如何,隐喻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对于认知隐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问题的存在也为隐喻语料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进一步的动力。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对今后的研究作如下展望:

(一)理论研究尚需深化

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隐喻语料库研究应该拥有独立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隐喻语料库研究已经具备了较为明确的目标、渐趋成熟的方法和一系列成果;但是,不少成果存在内容重复、理论架构简单、多是单纯报告统计分析而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的问题,在系统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上还有所欠缺,需要专门性的理论著作对相关成果进行总结与深化。

在理论总结与深化方面已有学者作出了表率,较为突出的有蓝纯、[32]王仁强、[33]吴世雄[34]等;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经验的总结与方法的革新,在隐喻知识库建设、语料检索、隐喻辨别、理论验证、成果应用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力求成果的多元化及理论的深入化,更好地构筑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认知研究的理论体系。

(二)研究视野亟需拓宽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不仅要关注隐喻的共时描写与解释,还要注重隐喻的历时描写和隐喻认知与思维的动态发展研究。Deignan指出,当今隐喻共时研究中的跨语言比较和历时的比较研究还没有完全展开,隐喻语料库研究的前景十分开阔。[3]鉴于当前基于语料库方法的历时研究较少,今后应重点在隐喻历时描写与比较方面来展开,做到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并行发展,为隐喻语料库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保障,并力争在翻译学、话语分析等更多的新兴领域进行研究内容的拓展。

(三)汉语隐喻研究有待加强

汉语中充满了各种奇思妙喻,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比喻的功能、原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论证,比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存在于汉语中,它还深深融入了国人的思维之中,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而现有成果中,只有几位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汉语隐喻语料库的研究,例如年洪东、[10]王东山[35]等。此类研究多从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利用语料库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检索,分析富有汉民族特点的隐喻投射的理据性和文化性。仅有的成果还不足以对汉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全面的描写和解释,因此,充分利用汉语语料,进行汉语隐喻的本体研究亟待展开。

莱考夫曾多次指出,概念隐喻理论需要大量语言证据的支持,他也曾建议中国学者从汉语语料出发,立足中国文化来研究隐喻,“探索及比较不同文化中认知系统的差异,这既可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实证,又能体现语言学研究的价值”。[36]随着我国几个大型汉语语料库和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的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本体隐喻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视点。

[1]许家金.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解析[J].外语教学,2003(6):6-9.

[2]孙亚.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使用研究——以中美媒体甲流新闻为例[J].外语学刊,2012(1):51-54.

[3]Deignan A.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4]Charteris-Black.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5-8.

[5]Steen G J.A Method for Linguistic Metaphor Identific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10:21-24.

[6]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5.

[7]刘国兵.语料库语言学的多维视角——“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综述[J].中国外语教育,2012(12):50-55.

[8]严敏芬,李健雪.论隐喻语料库研究的目标、途径及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16-120.

[9]周江林,张家强.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空间隐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27-31.

[10]年洪东,张霄军.基于语料库的容器类隐喻名词短语研究——以海洋为例[J].心智与计算,2009(1):9-15.

[11]张建丽.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本体隐喻比较研究——以“Wide”和“宽”为研究个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8-141.

[12]左尚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空间“的误用的认知隐喻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09(3):174-179.

[13]吴丹苹,庞继贤.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说服功能与话语策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38-42.

[14]张丽英,徐勇.从语料库看英汉隐喻模式的异同——以爱情隐喻和理智隐喻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54-56.

[15]柯于国,缪建英.国俗语义在《天龙八部》中的隐喻学阐释——一项基于LCMC语料库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59-260.

[16]陈柯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与政治语篇、经济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对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89.

[17]李静莹.Alice Deignan《隐喻与语料库语言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69-73.

[18]朱炜.语料库语言学和语篇中隐喻的识别[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6):48-52.

[19]孙亚.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使用研究[J].外语教学,2012(3):7-11.

[20]张霄军,曲维光.国内外隐喻知识库建设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9):2561-2565.

[21]李剑锋,杨芸,周昌乐.面向隐喻计算的语料库研究和建设[J].心智与计算,2007(1):142-146.

[22]龚玉苗,周榕.基于语料库的本体隐喻研究——以WIDE为个案[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5-28.

[23]张建丽,孙启耀: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本体隐喻习得研究——基于WIDE的个案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4):1-8.

[24]贺文照.英译汉中“心”的隐喻重构——基于汉语平行语料库的考察[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131-134.

[25]唐树华,孙序,陈玉梅.基于语料库的常规隐喻概念投射路径对比与翻译处理研究[J].外语教学,2011(1):108-112.

[26]王丹宇,王欣.英汉翻译中“眼”的隐喻对比——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考察[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4-96.

[27]王仁强.语法隐喻与汉语词典自指义项的设立——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文,2009(1):101-107.

[28]吴世雄,周运会.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化隐喻的认知研究初探[J].外国语言文学,2012(4):252-259.

[29]顾乡.英语历时语篇的历史演变——语法隐喻的语料库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春季号):110-118.

[30]谭业升,陈敏.汉语经济隐喻的一项历时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84-90.

[31]张莎.中国学生的make用法发展的语料库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3-55.

[3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1-196.

[33]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0-127.

[34]吴世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8-132.

[35]王东山.基于语料库的“圆”的空间隐喻研究[J].语文学刊,2009(5):104-106.

[36]高远,李福印.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43.

猜你喜欢
语料语料库隐喻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可比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把”字句的句法语义标注及应用研究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