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

2013-08-15 00:53周明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传媒大学语料库话语

徐 蕾,周明强

(1.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1121;2.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日常口语交际过程的随意性、交际双方的互动性、语境假设具有的动态性,造成了语言表达的不连贯性和不完整性。因而说话人常常要根据语境的动态变化、听话人的认知心理有意识地选择简单的话语表达式、语音停顿等语用机制来辅助完成理想的表达。话语标记就是这类语用机制中的一种。“从交际功能上说,它能提供理解说话者与命题内容之间关系的信息,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意义作出正确理解。”[1]研究话语标记在话语表达中所发挥的特有的语用功能,对于揭示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轨迹,还原话语的实际语用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等于说”就是具有这种语用功能的一种话语标记语。廖秋忠早在1992年论述换言连接成分定义时,就对“等于说”“换句话说”等话语标记语有过讨论,认为这类连接成分主要是用来“明确表达语言片段之间在语义上的种种传承关系”[2],可见“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但是,对“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再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展开讨论,考察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基本特征、使用模式,以及在语篇连贯和人际认知方面所发挥的语用功能。

一、“等于说”的基本特征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等于”[3]168和“说”[3]510均定为动词,“等于说”就是由两个动词凝固而成的短语形式。在两个动词凝聚成短语的过程中,“等于”和“说”的意义都随之消失,并不表示实际的意义。在自然口语中,“等于说”已经不再单纯地表示逻辑语义关系,而只用作辅助小句或段落的衔接,出现了弱化现象,其作用类似一个连词。例如①:

在例(1)、例(2)中,“等于说”只是表示话语的衔接,并不表示任何真值逻辑语义。方梅认为,“语义弱化的连词在对话中虽然不表达真值语义关系,却是言谈中构架话语单位的重要的衔接与连贯手段,是一种话语标记。”[4]虚化了的话语标记语“等于说”可以表示一个新话轮的开始,可以保持话轮继续,甚至可以引入下一话轮,即具有引发话轮、延续话轮和转换话轮的作用。例(1)、例(2)就是起转换话轮作用的,这类“等于说”都具备以下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基本特征:

a.在口语交际环境下较为频繁地出现,并且不固定在话轮的某个位置,相对灵活;

b.连接的含义已经虚化,从原句中抽离并不影响原句基本语义的表达,对所在语句的句法完整性不存在影响;

c.具有某种标记和衔接功能,较明显地表现出语篇连贯和话语组织的元语用功能。

“等于说”还有一些其他用法,虚化的程度不高,有比较实在的意思,作为话语标记语的特点还不成熟。如“你等于说我是个行尸走肉,你骂人的本领相当高明”中的“等于说”是句子的谓语,可以换成“是说”“在说”等词语。“我也明白,进入NBA打球不等于说我不会遭受失败”中的“不等于说”是句中的小谓语,可以换成“不是说”。“生肖只是年龄的象征,如果属蛇与属虎不能相配,就等于说几岁不能与几岁结婚,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中的“就等于说”是分句的谓语,可以换成“如同说”。这些句子中的“等于说”都有一定的真值逻辑语义,所以这类“等于说”不能看成话语标记语,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外。

二、“等于说”出现的位置及其功能

口语交际具有随意性特点,并受到说话人认知力、思维力的影响,即使发话人事先有准备的发话有时也较难将前后话语组织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话轮,此时话语标记语就在语篇形式和内容的连贯上发挥重要作用。即在提供程序性意义信息的同时,能更好地制约交际主体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其中形式的连贯包括话轮整体形式的连贯和话轮局部形式的连贯,表现为占据、延续话轮两方面;内容的连贯则主要表现在设立、延续、转换话题三方面。话语标记语“等于说”出现的位置不同,其语用功能也不一样。

(一)出现在话轮开端

1.顺接功能

话语标记语“等于说”出现在话轮开端(非首话轮)的位置时,通常是对话轮的引发和转接,即主要是在话轮局部形式的连贯上起作用。根据交际主体认知心理的不同,听话人并不一定拥有与说话人一致的交际意图,从而会对说话人的话语做出不同的反应,而说话人会根据听话人的反应对话语作出调整,使话题内容成为听话人所期待的、所接受的内容,这就是话语标记“等于说”在语篇组织功能上的顺接功能。例如:

(3)语境:俄罗斯正在组织包括华商在内的商人从被关闭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提货。记者采访刚刚运出第一批被扣留货物的主人孟凡林。

记 者:现在销售点取回来的希望大吗?

孟凡林:恐怕不算太大。看下面怎么发展,听说政府代表团也来了,看看谈得比较好,如果顺利拿出来一些来,就减少点损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我代表团抵俄就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展开交涉》,2009.07.23,摘自中国广播网③)

(4)语境:节目考察两大高校联盟下的自主招生模式对高考和考生带来的影响。

向松祚:对于考生来讲更重要,对于考生我觉得就是,你可以分散风险,你可以降低成本,现在你考了这一个考试以后,这8所学校,7所学校都承认你这个成绩。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自主招生:结盟+PK?》,2010.11.22,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④)

在例(3)中,记者接着孟凡林的假设句“如果……,就……”,用“等于说”作出一种推论,暗含对孟凡林遭遇的同情,从而引发下文的评述,起到了引发话题的语用功能。在例(4)中,主持人顺着上文的意思,用“等于说”引出下文,将高校联盟自主招生比作评委评审参赛人员,形容贴切,使得语篇内容得以连贯。

2.逆接功能

当听话人与说话人的实际交际意图相悖,即说话人所引发的话轮并不是听话人预料中的内容时,“等于说”就发挥逆接功能,主要表现在:

a.说话人讲述的内容可能是听话人不想提及、不愿接受的内容;

b.说话人自行或强制转换为另一个话题。

说话人通常会根据实际的交际语境对想要说的话进行重新组织,当确定听话人不想触及自己想要表达的谈话内容时,说话人会对即将表述的言辞作出推迟,用“等于说”表达自己对听话人话语的认可,降低听话人的警惕,适时抛出话语。例如:

(5)语境:就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记者采访主刀医生汪良明。

汪良明:一般来讲,这个也没有绝对的规定,好像也没有绝对的规定。因为主要看你的技术到哪种程度。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整容行业必须“整容”!》,2010.11.26,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6)语境:记者采访张琳,回忆第一次下水的情形。

记者:你挺胆大的?

张琳:不懂嘛,然后说好,那你下去吧,老师以为我会游泳呢?然后我就“噗通”,就下去了。这一

下去不要紧,当时我就,因为你没有浮力嘛,然后你当时就咵嚓下去了,这一下去,来不及了。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张琳《我是这样炼成的:不争就是争》,2009.11.01,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在例(5)中,记者想要从主刀医生处得到医院是否具有整形资质的答案,用“等于说”可以缓解对整形医师汪良明的质问,将话题从汪良明讲述的医生技术水平转向医院的专业资质问题。在例(6)中,记者先用“胆大”敢下水夸赞张琳,降低听话人张琳的警惕,适时抛出话语,从而顺利谈到张琳不愿意提及的尴尬的下水场景。

(二)出现在话轮中间

当话语标记“等于说”出现在话轮中间时,其主要功能是对当前话轮进行控制和衔接,具体表现为维持话轮和转换话轮的功能。维持话轮功能是指说话人主动使用的,为使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语用标记,它能使话轮整体表述更清晰、连贯。话语标记“等于说”在维持话轮时主要表现为详述解释功能和话题化功能。

1.详述解释的功能

“等于说”出现在话轮中间时,通常衔接两个小句,这两个小句前后的语义相似,但是前面的小句语义相对概括,而“等于说”所引导的小句则往往是对前面小句的抽象内容的具体的阐释,希望听话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传递给听话人准确的交际信息。例如:

(7)语境:由H1N1病毒引发的关于天花病毒的影响讨论。

窦文涛:然后人家说,为什么是单向的,为什么只有欧洲把这个东西传到了这个美洲新大陆呢?为什么美洲没有反向,好像就传了个梅毒过来,没有反向杀死欧洲这么多人口呢?这里还有一讲,就是说呀,就是似乎人类聚居,人类跟动物聚居的这个历史啊,欧洲比美洲稍稍早一点,稍稍早一点就占点时间的优势。你知道因为他们就考察,就是说发现南美洲的这些土人,他们驯养的、驯化的这个动物,非常少,只有几种。不像欧洲,欧洲,早已经猪、牛、羊,该得病的,该死的,该传的,都传了。

孟广美:早有抗体了。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窦文涛《接吻有喜有忧 亲热前要慎重》,2009.05.06,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8)语境:世界杯球赛规则讨论。

梁文道:世界杯或者是足球一直有争论,像越位遮住也不容易看。因为足球赛里面裁判的影响太大,所以很多人干脆用个更聪明的方法去替代它。可是这就牵涉什么,这个道理就等于像我们吃东西要不要基因改造,就,人身上能不能培养人造器官来代替人一个器官。

窦文涛:我觉得这玩意儿不靠谱。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窦文涛《看国足腹肌,像从天上人间出来的》,2009.04.09,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例(7)、例(8)中“等于说”后面的内容对上文均作了很形象的解释,便于听话人更好地理解。

2.话题化功能

话语标记“等于说”出现在话轮中间时,具有某种话语指向性,它标示的往往是说话人将要讲述的主要内容,说话人希望通过前面话语的铺垫,再加上话语标记语起警醒作用,能够更明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谋求和听话人之间的共鸣,这时的“等于说”是话题化的标记。例如:

(9)语境:陕西安康洪灾中,村干部下井救人因公殉职。

主持人:岩松,在以往的这些矿难或者透水事故里面,我们在井下比较少见到矿领导的身影,这次是作为新闻被放大了,你怎么看待?

白岩松:真正国务院下发文件落款的时间我看了一下是7月19号。从7月19号等于说

...这个文件正式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这是在这个文件实施之后发生的矿难,我觉得媒体跟社会公众当然要关注国务院这个新的文件是不是真正的落实了。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和谁在一起?》,2010.08.02,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10)语境:考察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窦文涛:自律。

纪文凤:自律,因为我12月份去过美国,在国际的协会去讲,中国在广告的自律,外国现在对中国的什么产品都失去了信心了。……其实中国人要自律还需要很长的路程,漫漫长路,因为这个没有鞠躬尽力,真的为大众去想,这几天我们的假鸡蛋已经闹得烘烘了。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名人代言广告该不该禁止》,2009.03.05,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例(9)、例(10)中的“等于说”后面的内容是作进一步的评述,“等于说”起到的是话题化的作用。

三、“等于说”话语标记模式与语用功能

“等于说”有两个已经固定下来的形式:“等于说”“不等于说”。这两个形式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会衍生出新的语用变体,如“并不等于说”“并非等于说”“既不等于说……也不等于说”“就等于说”和“那/这就等于说”等等。结合它们与所指信息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发现有两种常见的使用模式:

模式(一):(X1)A→X,(X2) 【……等于说X,……】

模式(二):(X1)→B,X,(X2) 【……,不等于说,X】

其中A表示话语标记语“等于说”,B表示话语标记语“不等于说”,X表示话语所指信息,X1、X2分别表示与信息X相关的信息,“→”表示话语信息的指向。

(一)(X1)A→X,(X2)【……等于说 X,……】

在模式(一)中,说话人假定和听话人之间有共同的语境信息,说话人选择使用模式(一),是想通过“等于说”把听说双方假定为处于共同拥有的背景信息中,以使得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内容。这些共有的背景信息可以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已经被人们的实践经验所认可的文化、常识性知识,甚至是具有概括性的熟语等等。在这一模式中,与之对应的“等于说”的语用变体是表示肯定语义的“那/这等于说”“就等于说”和“就是等于说”。例如:

(11)语境:电话卡收费问题。

让记者感到蹊跷的是,此卡余额在没有打到其规定的通话时间便告罄,两张卡都是如此。记者致电“大唐电讯”服务热线查问究竟,得到的回答是:该卡的计费以3分钟为计时单位。,3分01秒的通话要收6分钟的通话费。记者疑窦顿释。(摘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⑤)

(12)语境:A、B两人闲聊。

A:说“我总是这样做”或“我从不那样做”,只表明我的个性特点是依赖于一种平庸的“坚持”。说“我下次一定要如何如何”或“从今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毫无意义,这种话我今天比明天聪明。

B:身边听到过太多为自己找借口的人了,幸好我们都不这样。(摘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13)语境:陈水扁一案家属提出希望能够认罪协商,就“认罪协商”概念进行分析。

主持人:请王鸿薇女士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认罪协商?

王鸿薇:一旦定案之后,在这个法庭里头一旦确定之后,那么这个被告就不得再上诉了。也就定谳了,你不能够再去打一审、二审、三审的这样一个程序。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扁家弊案涉案人纷纷要认罪协商》,2009.02.04,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在例(11)中,为了使听众明白该卡的计时情况,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超出3分钟的收费情况,该背景信息是普遍认同的数学知识,说话人用模式(一)的“这等于说”提示听话人。在例(12)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能了解并接受他的观点,提供了一个背景信息,即说话人认为这一信息是曾经与听话人一起经历过,或者是听话人已知的、能够接受的信息,因此用模式(一)中的“就等于说”提示听话人。在例(13)中,说话人并不知道听话人是否明白“认罪协商能够使陈水扁案减轻刑罚、尽早结案”这一背景信息,出于交际的礼貌原则,说话人还是用“就是等于说”假定听话人已经拥有该信息,从而使听话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二)(X1)→B,X,(X2)【……,不等于说,X】

在模式(二)中,说话人并不清楚听话人是否与自己拥有相同的背景信息,或者听话人的背景信息是否处于认知的激活状态。说话人会用“不等于说”对听话人的背景信息拥有量进行监控,并通过“不等于说”将背景信息从说话人独有状态转变为听说双方共有状态,使得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被重新激活。在这一模式中,与之对应的语用变体是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等于说”“并不等于说”“并非等于说”和“既不等于说……也不等于说”。例如:

(14)语境:分析黄海军演中国的最佳应对策略。

主持人:那么我们在军事上足不足以应对他?

徐光裕:从军事力量对等的方面来讲,我们承认,我们还没有航母嘛,我们其他的海军、空军、各个方面作战能力,我们承认跟西方、跟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没有杀手锏,我们没有力量。美国人仍然有怕我们的地方,因为我们有很强的方面就是在导弹方面技术。反观导弹、弹道导弹、中近程弹道导弹这方面,我们的力量还是有一定规模的,美国人还是顾忌的。另外我这边的应急措施也要准备,没有事最好,万一发生了事,擦枪走火怎么办?

(深圳电视台“22度观察”栏目:《美航母兵临黄海,试探还是挑衅?》,2010.07.05,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15)语境:讨论有钱的孩子能否更早当家问题。

毛峥峥:我觉得有钱人的孩子可以早出国、早什么。

宋 扬:早见世面。

宋 扬:我明白了,毛代表的意思就是养孩子还是从长远的一个角度看,不能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了钢琴我不学钢琴我就输了。别人家会外语,而且暂时不懂我们就输了,而是说这一个孩子这一生他的一个心理的教育,他的一个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才是教育孩子一个最根本立命的一个地方是吗?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零距离”栏目:《城市零距离——80后孩奴》,2010.02.06,摘自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

(16)语境:谈论汉诗与和歌的融合。如前所述,平安初期汉诗独获隆盛,出现了和歌的空白,但这和歌已成绝响,只不过是和歌受到轻视,未取得正统文学的地位。(摘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17)语境:讨论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在例(14)中,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能以为“中国的军事力量不如美国”,但这一背景信息处于休眠状态,必须要相关示例加以佐证。因此说话人用“不等于说”提示听话人,使背景信息为听说双方所共有,使得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被激活,并对后续信息产生认知期待。在例(15)中,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能不知道“有钱的孩子未必能早当家”这一信息,因此对听话人背景信息的拥有量进行了监控。听话人认为有钱人的孩子有更好的条件可以更多地接触世界。说话人马上用话语标记“并不等于说”来提示听话人。当说话人将当家的概念进行阐述后,听话人立刻作出反应,表示支持说话人的观点,从听话人的反应看,刚才听话人也一定对说话人的话产生了认知期待。在例(16)中,汉诗的隆盛使得和歌的创作暂时出现空白,说话人通过“并非等于说”对听话人的话语信息进行监控,为听话人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即和歌的空白是因为汉诗的隆盛使得和歌被轻视了,政治文化地位为汉诗所占,但和歌文化还是在继续发展着的。说话人通过话语标记“并非等于说”,为听话人提供了更准确的话语信息,减少了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话语。在例(17)中,说话人以维也纳学派为例,说明现代哲学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说话人将听话人纳入其认知语境中,并表述自己的观点,现代哲学的发展并不是只以自然科学为根据,既纠正了听话人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四、结语

“等于说”由解释的语用功能而逐渐虚化为一种表示话轮衔接的话语标记语。在其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使用情况:一是用作句子的谓语,表示说明解释的功能;二是既表话轮的衔接同时也保留着解释的功能;三是解释功能完全丧失而仅表话轮的衔接。第一种“等于说”不可更易,后两种“等于说”都可更易,甚至可以删除。所以,这两种情况下的“等于说”是话语标记语。第三种“等于说”去掉后语言显得更为简洁,近似于口头禅,仅出现在口语中。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第二种“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一些特点和功能,以及常见模式和功能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逐步虚化的轨迹和特点以及使用上的灵活性。

注释:

①本文语例引自各大语料库,由于口语的随意性和转写等原因,语例中可能存在口语性强的表达甚至有个别字词错讹不通的情况,为尊重语料库的原貌,本文只如实转引并标明出处,对个别错讹不通字词不作改动,全文语例同,特此说明,下不赘述。

②国家语委语料库网址:http://www.cncorpus.org/ccindex.aspx。

③该语料的中国广播网网址:http://china.cnr.cn/xwzh/200907/t20090723_505408130_1.html。

④中国传媒大学文本语料库网址:http://ling.cuc.edu.cn/RawPub/default.aspx。

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语料库网址:http://ccl.pku.edu.cn。

[1]周明强.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22.

[2]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6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M].中国语文,2000(5):462.

猜你喜欢
传媒大学语料库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孙翌飞作品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