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群众文艺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

2013-08-15 00:49周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艺事业文艺作品文艺

周健

(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江苏 南通 2260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定为核心议题。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此视域下,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承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众文艺事业,或多或少还局限在传统群众文艺发展的思维中,对当下文化方针政策的把握、深化改革的走向以及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等,仍缺乏标杆式发展布局。当下的群众文艺如何厘清发展的瓶颈,并以此为突破口,作出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应成为学界深思的焦点和热点。这也是以群众文艺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大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一、当下群众文艺发展的定位

群众文艺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然而,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要想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推动群众文艺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明确方向、深化改革,处理好多方面的深层次关系。

(一)明确科学指导思想。伴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群众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已逐步清晰。首先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其次要继续贯彻“二为”和“双百”的方向方针,着力打造出群众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大繁荣局面;再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不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最后要秉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式、多元化发展思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立体化交融的文化环境中焕发出文艺的勃勃生机,最终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高潮,切实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秉持深化改革的理念。稳步推进群众文艺深化改革毋庸置疑。在文化产业纳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首先应立足市场,确立产业化发展群众文艺的新思路,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推进群众文艺和文化精品建设,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其次应坚持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不断推进文艺种类多元化、文艺作品多元化、文化参与多元化,切实满足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再次应深化专业化建设,加强群众文艺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文艺综合素养,特别是要着力培养富有文艺创新能力的创作团队,用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最后应坚持走大众化发展道路,人民群众是最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要紧密围绕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人民群众中探寻群众文艺生存发展的空间。

(三)明晰多重价值关联。文艺作品作为一种文化标识,首先具有潜在的文化价值,可带给群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文艺作品作为文化商品,又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可以带给创造者不同的经济回报,为群众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文艺作品又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文化共识,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公德意识,培育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三者对于国家、社会、群众、群众文艺事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为此,发展群众文艺必须理顺和处理好群众文艺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值得强调的是,文化价值是文艺作品的首要属性,推动群众文艺可持续发展,必须创造出更为价值丰富的文艺作品,在美学感受上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良好评价,方能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上寻求突破。而社会价值是群众文艺事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也是必要的职能,文艺作品必须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承载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任务。社会价值需要在文艺作品创作之时就应加以确立和秉持。同样,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也是衡量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尺。作品的经济价值是要通过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来实现的,甚至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群众文艺市场化运作必须以经济价值作为回报,并建立起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当下群众文艺发展的瓶颈分析

在现实境遇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群众文艺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不仅使深化改革的理念无法顺利执行,而且导致群众文艺逐渐滑坡,偏离“群众”根源。

(一)群众文艺发展的不对等问题越发严重。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攻坚阶段,尤其是文化产业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并处于艰辛的探索阶段。然而群众文艺呈现出的形态,即国家主导的文艺、传统的民间文艺、市场消费的大众文艺,受到市场经济竞争、文化多元交融式发展以及社会形态分离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发展不对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主导的文艺在政府的保护下,更加凸显出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小,但往往不为人民群众接受和叫好,文艺创造力和生存力明显不足;在国家主导下的群众文艺平台、队伍建设,也越来越缺乏市场的历练和优化,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传统的民间文艺本是最富生命力的本体,但难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传承人更是越来越稀少,又难以在市场的包装下登上大雅之堂,换取经济价值的回报。因此,民间文艺明显弱化。相反,供市场消费的大众文艺,在市场的有效运作下不断迎合大众的休闲消费需求,获取源源不断的市场回报,走上了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道路。但这种文化产品又往往以牺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代价,为各界争论不休。无论如何,群众文艺的这种不对等发展态势将严重影响整体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传统的民间文艺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进一步游走在群众文艺的边缘,甚至消失在大众的视域外。

(二)群众文艺中的社会服务与价值越发缺失。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激发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渴望与需求。在政府的主导下,群众文艺事业不断向街道乡镇延伸,拓展纵深发展的领域,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然而,在最基层的群众视野中,群众文艺的舞台始终零星稀少,群众可供享受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场所始终缺失,或者是处于失衡状态。也就是说,群众文艺承载的社会服务功能并没有充分满足群众的需求,这也势必会影响到社会价值的实现。群众文艺承载着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文化惠民、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等职能,文艺演出缺乏,文艺作品稀少,文艺种类单一,必然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必然削弱。这也为大众消费文化让出了空间,从而背离了群众文艺发展的初衷。

(三)群众文艺中群众参与性活动越发退隐。在基层的群众文艺发展中,不仅文艺活动少,难以满足需求,而且群众参与性活动少之甚少,甚至脱离群众喜闻乐见的根基,产生“文化距离”。主要表现为: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者很少深入基层走访,在群众中挖掘人才,民间艺人难以获取表演和参与的机会;一些基层文艺创作者也很少走进基层,走到老百姓身边,创作出“三贴近”的文艺作品;再者,受文艺活动区域、场地的影响,难以满足更广泛的群众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群艺工作者脱离群众开展工作,把群众关在群众文艺的大门之外;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以致于群众对文艺活动失去兴趣。再就是,基层文艺活动场所、文艺作品缺失或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总之,群众文艺整体上呈现出群众参与性活动萎缩的窘态。

三、当下群众文艺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上述群众文艺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必须站在宏观的视角,树立先进理念,以服务为根本,以群众为主体,在诸多微观维度里大力推动群众文艺事业改革。

(一)以理念为先导,协调性、针对性发展群众文艺。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为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指导下,针对群众文艺中的不对等问题,笔者认为应继续发挥国家层面文艺的主导作用,以此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文化公益事业的科学发展,但要切忌出现主导文化的垄断现象,更不能脱离群众。国家要深化对传统民间文艺的保护、扶持和传承,延续其发展命脉,并在现代理念的指引下,为民间文艺创造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舞台,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勃勃生机。大众文艺市场广阔,前景美好,但有利有弊,应取其长、补其短,积极引导,用其巨大的经济回报来弥补民间文艺发展的不足。总之,这三者之间,各有所长,分别主导着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应努力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

(二)以服务为根本,切实深化群众文艺事业改革。从经济层面看,群众文艺事业属于服务型第三产业,特别是纳入市场经济,实行产业化发展战略后,群众文艺基本以市场为主导,接受市场的选择和洗礼。为此,发展群众文艺必须以服务为根本,逐步帮助群艺工作者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只有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才能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构建起服务行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用市场包装、运作模式来激起群众文化消费的兴趣,在市场回报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要摆正服务关系,端正服务态度,树立服务信心,健全服务体系,切实用高水平的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以群众为主体,不断在群众文艺的微观视域突破发展的瓶颈。群众是群众文艺消费、承载的主体和生命之基。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立足群众,从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出发,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增强感染力和凝聚力,满足群众的各项文化需求;必须贴近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群众积极投入到文艺作品创作、表演甚至运营中,以群众的力量推动群众文艺事业大发展;必须面向更广泛的群众主体,推进城乡群众文艺统筹发展,接受多元审美评价和选择,开拓更广阔的群众市场,着力打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群众文化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群众文艺的产业化发展步伐艰辛漫长,但前景广阔。作为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群众文艺事业,唯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推动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方能真正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切实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1]崔峰.浅谈群众文化的定位[J].大众文艺,2008,(1):53.

[2]隋岩.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和嬗变——对三种文化形态的哲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105.

[3]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2010,(4):87.

猜你喜欢
文艺事业文艺作品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民族出版中的文化导向和民族精神透视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做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的先锋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文艺评论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