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人文性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3-08-15 00:49赵晓晓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人文

赵晓晓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语言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种行为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对语言亦有很大制约作用,二者间密不可分。作为一门重要的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影响颇深,与之相关联的英语国家文化也自然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授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人民沟通与交流,与他人沟通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也可以是跨越不同文化或不同国家的,其教授重点集中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用能力、跨文化知识的掌控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等因素构成,是学习者立足于纷繁复杂的职场所必备的专业能力。英语专业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前者主要通过正规的课堂学习,即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如精读、泛读课堂教学等;后者主要借助于非正式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如翻阅相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网站等。

一、精读课程教学“人文内涵”的重要性

英语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着重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型”英语人才以创新性、思辨性为主要特征,强调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二者偏一不可,如果只注重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训练,那么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会得以显著提高,而学生的知识面、人文视野较窄,创新性和思辨性相对匮乏,与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如果只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忽视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便会沦为“语言聋哑病”式的书呆子,与语言的基本功能严重背离,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人才的人文素养质量是其健康发展的结果,强调人文方面的综合品质和个人的修养。人文素养是一种经过长时间锤炼和积淀的人类的内在品质,蕴含人文科学的价值意义,对人类的各种行为发挥着极大作用。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英语专业学生能否多视角、全方位思考某个问题,即人文素养越高,学生的视野越开阔,思维越活跃,创新能力越强,看待问题会越全面,对社会的适应性也会越强。在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精读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具备坚实的语言功能,开拓视野,增进其对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影响和改变其思维方式,提高其人文素质,是持续时间最长、课时量最多且令学生终身受益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人文渗透的潜移默化力量最大,是除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和英美概况等课程外,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渠道。

二、新升本院校精读教学的背景及“人文”性缺失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和英语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多,英语专业人才的竞争愈来愈白热化,出现“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尴尬局面,而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则是这一就业大军中竞争力较缺乏的那部分群体。新升本院校一般为地方高校,办本科层次的时间较短,缺少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其英语专业学生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就业劣势。主要表现为:英语本科办学历史有限,学科建设不完善,社会信誉度不高;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教学管理多为“摸着石头过河”,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不够科学等。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是上述因素中制约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不适当会导致教学整体失去有效性。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接受的态度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而拒斥的态度会使教学效果成为“空中楼阁”。

精读课程在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开课时间长度及涉及面广度的特殊性,对其课堂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衡量指标也越来越宽广。“知识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成为人们评测精读课程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近年来,就业市场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才济济,可真正具备社会所需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则寥寥无几,兼备“知识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英语人才成为各个国家竞相争夺的“香饽饽”。精读的人文内涵更是高校英语专业领域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注重“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的展现成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精读教学的过程中,人文性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适当的教学形式与具备人文内涵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氛围,为英语有效教学建桥铺路。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新升本院校的英语专业精读课堂忽视“实用性”和“人文性”两个重要因素,而仅驻足于或倒退于传统方式的“语言知识”的单向传递,课堂气氛呆板,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或很低,未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只掌握了大量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或只善于应付各类英语考试,却很难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流利、得体的交流。对于学习外国语言的人来说,既要注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两者兼具才能促进有效交际的产生,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意义沟通与交流。而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发展潜力严重缺失,语言能力、人文素养不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究其根源,与精读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合理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加大精读课堂教学内容的“人文”比例和完善精读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方式,成为目前精读课堂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精读教学的“人文性”提升的主要路径

(一)学校和院系方面

首先,学校和外国语学院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硬件设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处于浓郁的人文环境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使人文特征成为英语专业的固有属性。

其次,学校和外国语学院应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面对英语专业全体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讲座和座谈活动,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自主发展的思想意识和自觉性。

最后,外国语学院领导或督导教师应定期检查精读教学课堂的真实现状,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对教师进行宏观与微观指导,有效引导教师精读课堂中人文内涵的适当注入,增强教师人文教育的自发性和有效性,肃清教师原有的、僵化的教学理念,时刻提醒教师重视教学大纲的提纲挈领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因素,判断学生是否熟练掌控一门语言的标志是“学生能否准确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得体的交际”,而不是“学生所掌握的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点的数量”,会涉及对所学语言的文化领域的熟识度问题,对一门语言相关的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会影响学生“得体交际”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该项能力,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师必须在传递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相关文化方面的渗透,采取适当的、灵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跨度,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与他人自如交流。此外,人文熏陶或文化渗透极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内涵有很大助益。

所谓“名师出高徒”,作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师应通过与学生、同事、专家等人士的多元渠道的、适当的交互模式,充分利用课外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了解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以上媒介进行人文内容或文化内容导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课堂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不断汲取知识和生长养料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向学生呈现自身,如果教师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素养水平高的人才,就必须自身先具备良好的人文特质和人文精神,以真正完成所从事领域“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即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学生方面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习植根于英语国家独特文化的英语语言是重要的,而学习其文化源头更是学习者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作为学生,他们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基本技能,与此同时更要认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不断积聚人文精神,不能抛开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孤立的语言学习,而应利用精读课程的学习不断汲取英语国家文化精髓。

英语专业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还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他们已脱离基础教育阶段被“统包统管”的学习状态,具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行事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应提高人文素质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文化渗透意识,在精读课前进行全面预习,通过课外书籍和网络查阅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认真研读相关参考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文化背景,从而理解英语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精读课结束后,学生应仔细总结教师课堂讲授的人文内容,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更深层次的再加工,进一步丰富自身人文水平;此外,学生还应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不懈积累,从多元渠道获得英语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在不断积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被看做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存的复杂体系,精读课程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效性的发挥程度关键在于教师的开发方式和挖掘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孤立工作和奋斗的群体,学生、其他教师、专家、学校领导等都应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建设贡献力量,并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邢驰鸿.谈“文化导入”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5):115.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人文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文绍兴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文社科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