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9蒲晓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志愿公益

蒲晓琪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公益”一词是在“五四运动”后才出现,其意为“公共利益”。从字面意义来看,微公益就是指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微公益强调的是大众的力量,指普通民众通过自己的微弱力量积少成多,形成一股强大的公益之势,从而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与公益相比,一方面,微公益侧重于“微”字,即举手之劳,从小事做起;另一方面,一般公益通常是由社会精英阶层或是富人给予资金支持,再由慈善机构负责支配这些资金去帮助处于困境的人,而这些也绝大部分是有困难之人。因此,通俗来讲,一般的公益称之为“官办慈善”,通常脱离了普通大众;而微公益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这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一、当前中国微公益的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的微公益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由于社交网络的产生,各地的人们通过这一平台相互交流。在网络上集聚了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有明星、政府管理人员、各大公司企业、学生等等,这样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社会效应。正是由于这样,信息的传播更为频繁和快速。微公益倡导的不单单是简单的捐钱捐物,有时只是在网络上简单地发一篇帖子,或是转发一条微博,都是参与微公益的方式。社会各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捐钱、捐物、运送物资等等,其反应快,灵活多变。微公益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推动社会公益向更高层次发展。

近几年来,微公益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来自广州的微博名人梁树新曾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在25天的时间里,他通过网络互动完成了用一支铅笔换得一座新建校舍的奇迹。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1年的高速公路拦车救助流浪狗事件,这些都凸显了微公益的蓬勃生机。

通过微公益,普通大众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对于未来公益事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虽然没有亿万身家或是身居高职去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但这些并不妨碍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微公益为普通人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人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爱心力量。由此可见,中国的微公益事业正伴随着网络影响力而扩大并快速发展。

二、微公益快速发展的原因

1.互联网的推动作用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例如微博,网民通过转发微博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名人也参与进来,利用各自的影响力推动信息的进一步传播。从高速公路解救流浪狗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有了众多网友的参与,才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来使这些流浪狗获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到了网络力量的强大,也在这一过程中使保护动物的观念深入人心。

2.志愿活动在中国的普及与壮大

一般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产生具有相应的社会背景。在中国,志愿者活动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态相适应。当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之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会从单纯的个人利益向公共利益转移。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之后,在媒体的推动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发展成为了一种社会新风尚。志愿精神的传播使得许多人认识到了公益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有关志愿服务的制度并不完善,或是普通大众受时间和资金方面的限制,无法切身地参与其中。一般公益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就为微公益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3.全民素质的提高,公众社会责任感增强

中国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全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参与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就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在自身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微公益正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下得以快速成长。

三、当前阶段微公益发展的优点及不足

(一)微公益发展的优点

1.利他性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和共同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的特点之一是自愿性,是志愿者出于一种济人利物、助人自助的善念和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理念参与活动,没有外在压力等强迫因素或其他功利思想。同一般的公益活动一样,微公益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因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就是参与者的自愿与自觉。因此微公益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公民自发形成的。所以微公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他性。

2.普及性和大众性

普通志愿服务由于受地域、活动区域有限、参与群体有限等的限制,无法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微公益不仅影响了微公益的发起人、传播者、捐助者、参与者、受助对象,还在传播的过程中影响广大的网友,而且这种宣传是在无形之中形成的。所以它比一般的公益活动更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反响。它借助于网络这一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它以网民为主要的传播群体,影响着五亿多的网友。这些身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网友大多数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怀着一颗简单的助人一臂之力的心,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因此即使是一次普通的助人事迹也会在网络上得到传播,并去影响更多的网友。

3.反应快速,效率高效

一般的公益活动的帮助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但是对于一些细小的事情或是在短时间内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体则并未给与关注,且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还会遇见许多的突发事故,从而使得一般的公益活动效率极低。

而借助互联网,网友可以快速地发布消息,同时使消息得到快速传播。微公益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这样避免了过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效率高。微公益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只需要联系当地的网友实施相应的活动,或是开展相应的救助工作。参与人员广,行动效率高,活动灵活度大。

4.参与者积极性高,主动意识强烈

普通的志愿服务大多是以组织进行管理,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层层推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使得人们感觉做志愿活动更像是完成任务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阻碍了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比而言,微公益的受众群体本身没有受到任何组织的管理和支配,他们本着自觉自愿的精神参与进来,而且在活动中更能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使志愿活动开展得更好。

(二)微公益发展的不足

微公益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快速发展的一种新事物,它的发展无疑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无组织性

微公益的发起主要是个人的意愿,参与者也是因为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的支配下介入到这一过程中,这其中并没有任何人是在有关组织的规定发起或是参与其中。同时,由于部分网民并没有参与微公益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也可能会出现信息传播中断的情况。因此可见,微公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自身,而非组织要求。虽然这有利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这不利于微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2.过度依靠网络

微公益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与壮大,因此网络的传播在微公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其主要的受众群体和参与者也是网民。但是对于非网民则无法或是极少参与到微公益这一事业中来,所以微公益的发展存在着局限性。

四、当前微公益发展的对策

首先,微公益要得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组织。或者政府、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可以介入进来,成立一个固定的、有一定组织性的机构,专门负责信息的传播,避免出现传播中断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微公益的过程中应避免再度陷入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微公益应该从根本上激发公众的积极性,而不是造成相反的效果。

其次,除了主要依靠网络以外,还可以发动普通的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将网络传播与一般信息传播渠道相结合,扩到微公益的影响范围。微公益的发展不可能与普通的社会公益相脱离,在未来他们必将走向合作。一般公益可以通过微公益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微公益在最后的实施阶段也可以依靠一般的公益组织去开展。

时代的发展伴随的是各种事物的变革与创新,社会公益事业也一样。总的来说,微公益的自身存在的不足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步改善,它作为一种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新模式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参与份额逐步提高。

[1]冯莹姣,周瑞法.微公益:具象化公益的道德内化——浅谈微公益对公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 ,(4).

[3]曹恒涛,沈洪波.高校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实证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志愿公益
我志愿……
公益
公益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公益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