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韵壶》的创新型特征

2013-08-15 00:44万菊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4期
关键词:古韵气度壶把

万菊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历代享茶品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爱好的一大特征。紫砂陶瓷就成为人们陶冶性情,雅趣闲情之乐的紫砂壶不仅在于其泡茶的妙与绝,还在于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和古朴典雅的格调。成为人们陶冶性情,得到雅趣闲情之乐的艺术品。

紫砂壶特色鲜明,有着古朴的韵味和格调,虽是泥质,却是上品。紫砂陶土,黏中带砂,其双重气孔的结构特性使得茶味不易散,泡茶不走味,年代使用越久,养泡越长,越加光润有泽。特殊的功能和实用性使得紫砂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不断攀升。其表现为造型大方,古雅拙朴,极富民族特色,文化涵蕴极深也正是由于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才为人所钟爱。

每把壶都是艺人的心血结晶,一个造型的气度和精妙,是紫砂艺人赋予的内涵。作品的气度,亦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风格和气质,是壶所体现的造型艺术语言。虽只百年光景,紫砂却不必刻意做旧,已古老非常。每种形制的壶都有一段来历和故事,诉说的脉脉之语,早已历经沧桑。所以不管呈现出何种姿态,古韵悠然,纯净温润是其根本的体现。

当我们面对紫砂壶,入目的第一感觉就是其呈现的韵味。壶色保留着泥土的天然之感,壶身无不光润古雅。我创作的这把《古韵壶》就是以一种新的思路,用泥之纯、取壶之意,遥想古人风韵而作,有其独特的味道。虽是创新之作,但文人气息浓厚,很见妙彰。

《古韵壶》取自底槽清的泥料,色泽醇和尔雅,温暖亲和。其造型,壶身大气天成,有磅礴之势,意境更显壮美雄浑,古韵悠悠将壶身托称的妩媚多娇,分外美好。

此《古韵壶》古朴圆润,器形相当饱满。以线条的柔韧刚劲来表现壶身的气度高华,虽无繁杂的形式,但也窥得真意。整个壶体的比例与空间结构,与传统壶式无二,只是在壶的几个部位做调整,形制上有些不同。但也打破了传统壶式的规整之姿,有了变化。大气饱满的壶身与壶把、壶嘴衔接成一个整体,壶口、把、嘴的顶点处于一个水平线,飞把上粗下细,顺势过渡,圈形大把弯曲有力度,有阳刚之气,气势宏大。三弯嘴粗细之间变幻,胥出敦厚,娴雅宁静中饱满圆润,走势大气。把与嘴的造型曲变也是《古韵壶》的一大特色。线条极其精炼,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壶的挺拔姿态,饱满有力。壶肩部微削,壶口略高,壶盖如帽,边缘平,中间起伏凸出,壶钮作大而饱满的圆珠状。与壶把、壶嘴的大气磅礴相对应,表现端庄大气的韵味效果来,造型显得尤为精致美观。

壶身上的刻绘一株幽兰,笔力苍劲,纤细流畅,兰叶飘逸绰约,幽兰君子极其传神,雕刻艺术与传统的制壶工艺相互交融,使得此款作品多了一份文化气息,静态的和美以及动态的逼真,展现紫砂风华。凝望此壶,美妙之处方显韵致,典雅古韵昭然。端庄朴拙配上紫砂泥的晶莹润泽自是别具一格,别致的造型,变化多端的形式风格,端庄中自有一种超脱的气质,质朴中不失一股风流雅韵,于创新中透露出新的风情。

新时代的人们愈发注重紫砂的艺术创作新思路的开发,紫砂壶也经全新的演绎变得更为富有情调和特色,其造型艺术也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相信紫砂的创作之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1]《工艺美术辞典》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与时俱进的陶瓷器皿创作》 熊开波 中国陶瓷画刊2010

[3]《陶瓷造型设计》 杨永善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年版

猜你喜欢
古韵气度壶把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古韵今和
气度
古韵今和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