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存在的困难与思考

2013-08-15 00:42付东辉颜世杰王娟娣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官兵

付东辉,颜世杰,苏 敏,王娟娣

(本文编辑:史新中)

近年来,部队各级认真贯彻军委和总部的指示精神,紧贴部队实际和官兵心理需求,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把心理服务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做了大量的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在官兵的身心健康、成长进步和部队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部队的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仍是一项全新课题,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须研究解决,许多新的领域需要探索。笔者就基层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

1 存在困难

1.1 心理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官兵的心理服务需求 一是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不固定,管理部门多。据有关数据调查,基层部队心理卫生服务人员90%是由卫生队军医或政治处干事担任,人员相对又不固定,且大多数是兼职,分别归后勤、宣传或保卫等部门管理,不利于心理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心理卫生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全军兼职心理医师队伍中接受过系统心理学教育的人极少[1],据1996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军受过心理学专业短期培训的医务人员不足2000人,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3个月以上的医学心理学人员只有200人左右[2],并且现有从业人员中,大多数缺乏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更缺乏专门的技能训练,只有少数能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治疗工作[3]。

1.2 心理服务经费欠缺,难以提高官兵的心理服务质量 一是心理服务设施简陋。虽然建制旅团单位都配备了心理测评仪等设备,但是对于军区及省军区机关直属单位均很少配备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这些单位往往点多、面广、人员较分散,又没有这项专项经费,对于心理测评软件、生物反馈仪等硬件都需要经费的投入,这些设备的简陋或缺失,对于官兵的心理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二是对心理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少。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值班费及岗位津贴补助,继续教育培训费,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费用,以及开展心理宣教、制作宣教品等费用,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影响了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心理服务人员的成长进步。

1.3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难以保证官兵心理服务成果 一是基层官兵心理服务观念还有偏差。部分官兵对心理知识还不是很了解,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4],部分官兵认为去看心理咨询是丢人的事情,会被战友看不起,甚至还认为会影响在部队的发展进步。二是害怕隐私被暴露。由于部队居住相对较集中,心理医师与连队干部及战士又比较熟悉,心理问题大都涉及个人隐私,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会被泄密。三是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容易混淆。基层部队领导常把官兵的情绪、烦恼、压力等心理问题误认为是思想问题。

2 几点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抓紧培养专职的心理服务人才。各大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对有心理学背景、个人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对心理学有兴趣、愿意从事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还可以接收从地方或军队院校心理学系的毕业生,充实到各大单位,并提供经常性的外出学习、进修等继续教育培训机会,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二是培养心理服务骨干。对基层连队主官及士官班长等,每半年对心理骨干进行一次培训,尤其对于转业及复退干部或士官的心理骨干进行及时的补充,使基层部队心理骨干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鉴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官兵,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治疗,减少因心理问题加重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三是组织所有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参加地方或军队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试。军队的有关部门在培训方面应积极与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接轨[3],通过对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考试,提高心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技能。

2.2 建立健全各项心理卫生服务制度 一是完善心理服务体制与机制。建议总部能够尽早确定心理咨询师的岗位编制,定人定岗,明确任务职责,并设立高级、中级及初级职称的编制,有利于专业心理服务人员的成长进步。二是落实心理卫生服务经费制度。加大心理宣教、心理测评及心理宣泄室等建设的投入,建立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津贴补助、继续教育培训等经费报销制度。在经费来源上列入年度预算,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卫生工作的财力支撑[3]。三是建立定期个案督导制度。建立心理小组,定期进行小组讨论与个案分析;建立定期个案督导制度,可以由心理咨询师或请军队或地方心理专家进行个案督导。四是建立官兵心理测评及心理档案制度。对所有新兵及新调来的官兵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官兵进行跟踪服务,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官兵及时进行干预及心理咨询或治疗。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度,是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及积累经验,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心理问题,正确识别心理缺陷,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原则,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5-6]。五是建立定期心理宣教制度。根据基层部队任务、阶段性工作等不同,制定定期为官兵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同时根据任务和环境变化,搞好随机性的心理教育。

2.3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卫生服务 一是普及心理知识。利用心理宣传栏、心理导报、局域网、军营广播等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定期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座谈交流、专题辩论等活动,注重与官兵生活、工作和训练相结合,积极拓展官兵心理卫生知识宣传途径。二是开展电话、网络、书信等进行咨询。实践证明,这种不见面的心理咨询,能够减少官兵对心理秘密外泄的各种担心,给官兵一个说心里话的平台及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三是结合部队特点,对官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基层部队官兵几个关键期,如新兵入营、新兵下连队前后、战士考学或改选前后、野外驻训前后、退伍前后,以及部队需要应急演练、抗洪救灾等重大活动前后。四是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结合实兵演练、实弹投掷、实弹射击等军事活动,组织官兵积极开展心理稳定性训练、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心理适应性训练和心理防护训练,培养官兵果敢、坚韧的心理素质,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7]。五是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面询是一种最直接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或治疗师可以根据来访官兵的衣着、脸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等躯体语言,较好地观察来访官兵的情绪及行为的变化,了解来访官兵的心理动态,通过咨询师耐心地倾听、积极的关注,并通过建设性的提问、面质等技术,达到对来访官兵心灵的成长。

2.4 加大心理卫生服务设施投入 部队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心理卫生工作,把心理卫生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舍得经费投入,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整洁、优雅、安静的场所,配备电脑、心理测评仪、各种测评的量表软件、房屋的装饰等,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创建心理咨询网页,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软件和硬件的支持[4]。

[1]李进军,王超伦.某基层部队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3):214.

[2]张理义.我军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J].东南国防医药,2006,2(1):6-8.

[3]王 芳.军队综合医院设立心理门诊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14.

[4]王春玉,林法龙,李艳丽.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4):88.

[5]王娟娣,郑真,李玉刚,等.歼(强)击机飞行员SLC-90症状评定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4):289-291.

[6]吴志成,张思远.加强新时期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3):279-281.

[7]柴奋波.省军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几点做法[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2):38.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官兵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