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①

2013-08-15 00:49张建春
关键词:多丽丝玛拉莱辛

张建春

(红河学院 外语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生态批评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在90年代迅速发展,并向世界各国扩展,形成学术界声势浩大的运动。它与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密切相关,生态批评就是从生态的角度重新审视所有的文学作品。尽管生态批评还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文化批评方法,但它正逐步从边缘步入中心,成为西方文论的热点。利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尝试与探索,对作品的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人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能力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存在,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淡水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海洋资源遭到破坏、自然灾难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人口膨胀、能源枯竭。这一切都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无度的恶果。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硕博论文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相关论文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批评文本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些有明显自然描写的经典作品上,主要集中为对下面这些作家作品的研究:即惠特曼、海明威、梭罗、福克纳、薇拉·凯瑟、梅尔维尔、哈代、华兹华斯、劳伦斯、罗尔斯顿、阿特伍德等。对自然描写不太突出的作品的生态思想挖掘不够深入;对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的生态思想分析较多,而对现当代作家的生态思想研究不多。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虽然早有零散的文章来探讨多丽丝·莱辛部分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笔者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莱辛的科幻作品。

多丽丝·莱辛生于1919年,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工业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同时也看到工业技术造成人的异化和巨大的生态破坏。自从创作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以来,她的作品里大部分都涉及到生态主题,例如,殖民主义者的疯狂资源开采和过度种植导致的非洲土地沙化问题、种族问题、男女关系异化、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物质和心理损害、科技和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等。其中,最能体现莱辛生态思想的,是她后期创作的科幻小说,她在科幻小说中以预言和宇宙档案的形式预见未来的生态灾难,影射当今的生态问题,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玛拉与丹恩历险记》出版时,她在接受网上采访时说,她并不认为该小说是虚构的,她指出非洲的缺水和生态恶化问题,人们在电脑、印刷术出现后失去记忆力的问题,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在多丽丝·莱辛的整个文学创作中,科幻小说是其创作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全方位认识莱辛文学创作的重要窗口。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莱辛的研究比较深入,涉及的角度比较广,但对她的科幻小说的研究却并不多。科幻小说作为她后期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点,是她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大胆揭露和反映。在她的一系列科幻小说《什卡斯塔》(1979)、《三四五区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玛拉与丹恩历险记》(1999)中,通过对星际战争、生态危机、区域冲突等主题的独特阐释,表现了对人类历史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忧虑,并预言世界的未来。莱辛的科幻作品里隐喻最多的是社会生态问题。莱辛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通过表现三四五区间的生态危机及其消解,指出父权制、极端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区域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表达了她的生态整体观和渴望建立平等、和谐生态社会的理想。她提出,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如果没有‘他物’——甚至包括邪恶——的刺激,没有健康、卫生、理智的阴暗面的可怕力量,一切都是空的。这些隐匿的阴暗面蕴含其中,起着调和作用”[1](P276)。1999年出版的《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记录了由于人类的过度发展、战争和贪婪,气候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北半球被冰雪覆盖,而南半球则出现持续的干旱。人类社会退化到荒蛮状态,大量物种灭绝,只有少数部落幸存下来。该小说以文明的倒退来警醒现世,一千年以后,我们看到的不是社会的高度文明,而是满目疮痍的地球:河流受到污染、干旱蔓延、土地沙化、森林锐减、资源耗尽,所有的先进发明都成了废品。生物濒临灭绝,人和动物严重异化。《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姐弟俩,从干旱的南方逃到生态良好的北方,他们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从小写的“自我”发展到大写的“自我”,即生态自我。2007年出版的女性乌托邦科幻小说《裂缝》,颠覆了男性先于女性存在的预言,表达了作者对两性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莱辛的生态思想来源于她早期的非洲殖民生活经历、受战争创伤的童年生活和20 世纪的社会现实。在两部自传体小说《在我的皮肤下面》和《追寻英国》中,莱辛描写了英国殖民者对非洲土地和人民的掠夺和奴役,以及二战后伦敦沦为废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她的家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父亲在一战中落下残疾,一家生活在战后的贫困和战争的阴影之下。20世纪,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商品经济,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异化。

通过对莱辛的科幻作品的细读,可以得出莱辛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以人类中心为主导的父权制、种族主义、区域中心主义等的批判。在《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中,作家批判了父权制和种族社会对生态的破坏。“这些人根本不关注他们的行动造成的后患。他们杀绝了野兽,毒死了海洋里的鱼,对森林乱砍滥伐,使曾经遍地森林的国家一个个变成了沙漠、荒原。他们破坏一切可以触摸到的东西。他们的头脑可能出了问题。”[2](P381)此外,作者也解构了一些大城市的中心政府,要么沦为废墟,要么沦为罪犯的聚居地。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作者表达了打破人为设定的区与区之间的障碍的愿望,表现了她的生态整体观思想。第二,对科技发展和工业化的批评。在《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中,作家痛斥片面发展工业和科技化造成的恶果,过度工业化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污染加重。对资源的抢夺导致各个部落或国与国之间爆发战争,科技进步使战争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升级。第三,对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批评。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作家讽刺了三区人们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的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感觉无法在三区继续生活下去,就好像他们过够了那样的生活。当我们其他人还无知无觉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觉到蓬勃兴旺时,他们的感觉却是空洞。他们吃着粗茶淡饭,生活中除了空虚还是空虚”[1](P338)。第四,莱辛渴望建立的生态社会具有如下特征:去中心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简朴生活,自给自足,每个人都能得到实现生态自我的机会。在《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经过重重困难和长途跋涉,找到了一个北方海边的农场,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绿色生活社区。

总之,莱辛的科幻作品体现了她对人类社会的关注,生态问题是莱辛科幻作品的共同主题。通过对莱辛作品特别是对她的科幻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力求唤起人类的生态伦理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呼唤人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价值性,热爱大自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内心和谐的生态社会而努力。

[1](英)多丽丝·莱辛.三四五区间的联姻[M].俞婷,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Lessing,Doris.Mara and Dann:An adventure[M].London:Flamingo,1999.

猜你喜欢
多丽丝玛拉莱辛
请坐在我旁边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没那么多野心凯特·玛拉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