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2013-08-15 00:43河北省邢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财务科武雪萍
财政监督 2013年8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资产岗位

●河北省邢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财务科 武雪萍

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资产性质和职能的复杂性,一部分单位完全承担行政分配的职能(即全额补助),一部分既具有行政职能又有组织收入的条件 (即差额补助),同时还存在完全进入市场靠自身创收生存的事业单位(即自收自支),这种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然有别于一般行政单位,同时也不同于企业单位,进而决定了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正因为身份和性质的复杂性,加之与企业相比在财务会计上又不太受重视,以及自身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都使得事业单位在内部会控制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经济犯罪等问题日渐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对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资产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在单位内部建立和健全的会计组织,是单位内部强化管理和外部审计开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正确和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促进单位内部管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观念淡漠,认识不足。虽然《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单位负责人及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甚至很少,在平时工作中经常是想当然办事,要对他们实行内部控制是个难题。因此,一般来说,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过程中最应注意的是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越权行为,而他们的越权常常是财会人员无法控制和制止的。当管理当局受到内控的制衡机制制约时,他们甚至带头违反内控制度,将个人权力凌驾于单位制度之上,致使内控形同虚设,而失效的内控必然导致单位管理的混乱。

(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包括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但从调查情况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主要表现在财务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有的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财务部门一人负责,还有的单位将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一人保管。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如: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购进到报废,没有严格的手续。有的资产达到固定资产的标准,却未记入固定资产科目,低于固定资产的家具用具,低值易耗品直接列入支出,根本就未列入资产管理范围,未设置物品管理账,更没有专人负责监督管理。有的单位领导更换频繁,不考虑单位效益,有的资产,完好无损就盲目更换或廉价变卖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四)假账问题。个别单位做假账,账外账,以转账方式转出大额资金,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单位履行其控制职责、开展业务活动所处的氛围。控制环境提供了单位纪律与架构,塑造了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权利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在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 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 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业务的多个环节,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三)岗位轮换。对大多数工作岗位,都需要培养一个以上的职工去担任。当固定职员休假时, 有人接替其具体工作,这样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容易暴露。同时要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对那些关键的工作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 就可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和盗用的打算。

(四)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层次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或内部控制盲点而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1.货币资金会计控制。各单位应当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等内部控制方法,对货币资金收入、保管、支出等全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作出较为严格的规范。

2.实物资产会计控制。单位主要从实物的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理等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采用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相互分离和制约,应定职定责定岗,专人负责,非实物保管人员无权领发货物等一系列控制方法,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单位资产不能随意进行处置,杜绝存在账外资产。

3.工程项目会计控制。除了规范工程项目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外,重点强调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必要时可考虑推行项目会计委派制,坚决地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4.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针对单位采购过程中存在回扣现象而导致资金流失或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等问题进行会计控制。控制的重点是采购决策,强调内部任何个人都不能决定采购品种、采购单位和采购价格,建立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

5.预算会计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舞弊行为往往发生在超预算的项目支出中,经办人员随意地增加项目内容, 提高支出标准, 扩大支出范围, 从中谋取私利。因此首先要加强对预算的合理性审核,要尽可能地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分离, 其次要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6.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主要采用信息反馈的闭环控制方式。信息是否反馈,如何反馈,反馈的信息如何处理,关键在于人,而人是有惰性的,因此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内控制度的弹性设计是大有益处的。在设计内控激励机制时,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凡是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对内控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好的单位给予适当的惩罚,责令其健全整改,必要时对领导进行撤职,处罚,以提高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并严格执行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顺利执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7.全面实行人员素质控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会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做好会计工作提供人力保证;三是有效发挥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知识范畴,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单位及财会人员自身的不断努力。■

奚彩云.2009.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7。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资产岗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