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派遣工作之我见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情笔者大学生

□ 陈 光

一条新闻的制作完成,包括采访、编辑等多个环节,而采访前派遣记者这一看似不起眼儿的环节却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笔者任新闻部主任多年,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安排记者外出进行新闻采访。下面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谈一下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应对措施。

一、派遣记者,要做到心境合一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思想沟通贯穿工作始终,派遣记者也不例外。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干起工作来会是劲头十足,乐观积极。分内之事,认真对待;分外任务,也是乐于奉献,毫无怨言。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即使干工作也是进不了状态,有的甚至还怨气满怀,不负责任。心情问题在派遣记者工作中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派记者的部门负责人的心情,另一方面是记者的心情。如果指派人的心情不佳,在与被采访单位相关人员对话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不满情绪,在安排记者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态度强硬、问题交代不清楚等问题,结果导致采访不能顺利进行。记得有一次,一家单位需要记者采访,因笔者心情不好,没有对派遣记者说清楚采访的具体内容和联系人等事宜,结果记者到达采访单位后遭到冷遇,没有找到恰当的人了解情况,创作出的稿件自然质量不高。还有一次,有位记者因加班补贴的事闹情绪,在外出采访报道会议的过程中,思想不集中,漏掉了一位领导讲话时关键画面的拍摄,结果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失误。“态度决定成果,情绪影响态度”,这是笔者在基层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新闻采访之余,针对思想不稳定的同事,从关心、爱护、体贴的角度与之谈谈心,多沟通联络感情,不但可以调动记者的积极性,增加记者对工作的认可,还可以缓解自身压力,提高自身觉悟,对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益处多多。如果总是高高在上,用气势压人,只会应付一时一事,积累的矛盾日后必定会酿成工作中的大错。

二、派遣记者,要做到一视同仁

每个台的记者人数众多,每个记者的脾气秉性、业务能力各有不同,有的擅长交际,有的热衷写作,有的乐于吃苦,有的甘于寂寞。有人说,记者是杂家,这指的是在学术知识方面。笔者认为这一词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让人理解为“记者是多种类型人的集合”。因为记者的性格和处世方式各有特点,加上业务水平不尽相同,势必造成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印象好坏不一。如果把对记者的认知和看法带到工作中,那就会对采访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几年前笔者所在单位新分配来几位大学生,其中一位女大学生在单位住宿,总是出现早上不按时上班的情况,而且还误认为其家在外地,与其他几位家在当地的新闻记者在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矛盾,任务分配上也不会公平。笔者当时心情很矛盾,想过要连续几天给她安排起早采访的任务,根治“顽症”,但这样会使她进一步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日后工作开展。最后笔者采取了谈心的方式来对她申明利害,告诉她单位没有因为她是外地人且身上存有坏习惯而轻视她,讲明白她与老记者及新来的几位大学生的地位是同等的,不存在歧视问题,在派遣记者外出采访中会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偏袒。后来同等的待遇在他们几位大学生身上实践后,这位女大学生不但按时上班,还积极主动承担急难险重采访任务,工作非常出色。实际工作中,如果派遣记者时总是把快捷轻松的采访任务安排给予自己关系较近的记者,把繁重责任较大的采访任务安排给平时工作中与自己有过摩擦的记者,这种在工作中夹杂个人感情的做法会形成恶性循环:关系近的总干见功见利的工作感觉理所应当,关系远的总干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内心怨气连连,工作自然不会顺利开展。所以说,平等对待每位记者是派遣记者的首要出发点。

三、派遣记者,要做到合理调配

采访任务,有重有轻,有急有缓。笔者认为要安排好采访工作,必须做到全面了解每位记者的个人综合能力,因材施策,因事用人。2012年八九月间,受台风“布拉万”影响,富锦市当地出现连续大风降雨天气,丰收在望的庄稼大片倒伏,全市上下全面掀起秋收大会战,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笔者当时手下有6名记者,4男2女。一开始6名记者单打独斗,由于抢收工作都是在村屯进行,路途不但遥远,而且还要夜间拍摄,有的记者当天赶不回来导致新闻稿件播发不及时,个别新闻成旧闻;有时记者为保证当天发稿而无法顾及夜间精彩场面,丢掉了很多有说服力的稿件。笔者及时调整思路,首先安排一名业务能力较强、头脑精明的男记者跟随市主要领导,一方面报道领导与民同劳动、情系民生的动态消息;另一方面把领导层对抢收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反馈回来,便于工作。另外把4名记者分成2组,每组男、女记者各1名,共同深入秋收现场进行采访,两人依据实情现场主持,下午1名女记者返回单位制作节目,另1名男记者留在田间地头继续拍摄夜间抢收画面,还有1名记者作为补充灵活机动完成临时性的采访任务,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派遣记者绝不可让能力强的记者天天做难度大、耗时长、责任重的采访,而对能力稍差些的记者安排些短、快、小的采访,必须以严谨、高效为出发点,做到科学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得到锤炼,在共同进步的同时促进新闻采访工作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心情笔者大学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大学生之歌
天天有个好心情
心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稚趣心情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