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议如何写成大新闻

2013-08-15 00:54孙国光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会议主体

□ 孙国光

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闻同样需要发现,需要灵敏的新闻嗅觉。新闻嗅觉是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所具备的新闻敏感性和对选题的把握能力,同样的新闻选题因为新闻嗅觉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选题是处于第一位的,而立意则是新闻工作者把握选题的能力和素质。在信息渠道开放的今天,以独家新闻自诩的新闻垄断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新闻选题的开放和新闻立意水平的提升。从新闻实践效果来看,近年来一些广受各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往往只有一两家媒体能够独辟蹊径,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来。

会议新闻报道在新闻板块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的会议报道,可以让受众及时了解到政府的最新方针和动向,获取所需信息,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如何评价一篇会议新闻的价值呢?会议新闻的价值应是会议的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有机叠加,是会议赋予媒体附加和受众感知的价值的综合。会议新闻对于引导舆论、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报道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工作成效,鼓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新闻立意与评论立意不同之处在于新闻立意的角度受到新闻现场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会议新闻,有现有报道框架下,会议新闻往往是四平八稳地强调会议内容,确定会议事项周延的情况下,不会再有更大的拓展,新闻立意也无从谈起。但是正是传统会议报道思维的影响,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挖掘出新意的会议新闻选题被无视甚至被浪费,让人得惋惜不已,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新闻业务实践中对会议新闻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2013年9月10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在吉林省四平市举行。8月8日,笔者应邀参加的却是四平市教育局召开的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执委会中小学协调部工作会议。该会议是一个部门的协调会议,充其量也只是一条简讯,按正常情况,记者只要按照会议的发言稿中提出的要求来写这条简讯即可写成如下的电视新闻稿:

例文一: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执委会中小学协调部工作会议

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执委会中小学协调部工作会议于8月8日在铁东区中央东路小学召开。

会议指出,为了办好这次电影节,市政府成立了执委会,市教育局是执委会中小学生协调部牵头部门,两区教育局是成员单位,市区中小学生将参与电影节评奖、现场配音、动画片绘制、小礼仪、小主持等多奖项活动。

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密切合作,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电影节的各项活动,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市教育局领导、全市各中小学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新闻的创新在于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新闻的价值同样也在于角度的选取。记者在会议的发言中了解了一些其他有价值的内容,令记者耳目一新,于是调整了采访报道的角度,把这次采访报道写成了如下的稿件:

例文二: 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执委会中小学协调部工作会议

记者在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执委会中小学协调部工作会议上获悉,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四平如期举行。这次电影节上将有海内外众多明星和儿童电影嘉宾莅临四平,观摩当前世界最新的儿童电影作品,研讨交流儿童电影发展大计。

据介绍,历时5天的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即将在四平举行,这是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届时将有40多部中外儿童片、动画片参赛和展映。市区中小学生将参与电影节评奖、现场配音、动画片绘制、小礼仪、小主持等多奖项活动,中小学生还将观看到上百场儿童电影,来自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家将到电影放映现场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届时四平市广大少年儿童将欣赏到一场全新的电影文化盛宴。

同期声:四平市教育局德育办主任——杨春雷

为了办好本次电影节,我市成立了执委会,市教育局是执委会中小学生协调部牵头部门,两区教育局是成员单位。本届电影节将有400余位中外来宾。

市教育局领导、全市各中小学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新闻链接:国际的盛会 交流的平台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创办于1989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电影节管理局主办、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承办的唯一国际儿童电影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举办关系到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展示、展现,代表了中国实力、中国态度和中国形象,对于强化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位置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电影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产量已经列全球第三位(前两位为印度、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第一位美国),近十年电影票房每年递增35%,今年上半明年增长39.2%,引起了美国等世界各国电影界的重视。

据了解,本届电影节,不仅是一次多边电影交流盛会,也是一次多边外交活动,更是一次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

从前面的同一条新闻的两个报道角度来看,例文一是就会议写会议,报道的角度比较小,报道的意义也不大;例文二是把这次会议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从而拓展新闻报道的视野,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受众比较关心的第12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上,并且通过新闻链接增强了主体新闻报道的深度。

一、新闻的价值在于受众的认可程度

受众的认可程度首先是它的贴近性。通过你的新闻报道,你想告诉受众什么,受众想知道什么?如果这两方面吻合得越好,也就是你想告诉受众的正好是受众想知道的,这就是新闻的卖点。没有卖点的新闻分文不值,对于受众来说毫无意义。按照前面的写法,受众是不会认可的,因为新闻所涉及的内容与受众没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也就是说市教育局要求中小学各部门干什么与老百姓(受众)没什么关系,只与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相关,另外,参会的人员会后再落实和传达。所以,虽然它具有贴近性,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大了。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作为新闻本位主体的新闻工作者和作为新闻收受主体的受众,二者的价值观应该是接近的,这种接近是通过作为客体的新闻文本来传递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受众本身对新闻的接受直接决定了传播过程的是否畅通。会议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之处在于其潜存着两种文本,一种是会议本身的新闻文本,一种是会议内容的新闻文本。受众关注的,不仅仅是会议本身,还包括会议所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会议和自身的相关性,这既是受众认可的内容,也是新闻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新闻的“新”是新闻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新闻的看点

在新闻价值链条中,时新性是新闻的重要价值之一。新闻不同于宣传,其本质在于时新性,而宣传则只强调传播对象本身,由于国内新闻宣传的惯性和官本位思想的作祟,会议新闻往往被整理成只强调宣传属性而忽视信息属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后,势必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价值的正确判断,也使得一些本来附载有大量信息的新闻索然无味。

一提到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由来是什么?都有哪些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参加;来了哪些明星大腕;都有哪些好看的电影会在儿童电影节上上映……第二条新闻的创作就迎合了人们的求新性和好奇心,使新闻报道更加有内容、有看点、有亮点。

三、新闻链接是主体新闻的深度报道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报刊传媒系的文伟平曾在《报纸“新闻链接”与网络“新闻链接”研究》一文中指出:“新闻链接在媒体中往往是独立成片的,但它又依附于主体新闻,与主题新闻中所报道的人物、事件等形成有机联系的有关条件、环境、补充说明材料和背景材料。各大新闻网站的‘相关链接’,以及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新闻背景’、‘新闻链接’等都属于此范畴”。

1.新闻链接对主体新闻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它说明了主体新闻的重要性,彰显了主体新闻主题的分量,不仅可以拓展主体新闻的广度,而且增强了主体新闻的深度。

2.新闻链接增强了主体新闻的信息量。在主体新闻中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新闻链接却把主体新闻融入世界这一大的环境和背景下,来审视主体新闻的分量,比如儿童电影节的国际地位、目前的发展状况等,这些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内容。

3.新闻链接的背景材料要少而精,不能喧宾夺主。背景材料要准确、精练、真实,要能够交代主体新闻的环境、相关条件,对主体新闻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总之,新闻角度的选取对于新闻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新闻采访中,作风要深入。只有深入实践,多观察,多比较,才能发现别有捕捉到的东西。“鱼过千层网,网网还有鱼”,关键是你的网要撒得深,面要宽,不能浅尝辄止。对于同一个事件的多个角度,在评价新闻价值的前提下,强调新闻价值本位思想而不是新闻宣传思想,才是写好会议新闻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采写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写大不写小”的原则,新闻向来就不怕“事大”,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政治的敏感性,不能夸大其词,造成新闻报道的假、大、空。例文一选取的新闻报道角度的视野比较狭窄,例文二选取的新闻报道角度的视野就比较开阔,而且还增加了“新闻链接”,这样不仅增加了新闻报道的高度,而且还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同样是一条新闻,例文二却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

[1]张菁菁.会议新闻的写作技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

[2]吴黎.“三贴近”:会议新闻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走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昕玥.浅谈新闻立意[J].军事记者,2002(4).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会议主体
《八七会议》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会议通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会议通知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