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术专著出版的意义、困难与措施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专著科研工作

□ 马 俊 王 静

一、引言

(一)定义

学术专著,在我国图书和报刊上近年来也常将之称为学术书、学术图书、学术著作等。在20世纪,不同学者对该类型图书的名称也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和解释。孙树松认为:“学术著作也叫学术专著,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工作者,对某个学科或某个专题经过深入研究写出的科研成果。”许力以认为:“学术著作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从理论上作较专门、系统地分析、研究的著作。”吴江江认为:“学术著作是为了积累和交流人类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所获得的知识而创作的具有专门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文字(图表)作品。”

(二) 国内出版现状

2013年1月,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百道网和出版商务周报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学术出版年会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销商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出版专家就出版的现状做了分析,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谢寿光在其会议报告中就中国学术出版现状、问题与机遇做了详细解读,并且以图书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学术专著出版存在规模巨大、出版工程放量剧增、译著出版长盛不衰等特色,但也存在学术专著和学术投入产出比低、学术专著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总结认为,中国学术出版成绩可喜、问题堪忧。

学术专著是科研工作理论、技术等的系统总结,其出版对于作者本身的工作是一个总结,对于他人的科研工作也有借鉴、指导等意义;然而由于科研经费、出版社选择和出版时间控制等方面的阻碍,许多科研工作者常对学术专著出版的意义和困难存在疑问和困惑。

二、学术专著出版的意义

(一)撰写的过程是系统化总结、学习和再次创作

学术专著的撰写过程是著作者对该专著所选命题的系统化总结,许多时候还需要参考大量他人研究所得的历史资料、学术文献和实验数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候在撰写过程中会纠正以往的观点,得到更趋近于真实规律的学术推断,所以撰写的过程又是对学术理论、学术思想的更深入学习、理解和对科研成果的系统化总结及再次创作。

(二)是传播学术思想、保存重大研究成果、指导科研工作最有力工具

20世纪中叶,ENGINEERING CYBERNETICS(H. S.TSIEN,1954)[ 即《工程控制论》,中文版(1958年第一版,1981年修订版,2011年第三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英文版问世,在书中第一次使用了“engineering cybernetics”(工程控制论)一词,很快该书给工程控制所赋予的含义和研究的范围很快为世界科学技术界所接受,并由此形成了工程控制的学科框架。该书的出版成为传播钱学森先生学术思想、形成工程控制学科体系并指导该领域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影响极其深远。

历时45年编纂,2004年完成的巨著《中国植物志》,在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植物志》记录了中国三万余种植物,对每种植物的科学名称、生态环境、分布地等进行了详细考证,成为迄今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植物学图书之一,被广泛引用、收藏,并指导植物学研究工作,给予最基础的植物学科学信息支持。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学术专著,特别是优秀学术专著的长时效性特点,促使其能成为传播学术思想、保存重大的研究成果和指导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

三、学术专著出版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一)出版经费

学术专著市场面窄,同时受制于我国图书定价普遍偏低,专著价格低廉,出版社依靠销售学术专著图书利润低甚至有可能没不回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部分学术专著出版来说,实际上以科研课题补贴等途径为主的自费出版是现行的主要出版形式。出版经费成了摆在作者面前的首要难题。但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优秀的有必要出版的学术专著,可从多个途径获得解决。

1. 做好经费预算,列入科研项目计划。根据图书编写的内容,作者可事先与目标出版社联系咨询出版经费的费用数额,在申请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国家科研项目时,即将出版经费考虑在内,做好出版经费预算。

对于以科研项目相辅助完成的学术专著来说,一方面,这有利于解决著作的出版经费;另一方面,由于专著的系统性强,在其编研过程中,往往会给予科研工作者以科研工作进展指导,确保科研工作按照既定思路完成。经费列入科研项目计划的出版形式,往往使得专著编写与科研进展相得益彰。

2.申请出版基金资助。在出版经费紧张,科研经费又未囊括学术专著出版计划,但著作又有重要出版意义和价值时。可考虑申请国家相关部门、机构或基金会等设立的出版经费资助以解决经费问题。

目前,常见的国家级的学术专著可申请的出版基金如下:①国家出版基金;②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③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④华夏英才出版基金。这些出版基金各有不同的申请要求、资助特点和资助侧重点,具体细节可参考其网站发布的历年申请指南和历年批准项目公示等信息。

3.合作编著解决部分经费问题。进入新世纪,科学发展迅速,科研分工日益明确,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点更精准,所以,由多位科研工作者合作,共同创作、编写学术专著的形式逐渐流行。这些合作者可以是同一所学校、研究机构的不同专家,以所在单位的发展方向为指导,进行合作编写;也可以是同一重大科研课题下不同子课题的各自负责人,在课题、项目的需要或者要求下,由课题的总负责人或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各自编写不同章节,共同完成。

合作编著、共同创作,共同承担出版经费,一方面可以使著作吸取众家之长,得到全方位地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著作者的经费负担。

(二)出版社选择、出版时间把握

学术专著的作者大多是科研一线的学者、专家,日常科研工作紧张、时间少,很少会花时间来对各个出版社进行研究;对于出版时间,往往是临时决定,不做提前规划;出版语言通常都是根据自己手头资料和自己论文的通常出版形式来选择。

1.出版社选择。对于出版社的选择既要考虑出版社的专业性,又要考虑具体负责编辑的个人素质。出版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给学术著作打上了一个标签,对于著作出版后的传播情况、影响力有重要作用。不同出版社在不同的学术专著上有各自的专长,比如科技类出版社通常以科技类部委、研究院所为支撑,编辑一般也来自这些支撑单位,在对口的专业知识方面有较熟练掌握;农业类出版社通常以农业部委、院校为支撑,编辑从农业口来,对农业科技知识有全面把握;化工类出版社、教育类出版社也与此类似。但对出版社的选择,还要考虑具体负责工作的编辑的个人素质,是否有长期从业经验,是否负责出版过类似的专著,对于将来图书的成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

2.出版时间把握。出版时间应当早与出版社沟通,早做规划。出版工作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领导下进行的,每年都有年度选题和出版计划,出版社的具体编辑部门在此计划的基础上也有年度出版计划,具体到负责具体出版工作的编辑身上,就产生了年度个人出版计划,而这些计划一般确定之后,要做更改就会对出版工作造成混乱和麻烦。而学术专著作者的出版计划一般是根据个人稿件的完成情况和科研课题的完成情况来决定的,两者如不沟通,则可能造成作者交稿后得不到及时出版,或者编辑为了完成个人年度任务而将著作缩短出版时间,以达到尽快出版的目的,给图书的质量带来隐忧。

尽早与出版社编辑沟通,可帮助做到对出版经费早规划、早预算。出版经费一般与作者的课题相关,如希望出版学术专著,应该提前与出版社沟通并做好计划。另外,如果希望申请出版基金支持,也应该尽早与出版社编辑沟通,双方共同按照基金的要求完成初稿准备、申报资料准备工作。

[1]许力以.中国出版百科全书[M].书海出版社.1997.

[2]孙树松.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吴江江.学术著作特征与出版政策研究[J].出版广角,1999(12).

[4]谢寿光.中国学术出版:现状、问题与机遇[OL].2013[2013-2-5].http://www.bookdao.com/article/58343/.

[5]H.S.TSIEN.ENGINEERING CYBERNETICS[M].New York & Toronto & London: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54.

[6]华夏英才基金管理委员会.华夏英才基金[OL].2013[2013-1-15].http://www.zytzb.org.cn/hxyc/.

[7]科技部.2012年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公示[OL].2012[2013-2-10].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8/t20120824_96393.html.

[8]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历年申报指南(2009~2013)[OL].2012[2013-1-15].http://www.npf.org.cn/NewNew Detailed.aspx?id=11&nid=1152.

[9]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2013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申请指南[OL].2013[2013-2-10].http://www.spfcas.org/.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专著科研工作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专著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专著推介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