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移情价值观念文化背景

曹 阳

(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及主要形式

最早研究语用失误的是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Thomas,她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将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主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因未能准确理解对方话语的真正含义而引起的各种误解与冲突。[2]

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是由语言障碍造成的,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没有根据当时的语境条件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违背了语用原则所造成的失误。[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违背外语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结构;将目的语与母语的词语等同;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不同场合下可能具有的不同含义;只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语言表达失误。[4]究其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是恰当的语言行为的看法各不相同。何自然教授指出人际关系远近以及价值观念异同等方面密切相关。[5]例如:一个中国人向他的美国好友借一本书,他这样说:“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lend your book tome?”中国人这种过分礼貌的借书方式肯定会让他的美国好友感到很不舒服,因为这种请求方式只适合用于不熟悉的人或是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这是典型的中式思维与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直接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发生。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1.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母语语言负迁移和母语文化负迁移。母语语言负迁移,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忽视目的语的语言交际规则,简单地套用本族语的语用知识和语法规则进行交际,造成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语用语言失误的产生。由于受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中国人在同西方人打交道时,通常会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来询问对方的年龄、工作和家庭等信息。在中国文化中,这是一种增进了解、缓和气氛以及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有效方式,但西方人对此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

2.思维模式存有差异

文化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思维模式必然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处理同一问题时可能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突出反映在人类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上。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重视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注重认知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并且在交往过程中通常用这种经验和感觉去揣测对方。与西方人较强的逻辑思维模式相比,东方人这种感性的思维模式往往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并发展起来的,存在某种惯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一旦进入某种异域文化,这种惯性往往导致错误的估计和评判,从而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语用失误。

3.价值观念各不相同

因受到不同社会体制、历史传统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东西方不同民族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并依此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容易造成人们对彼此语言中某些词义内涵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在语言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无法有效进行。比如,西方文化的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权利与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6]但是,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推崇“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在汉语中“自以为是”、“妄自尊大”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东西方上述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通常把西方人追求的“个人主义”狭隘地理解为“利己主义”,而西方人则把中国人这种过度谦虚的表述习惯误认为是中国人虚伪的表现。

三、跨文化语用失误的规避对策

1.运用对比分析,提升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证明,跨文化交际中的大部分语用失误,通常不是由于语言知识的欠缺。

2.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增强文化敏感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增强文化敏感性、缩小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有效规避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交际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文化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主动、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如实地感受、领悟和适应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从以下两种途径着手:一是通过观看目的语原版影视作品、阅读原版文学作品、访问主流网站等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目的语文化,缩小文化差距;一是通过加强语言实践,多参加以目的语为交际手段的各种活动,比如主题沙龙、各类派对等,多与来自目的语国家的人士接触交流,在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增强文化敏感性,逐渐提升文化移情能力。

四、结语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演进、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形成了极具民族特性的不同文化。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它传递着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必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缺乏对对方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的认知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的出现,使交际无法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之外,必须要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并能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及其交际功能保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

[1]Thomas,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5.

[3]Thomas,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Press,1983:66.

[4]源可乐.跨文化语用失误与词典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2):58-61.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7.

[6]朱维芳.“文化诧异”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38.

猜你喜欢
移情价值观念文化背景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