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叙事手法研究

2013-08-15 00:52王丽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白描用典李清照

王丽芳,张 芳

(1.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西 安康 725000;2.汉滨区茨沟镇茨沟初级中学,陕西 安康 725004)

李清照词叙事手法研究

王丽芳1,张 芳2

(1.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西 安康 725000;2.汉滨区茨沟镇茨沟初级中学,陕西 安康 725004)

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也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她在创作时充分运用铺叙、白描、典故等叙事手法,形成了其词清新典雅、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大大拓展了词的艺术审美空间。

李清照;叙事;铺叙;白描;典故

研究者在涉及词这种文体时向来重视其抒情艺术的探讨而忽视其叙事艺术的研究。不可否认,抒情性是词体的主要特征,但叙事性也是词客观存在的特征。本文对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的叙事手法进行研究,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词的叙事手法的关注。

李清照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这些作品表现出的叙事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铺叙

从《诗经》开始,古代诗歌的创作就一直沿用“赋、比、兴”的传统表现手法。其中的“赋”,用南宋朱熹的解释来理解:“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叙,是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也是词艺术表达中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铺叙,顾名思义,就是铺衍叙述,即把要写的景物和所叙的人事按照一定的次序比较完整具体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整体印象。李清照在《词论》中曾毫不客气地批评晏几道的词“苦无铺叙”。也就是说,在李清照的眼里,词的艺术表达必须要有细致的铺叙。然而词的铺叙很难从头到尾一直在叙事,大多只能是铺叙一些片段或故事情节。

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写的是元宵佳节,词中有元宵盛况,但词不是重在描写,而是重在铺叙。词开头“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写的是元宵佳节美丽的暮景,前人叹为观止。但面对夕阳无限好的美景,词人却发出“人在何处”的感叹。三句连用,情景交融,茫然、伤心之感显而易见。后写天气晴好,又担心有风雨;非无“香车宝马”相召,却又“谢他酒朋诗侣”。整首词以铺叙传情,暗示出词人家破人亡之痛。词在上片的写景抒情中,对景物作横向的层层铺排,描绘了春天夕阳晚照下的美好景色,与下面写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相一致,同时与自身孤苦寂寞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丽景哀情相映,跌宕有致。词的下片抚今追昔,全为铺叙。由“簇带争济楚”到“风鬟雾鬓”,不言悲而悲自见。“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用别人的欢笑反衬自己的悲凉,形成强烈的对比。用语极淡,而凄苦之意很深。

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这是一首描写离愁的词。一般写离别情多是直接陈述依依惜别之情或别后相思之苦,李清照却别出心裁,写的是离别前知道丈夫将要离去后的种种婉曲情态和对别后愁情的种种设想。一开始连用几句来描写词人害怕离别的表现:熏炉离得香火早灭了,无心再烧;床上的红锦被如起伏的波浪一般乱摊着,无心去收拾;起床后,也懒得梳理蓬乱不堪的头发;连日来,总无心绪打扮,任装饰精美的梳妆镜匣,也没心情擦拭;往往都是太阳升起,阳光照到帘钩上了,也还是懒洋洋的,无所事事。古代的妇女都是非常喜欢梳洗打扮的,词人现在却是这种情态。这是为什么呢?后文交代了原因:女主人公害怕离别,知道丈夫将要离去而极度忧伤。本词通过层层铺叙写出了女主人公因害怕离别、不愿离别的种种表现。

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均对所写之景进行了层层铺叙,极大地表现了凄哀的情致,使人不忍卒读。由此可见,铺叙确实能起到增强词的表现力的作用。

李清照在写作时并非单一运用铺叙手法。为了避免文章的单调,她往往在文章的结尾使用警句。如《一剪梅》抒写普通的秋日别情,是其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词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通过步步推进,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

二、白描

白描是一种不加渲染粉饰,朴实地描绘形象的写作方法。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描写,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李清照善于在仔细体察事物的基础上,抓住事物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进行简略的勾画,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动人意境。她的词作主要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勾勒,使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锁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塑造了一位思妇形象。在“薄雾浓云”的沉闷空气中,独对空帏,怅然若失。独自对酒赏菊,感到孤清冷落。词人由远而近。最后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特写镜头,深刻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怀。一个“瘦”字,不但传达了黄花高洁的风韵,又把思妇的精神风貌真切地勾勒出来。这种白描笔法,无造作之态,无斧凿之痕,达到一种自然的、朴素的美的境界。再如她的《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是一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这首词开门见山,以清新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暮秋湖上湖光山色的迷人;接下来词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了“水光山色与人亲”的情感体会,自然贴切。后面的“说不尽无穷好”是作者情不自禁的赞赏。后文同样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留恋美好景色的感情移至水鸟身上,使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婉转却真挚地表达出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这首词似乎是词人信手拈来,没有精雕细琢,却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一切都是那么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匠心独运,善于创造平淡而绝妙的境界,正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色。

三、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典故的使用可以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也叫用事,是诗词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它通常是针对前人的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的引用而言的。古诗词中,作者或受字数限制,或者有些话不便直言,便借用过去的事,来表达复杂而又深厚的感情,抒发对国事、身世、人生的感慨。用典手法不仅使读者了解字面之外的更多联想,而且这种联想很多时候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恰当的用典可以增加词的容量,增强词的表现力。

古诗词的用典,从形式上说,可概括为用句和用事两种。所谓“用句”,指的是引用前人语句入诗词。句子用得活,能引人联想,因故知新,用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为表达作者胸中意旨服务。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原句借用和句意化用。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如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词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即直接引用欧阳修的《蝶恋花》,李清照本人却直言不讳。她在本词的序中写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数阕”。再如《行香子·草际鸣蛩》:“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首词是作者借牛郎与织女的神话传说来抒发自己的离别仇恨。词中“云阶月地”直引自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又有《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中“雨打梨花深闭门”亦直取唐乐府成句。再如《如梦令》这首词写词人与女仆之间关于风雨之后海棠花情况的对话,在生动精巧的情节中构造出动人的意境,给人留下审美想象的余地。其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两句,读起来非常自然,但它实际上是化用了韩偓“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诗意。再如《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这首词抒发作者对着美景无心欣赏,深闺当中思念丈夫的情怀。上片通过词人所处环境气氛的渲染,理琴状貌的展示,突出房空独守的寂寞之感。下片围绕词人理琴抬头远眺近观所见典型景象进行描绘,表达花落难禁的惜春之情。其中“远岫出云催薄暮”,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意。《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是作者避难金华时所写。当时国家灭亡,自己的丈夫也不幸逝世,就连自己收藏的文物也不复存在。李清照本想借出游欣赏美景来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但实际上她的痛苦太大、哀愁太深,非一次游玩就能消解。其中表现泛舟不能排解忧愁的“载不动许多愁”,化用了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中的“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只改动两个字新意便出,愁便有了重量,不但水流不尽,而且船也载不动。设想新颖而又真切。作者融会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不但包含原来意思,又有新意。

所谓“用事”,又叫“事类”,是指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引入诗词,以此来影射时事,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征今者也。”据此可知,用事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多丽·咏白菊》是李清照最长、用典最多的词。“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奖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全词28句,用典处竟有十多处,而且有六处是以人名直接道出。况周颐《珠花簃词话》评曰:“李易安《多丽·咏白菊》前段用贵妃、孙寿、韩椽、徐娘、屈平、陶令若干人物;后段雪清玉瘦、汉皋纨扇、朗月清风、浓烟暗雨许多字面,却不嫌堆垛,赖有清气流行耳。”全词用典虽多,但在结构和情感上气脉贯注,首尾呼应,丝毫没有破碎堆垛之弊;而且,由于用典得当,更觉含蓄。虽然这首咏物词始终未提“白菊”,但人们从对这些典故的理解中,更深刻地体会到白菊清洁孤高的品格,以及词人内心的感伤和对白菊的怜惜之情。可见李清照词中用典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总之,李清照在词中充分运用赋、白描、典故等叙事手法,形成了其词清新典雅、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为后人传诵不衰。

[参 考 文 献]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2]董晓英.叙事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王兆鹏.唐宋词分类讲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本社,2007.

[4]祁光录.词艺术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5]刘学文.浅论宋词叙事类作品的题材类型[J].科教文汇,2007(1).

[6]熊正荣.词体叙事的情节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5).

I206.2

A

1008-178X(2013)02-0059-03

2012-12-03

安康学院院级专项经费项目(AYQDRW200923)。

王丽芳(1980-),女,山西长治人,安康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白描用典李清照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喝醉的李清照
漫谈诗词“用典”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