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2013-08-15 00:52郭韡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郭韡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

网络成瘾,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N:1995)》中尚未对这个现象进行界定,许多学者都提出自己的概念。如Goldberg I.认为网络成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1]Kraut Rober则认为网络成瘾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2]国内的欧居湖、张大均等人将网络成瘾界定为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贮存的交互性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长期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信息不能自拔,从而产生生理机制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3]杨晓峰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一种冲动控制失序行为,并伴随和上网有关的耐受性、戒断性、强迫性、突显性行为,以及生活相关问题。[4]

从中不难看出,虽然不同专家学者对网络成瘾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表现出一些共同点:一是网络成瘾的致瘾物不是电脑和网络,而是通过这一介质所传递的信息等虚拟物质;二是过度使用网络,主要表现为上网行为过于频繁,使用时间超过正常限度;三是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明显的社会与心理功能的失调或损坏。

二、网络成瘾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影响

网络成瘾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挤占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导致上课无精打采、学习兴趣减退等。近几年来大学生因网络成瘾无法完成学业导致厌学、辍学者屡见不鲜。

(二)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对学习、社交、语言、组织等各项能力进行完善以应对社会的一个关键的准备阶段。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他们可以逃避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在网络上扮演自己所喜爱的任何角色,发表任何言论,导致他们在面对现实的人际交往时缺失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应对现实生活的技能。沉溺于网络虚拟交流使他们更容易封闭自己,与现实产生隔阂,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功能。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倾向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的降低[5]。青少年网上交友过多将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焦虑[6]。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神经质和精神质、较低的掩饰性,孤独感更强,自我概念较消极,外控性更高[7]。

(四)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上网者缺少社会的约束和监督,而且网络上有些信息与主流的价值观并不一致,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价值取向易位。部分网络游戏充斥着大量色情内容和宣扬暴力的情节,一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抑制能力较弱的学生长期接触不健康的内容,其思想和行为就易产生偏差。

三、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

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主要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趋向成熟但又不完全稳定的阶段,由于多种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和困扰现象。他们有好胜心却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有荣誉感却缺乏自信心,有独立意识却缺乏合作精神,有求知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互联网恰恰满足了他们求知的愿望。网络游戏的战斗升级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虚拟的人际交往满足了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的需求。

从外部原因来看,有关机构对网络监管不严使得大学生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学校只关注招生效益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养成的教育。松散的校园管理模式,使许多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迷失了自我。一些家长只注重给予孩子物质条件的满足,许多学生缺少亲情的交流,只能通过网络去寻找倾诉的对象。

四、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运用认知治疗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要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干预首先必须改变他们对网络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使用的利弊,从而在意识层面来纠正对网络的依赖。如使用自我提醒法: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列在一张纸上,按轻重缓急排序,贴在醒目的地方经常阅读。也可以在两张卡片上分别书写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和减少上网时间带来的变化,随身携带,不断提醒自己。

(二)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重塑上网模式

行为矫正是指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为原理,运用某些程序和方法来改变患者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生活某些方面的目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矫治可尝试运用行为契约法。网瘾学生可与师长共同商定戒断网络的行为契约,让师长监督自己履行契约的情况,规范上网行为。

(三)运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巩固克服网瘾的效果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使用团体心理治疗的形式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来营造一种现实类群体的生活环境,共同分享他们在戒断网瘾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认识,运用团体的力量给予成瘾者戒断的支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建立共同的目标。另一些学者发现可以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来治疗网络成瘾的问题。他们认为家庭治疗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构建新的互动模式、改善家庭功能可以解决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消除不良的家庭因素。同时家庭治疗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满足网瘾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沟通需要。

当前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完善。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共同构建起一个文明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

[1]Goldberg I.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EB/OL].http//www.cog.brown.edu/brochure/people/duchon/humor/internet addiction.html.1995.

[2]Kraut Rober.Internet Paradox:a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 chologist,1998,53(9).

[3]欧居湖,张大均.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3.

[4]杨晓峰.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5]Krant R,Patterson M,Lundmark V,Kielser S,Mukopadhyay T,Scherlis W.Internet Paradox:A social Techu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and Involvement and Pychological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9;1017-1031

[6]Turkle S,Virtuality and itsdiscontents Seardingfor community in cyberspace[J].The American Prospect,1996(24).

[7]唐志红,周世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心理学,2009,17(2).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