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评价探析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教学

勾 训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取得了较多果。但是,在有效教学评价含义的界定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探讨。

一、关于有效教学及有效教学的评价

到目前为止,对有效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在教育进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有效教学内涵的须清楚几个问题:(1)在学生“三维目标”综合协调性发展上,有效教学要起到促进的作用。(2)教学中的“效”即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之间有着层层推进的联系,“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有学的根本目标,其最终与最高目标就是教学的效益。(3)要形成有效的教、学并重思维。基于此,可以从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方面来理解有效教学,教师依照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尽量投入时间与精力物力,获得多的教学效果,最终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对教学活动过程以及结果作出一系列合理的价值判断行为称为有效教学评价。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以发展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促进作为有效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及思维的同时,要注重教师的发展,让教师觉得教学是实现自我价值、张扬人生自由以及展现自我尊严要实现途径。

二、有效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评价理念不够科学合理。当前对有效教学的评价大多过分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学习状态、教程和情感领域。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师生互动的情况等都没有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标准中没有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强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忽视了有效教学评价的根本价值取向——发展性,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作用。

第二,忽视情感、态度、兴趣评价。有效教学评价对教师是否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主动学习的态度、是否创设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关注不够。

第三,缺乏一定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我国对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绝大多数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推演获得评价标准指标,缺乏自下而上的实地考察数据的支持配合,造成评价没有必有的可信度以及效益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得不到有效的促进。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调。传统的评价方式中,被评价者没有发言权,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目前一些学校采用的是学生领导以及督导组共同评教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但各种评价还没有实现优化组合,权重设置也不太合理。

三、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

有效教学评价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是教师的自身需求;评价的宗旨是为师生的发展服务;评价是为了扬长,而不仅仅是补短。评价既要重视教师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要考察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够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选拔筛选,略掉他们学习之外的教育评价。突出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作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结果,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社会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有效教学评价应考察教学物质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对教学设备安置和使用是否体现出便捷性、科学性、人文性,使教学场景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有效教学评价还应考察教学情景创设,看教学情景创设是否考虑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教学主题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主题的内涵。有效教学评价更应考察教学是否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否创设了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否充分体现学出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是否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以及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提升,是否把教材、学生、教师之情交融,形成教学活动的动力,使教学充满快乐体验。[2]

(三)制定系统完善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有效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建立系统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成果可借鉴,如夏洛特·丹尼尔森研制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这个标准框架包括四大领域,22个组成部分,66个要素。领域一:计划与准备。组成部分包括:掌握教学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生,选择教学目标,利用资源,设计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领域二:教学环境。组成部分包括:创设尊重与和睦的教学环境,建立一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在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及物理空间要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领域三:教学。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与学生进行清晰准确地交流,通过运用提问和讨论的技术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作出灵活迅速的反应。领域四:专业职责。主要包括:教学反思,做好详细的教学记录,经常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校和社区做出自己专业的成长发展服务,要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风范充分地表现出来。每一个专业的教师都可以依照每一个要素中的“不合格”、“基本合格”、“熟练”和“优秀”等四个层次的行为发展水平要求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每个要素中的要求和操作层次水平获得了一个指引的方向。[3]

(四)多方参与,多种评价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都不是全面、平均发展的,使得人们在认识、评价事物时难以全面、深入,有其局限性。对于有效教学评价来说,个人收集的信息是有限的,个人对信息的整理(选择、分析、综合)受自己的智能状况所限,由此作出的评价难以做到全面、科学、合理。要做到信息全面,评价客观有效,就应让更多的人和部门参与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建立立体的、多层面、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在多元评价中,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以外,同伴、学生、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都可以为有效教学评价提供多角度的信息。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开展质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的非数量化的、描述性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量化指标体系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在有效教学评价中,强调质性评价,就是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

[1]张璐.略谈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辜伟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视点及其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3]许华琼,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8).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