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曲式钢琴曲

张 爽

(济宁学院 音乐系,山东 济宁 273100)

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张 爽

(济宁学院 音乐系,山东 济宁 273100)

储望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领域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富于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部分代表性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论述了其钢琴创作的艺术特色。

储望华;钢琴音乐;艺术特色

储望华先生1941年出生于湖南蓝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1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主修钢琴,15岁时便创作出了当时被音乐界非常关注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其主要创作有《翻身的日子》、《贫农弟兄吕传良》、《浏阳河》及《华夏情怀》等。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情结,为中国钢琴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之体现

1.钢琴作品的标题性

所谓标题性音乐,即是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音乐作品。标题性音乐的创作,可以追溯到1700年库瑙的《圣经奏鸣曲》。巴赫1704年创作的《离别随想曲》可称得上早期标题音乐的典范,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更是标题交响乐的先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标题交响曲。随后浪漫主义其他作曲家更是将标题音乐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标题性序曲、交响诗、音诗等新的体裁。储望华先生钢琴音乐中比较典型的标题性音乐作品有《筝萧吟》及《幽谷潺音》等,这样的标题一方面直接点明了该首曲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曲子中所表达的景物同人之间的一种彼此互动感,从某些角度上展现了一种特有的审美情趣,这样的手法蕴含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诗意性特征。如其钢琴作品《春江舟影》深刻体现出了“一江一影”和“有人有景”的表达主题,实现了景中有人及人融于景的表达目的。“春江舟影”这个四字的标题就可以让很多人感悟出全曲的神韵及内涵。

2.曲式结构上的民族风格

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体现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含蓄凄凉的意境。《二泉映月》的外在形式看似平静,内在却是无比的悲愁。其中的引子部分采用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使用非常普遍的变奏体曲式结构,也就是说同一材料的五次变奏,这样的创作特色是对中国五千年来传承的“和”的审美意境的突出表现,并且严格地遵循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美学原则。该曲在旋律发展手法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钢琴曲目《二泉映月》的开始是个能将所有听众瞬间吸引到乐曲之中的短小精悍的引子,然后用三个乐句组成了钢琴曲目《二泉映月》的主题,并且用引子的结束音来构成该首曲目的第一乐句旋律的起点部分,这样的手法正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旋律手法。钢琴曲目《二泉映月》中的第二乐句的旋律变化多样,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将作者忧愁、愤怒及希望等众多复杂的心境充分展现了出来。同时储望华先生在乐曲的第二乐句的变体中对几个音的位置进行了巧妙的改变,使乐曲的音调更加凄凉、更加感人、更加缠绵。

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在曲式结构上表现出鲜明民族风格特色的另外一部作品是《筝箫吟》,该首曲目在曲式结构的处理方面并没有照搬和借用西方音乐的结构中最为常见的对比统一的美学原则,而是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有的随意即兴特点,在曲式结构的安排上采用了衍展性与曲终性的结构特点。衍展性和曲终性特点都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手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原则。在《筝箫吟》中首先是筝的主题出现,然后才安排进入了一个筝箫华彩乐段,随后又出现了箫的主题,到了最后才发展成为筝箫的合奏,并且在句尾处出现核心的乐思而结束。这一曲式结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曲式结构的特点。

3.民族化的和声手法

决定一首钢琴作品风格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但是和声的选择和运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储望华先生钢琴作品的创作充分使用了能体现中国音乐特有的质朴空灵的音响特点的和声手法,尤其是《筝箫吟》不但巧妙运用了变音和弦,而且也灵活运用了附加音三和弦,并且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五声性和弦,这样选择和运用的目的主要是避开西洋传统和声的功能性特点,让听众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有新鲜感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筝箫吟》中,由旋律音的纵向结合而产生的四五度结构的和弦技法使得作品更突显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另外,储望华先生在《筝箫吟》中还第一次运用小二度的手法对民族乐器的滑音进行了成功模拟,这一点恰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钢琴作品中的多元化特性与抒情性特征

1.钢琴作品创作的多元化特性

在储望华先生看来,现在的作曲家不能一直沉溺在浪漫派中,而应该努力将浪漫派风格、现代创作手法及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三者融为一体。对这个观点的最好印证就是其创作的《钢琴前奏曲六首》。这首作品充分体现了储望华先生创作钢琴作品时的大胆和巧妙,因为他将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了储望华先生创作的特有的多元化风格。最能代表储望华先生钢琴作品创作的多元化特性的是其《幽谷潺音》,储望华在这首曲子中将我国民族调式手法同印象派音乐作曲手法进行了巧妙的融汇。他考虑的民族化的问题并不是民族风格本身的问题,而是怎么样才能顺利继承我国优秀的艺术遗产的问题。不断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遗产,吸收新的时代音调,才能有助于民族风格的发展和创新。

2.钢琴作品创作中的抒情性特征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诗词基本都是以抒情性为主流意识的,很少直接表达情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意味深长的情感意境。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六首前奏曲》就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学和诗词特有的那种典型的抒情性特征的作品。《六首前奏曲》的前奏曲基本是对自然景物或是有关生活场景的描绘,这样就给人一种非常明显的由诗与画转化而成的音乐形式的感觉,从而顺利实现了通过色彩、诗情及画意等客观艺术手法来真实地表达音乐的意境的目的。

3.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情韵

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意境上深刻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情韵。音乐作为时间艺术,是用流动的音乐符号来传达各种情感和信息的,让人们可以从中体味到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说,很多钢琴作曲家运用的材料素材或者创作技法都是为了充分表达音乐在时间上的这种艺术特性服务的。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春江舟影》就是充分运用中国民族风格技法来开展创作的,这样做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表现钢琴曲目在情感和意境上的中国化风格。因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情感,所以衡量钢琴曲目的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表现出了浓烈的情感或意境。在《春江舟影》中,储望华先生对湖水的描摹可以说是做到了完美无缺,并且所抒发的情感也非常自然、亲切。但是我们对该首钢琴曲进行全面分析后就会发现,全曲并没有采用什么异常特殊的音响,只是简单地使用了一种线型的旋律线条就描绘出了一幅让人感觉妙趣横生的画面,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情韵。这样的一幅画面俨然就是一幅中国的水墨画,只用了非常简单的几笔、淡淡的几种色彩就让人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浓浓意境,让人遐思万千,这一点深刻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特有的审美。

[参 考 文 献]

[1]黄芳.储望华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地位[J].歌海,2009(4).

[2]秦琴.试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J].四川戏剧,2008(3).

[3]章向玲.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音乐生活,2008(4).

[4]楚歌.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储望华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2011(2).

J624.1

A

1008-178X(2013)02-0196-02

2012-11-14

张 爽(1980-),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从事钢琴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曲式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夜的钢琴曲(六)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