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第108-113期总目次

2013-08-15 00:45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6期
关键词:郊野总体规划上海

2013年第1期(总第108期)

本期主题:城市更新

1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上海大都市科学发展 | 冯经明

5 转型发展格局中的城市复兴规划探讨 | 张 松

13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更新编制内容初探 | 吕晓蓓

16 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 陈 鹏 胡莉莉

23 上海中心城区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绩效研究 | 王 怀 栾 峰

29 瑞安天地项目的城市设计模式和运作特点 | 沙永杰

36 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更新研究——以上海虹口港城市更新为例 | 胡力骏

41 码头及港口区改造的风险管理研究——以汉堡港口新城为例 | 陈 挚

48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 庄 晴 黄 普

53 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以上海南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 | 黄轶伦

59 由移民城市到市民城市:台北城市规划与发展历史考察 | 徐伯瑞(中国台湾)点评:伍 江

68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拙见 | 任致远

75 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的评估——以上海崇明岛为例 | 龚 伟 赵中华

82 创新型城市非正式交往场所的社会功能与规划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同济联合广场”为例 | 杨贵庆 吴同彦

8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赵 毅 黄富民

93 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特征研究 | 吴 娟

100 基于山水要素的城市特色塑造研究——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 张如林 邢仲余

106 高铁背景下德陵一体化发展研究 | 毛 丹 刘来玉

111 物流园规划的仓储用地构成比例及其用地基本单元研究 | 张 锷 郑 寅 张 波

116 基于SWOT分析的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 | 周小山

2013年第2期(总第109期)

本期主题:智慧城市

1 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 | 王广斌 彭 荔 杨 洋 马国锋

6 上海智能电网建设实践和规划发展 | 夏 凉

11“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 王广斌 范美燕 王 捷[美]张文娟

15 崇明智慧生态岛规划与建构 | 吴志强 吕 荟 胥星静

19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智慧建设路径设计 | 索 超

25 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 | 沈 阳

30 关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核心因素的思考 | 蒋力群

34 基于物联网与GIS的“智慧上海”建设研究 | 刘增贤 高 峻

38 用“智慧规划”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刍议 | 秦 战 杨心丽 王颖莹

44 道路分级体系和分层规划管理模式对信息管网规划及建设的启示 | 殷洁琰

49 低碳生态引领下的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 | 赵 毅 叶兴平

55 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交通规划实践——以前滩地区为例 | 易伟忠

60 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 | 中岛直人[日]傅舒兰 点评:伍 江

70 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再思考 | 潘海啸 邹 为 赵 婷 张仰斐

77 开发强度视角下的临空商务区开发风险与收益研究初探 | 谢 沁 夏南凯 沈 锐

83 社区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实践框架与方法的初步探讨——以贵州省贞丰县岩鱼村为例 | 王 玉 周 俭 林 森

88 边缘社区的公众参与——以柏林邻里管理项目为例 | 薄力之 邓琳爽

94“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社会化养老模式初探——以长宁区为例 | 徐 丹

99 基于空间资源分配视角的转型期城市滨水区规划实践 | 周旋旋 袁 芯 耿佶鹏 李宗凯

106 城市建设历程中绿化景观构建的思考——以上海碧云国际社区为例 | 罗 晔

2013年第3期(总第110期)

本期主题:总体规划

1 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方向初探 | 李晓江 张 菁 董 珂 王佳文 苏洁琼 吕晓蓓

6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 | 冯经明

11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评估与思考 | 张玉鑫

18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体系建构——以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为例 | 赵 民 汪 军 刘 锋

23 转型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与机制研究 | 彭 晖 骆 悰

30 被引领的“龙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 易晓峰

35 总体规划修改的制度化探索——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为例 | 王 岳 罗江帆

39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方法初探——以上海为例 | 周 凌 方 澜 孙忆敏

46 广州市水系岸线总体规划 | 俞 进 乐 芸 周晓娟

52 新疆博乐市空间发展战略、博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纪立虎 骆 悰 倪 嘉 李 艳 郭淳彬 吴芳芳

60 亚洲城市转型——第二届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峰会中的视点和观点 | 沙永杰 黄正骊 点评:伍江

67 德国城镇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 张欣炜

73 常州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配置研究 | 彭震伟 马玉荃

82 居住社区若干问题解析 | 耿毓修

85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引入建筑物理环境评价的尝试 | 朱新捷

91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城市设计和附加图则组织编制的工作方法初探 | 周建非

97 上海大都市人口发展的空间格局挑战及规划应对 | 周文娜

103 中国养老地产浅析 | 田 菲 于一凡

107 探索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浦东模式” | 罗 翔 严 己

113 新型养老社区设计初探——以上海金山区枫泾镇耕莘养老社区设计为例 | 董 迪

2013年第4期(总第111期)

本期主题:新型城镇化、城市安全

1 中国进入后城市时代?对规划者的挑战 | 约翰 • 弗里德曼 [美]沈 璐 译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上海新市镇发展策略思考 | 陈 琳

15 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 丁志刚

18 小城镇全域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市长轩岭街道为例 | 孙 奇

24 特大城市安全战略的规划导向 | 金忠民

30 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思考:防治与利用一体化 | 赵万民 李云燕

35 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若干问题探讨 | 王志涛 苏经宇

40 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问题剖析 | 戴慎志 赫 磊 束 昱

44 城乡规划视角下的慢发性技术灾害——20世纪后半叶美国公共环境灾害引发的规划反思 | 黄 怡 刘 璟 夏 胜

50 城市避震疏散交通系统及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 桑晓磊

56 特定地域特征引导的灾后重建规划探索——以四川雅安荥经县灾后援建规划为例 | 荥经县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组

63 上海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徐汇区为例 | 金 敏

69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分异与形成机制研究 | 安 悦

78 城市不成套危旧住宅原地改造方式探索——以上海闸北区彭三小区的实践为例 | 曹立强 陈必华 吴炳怀

84 农村住区选址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为例 | 韩倩倩 杨贵庆

92 城市学视角下的清真寺作用机制研究——以银川市为例 | 齐一聪 马冰洋

98 实验演算型住宅区地块容积率指标校核方法探索 | 庞 磊 宋小冬

103 基于船舶工业转型发展的船舶配套交易中心规划实践 | 刘凌雯

109 干旱地区城市水景设计初探——以新疆博乐市南城水系规划及景观设计为例 | 李 锐

114 上海松江区人口分布和城市发展策略思考 | 薛文飞

119 大城市边缘区非正式土地市场模式浅析 | 姚 争

2013年第5期(总第112期)

本期主题:郊野公园

1“ 亚洲城市论坛2013•上海”举行 | 本刊编辑部

7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都市生态空间规划创新探索 | 张玉鑫

11 上海郊野地区土地规划管理的创新实践 | 管韬萍 吴 燕 张洪武

15 上海郊野公园服务设施规划的思考 | 金 山 夏丽萍

19 建设上海郊野公园,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 陆健健 王 强

24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 | 张庆费 胡永红

29 上海郊野公园单元规划编制方法初探 | 殷 玮

34 上海郊野公园村落景观风貌塑造规划研究——以青西郊野公园为例 | 董衡苹 谢 茵

42 上海嘉北郊野公园规划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 周芳珍 赵至成

47 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和投资运营的若干思考 | 顾承兵

51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郊野公园规划——以上海试点郊野公园规划为例 | 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62 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 | 石 崧 凌 莉 乐 芸

69 住房制度变迁驱动下的中国城市住区空间演化 | 张京祥 胡 毅 赵 晨

76 城市夏季热舒适度受影响空间划分及优化调控对策研究——以天津市地表热岛影响为例 | 黄焕春 运迎霞 于伟巍 袁 欣 赵 瑞 李洪远 李兰兰

81 德国农村住区更新实践的规划启示 | 聂梦遥 杨贵庆

88“ 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金云峰 张悦文

93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 邵 甬 陈 悦

100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 孙姗珊 杨东援 陈 川

105 国内产业遗存居住化再利用的一种新模式 | 朱慧超

112 近代以来黄浦江城市空间演进的形态特征与规律研究 | 高 璟

120 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 | 徐 静 丁金华

2013年第6期(总第113期)

本期主题:新型城镇化、城市公共空间

1“ 2013•上海大都市规划研究”国际专家咨询会 | 本刊编辑部

7 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 | 庄少勤 史家明 管韬萍 张洪武 吴 燕

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模式思考 | 王 凯

18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制约因素研究 | 郁鸿胜

23 聚焦公共空间艺术,提升城市软实力——关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 张玉鑫 奚东帆

28 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与规划思考 | 杨贵庆

36 上海中心城广场布局研究 | 奚文沁 邹钧文

43 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规划 | 侯 丽

49 小广场 大战略——上海袖珍广场设计思考 | 刘 宛 吴唯佳 郭磊贤

57 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建设与设计方法探索——兼评袖珍广场设计竞赛 | 奚东帆 陈 敏

64 上海市中心城袖珍广场高校设计竞赛 |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7 上海叙事: 将城市针灸作为以社区为基础的遗产保护和发展策略 | 单瑞琦 Michael Reiche Gaia Agostini

81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探讨与实践 |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项目组

86 河内的城市发展与挑战 | Ta Quynh Hoa(越南)著 纪 雁 编译 点评:伍 江

94 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新区域主义的比较研究:基于区域规划实践视角 | 许可双 杨 犇 何 丹

98 桥梁及两岸城市慢行驻留空间的体系建构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河口地区为例 | 杨春侠 耿慧志 陈 莉

106 上海市郊区大型社区不同人群通勤特征分析研究 | 干 迪

112 城市文化创意园区研究——以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为例 | 詹小秀 简博秀(中国台湾)

119 城市内河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探讨——以福州市白马河为例 | 卓燕芳 刘碧强

124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苏州市边缘区乡村居住空间分类研究 | 杨 露 徐 勇 彭 越

130 NGO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展与思考 | 王子强

猜你喜欢
郊野总体规划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