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个人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013-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机会企业家能力

薛 蛟

(西藏民族学院 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过剩已经成为市场常态,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各类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企业的运作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过程,许多环节和角色都在发挥自身效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所有这些要素之中“企业家能力”一项着实是具有某种其他诸要素都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从根本上重视企业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实际上,政府近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和关注企业家能力的优劣,政策制定者也希望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成长,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出现了一批在业界乃至国内外都较为著名的公司,如华为、娃哈哈、联想等,具有较好的社会知名度及美誉度,而此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拥有能力很强的企业家作为领导,如任正非、宗庆后、柳传志等。而类似企业现象在国际社会中也并不鲜见,美国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日本松下的松下幸之助及丰田家族等企业家虽然并非仅依靠一己之力就成就了其企业帝国的神话,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企业家的自身修养及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和坚实的基础。如上这些情况无疑向我们表明,企业家能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结合如上企业发展现象,笔者认为,企业家如何充分地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对中小企业在成长中产生最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理论意义以及实际意义。在企业家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其能力的构成和强度大小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对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企业家能力的理论基础及测量维度

企业家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可以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企业家的具体活动体现出来,这也是企业家能够担负起企业领导责任的主观性因素。外国学者在18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了针对企业家能力的研究,康替龙非常关注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他擅长寻找和利用商机;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萨伊提出了企业家应该具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家要尽可能地协调和安排人、财、物资源的合理整合与科学有效配置,从而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马歇尔认为,若企业家懂得如何运用资本的意识和能力就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效益,这与马克思所说的企业家是资本的人格化相似。但是由于存在着文化以及知识的差别,学者们并未在研究企业家能力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的见解。

从企业家能力来看,学术界已经开展关于它的测量维度研究,而且还取得不少的学术成果。Herron&Robinson(1990)调查了创业时间在10年以下的134名企业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企业家所应该具备的七种关键能力。它们涵盖了专业和网络技术、机会识别、以及在产业、事业、管理以及领导等方面的能力。Baum(1994)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九种企业家能力,它们涵盖了知识、人力资源以及领导、认知、行政和决策能力、自我管理、机会识别及其利用,他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技术技能、营销、创新、热情工作对企业成长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愿景、组织技能、机会技能、行业经验和规模大小则与之显著相关,但比前者相关性较弱。从Man(2002)的研究可以看出,这十种必需的企业家能力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创新、机会、人力、战略、关系、承诺、学习、经营以及个人优势,它们对企业的成长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上文论述中可以看出,在企业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企业家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还要尽可能地发现和获得市场以及发展方面的机会,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消除潜在的威胁,充分地整合以及配置资源,这样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方面来看,企业也要采取适当的变革,做好各方面的创新,使得企业再生。这些活动都要在相当水平上由企业家发挥自身能力来实现,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企业家能力的巨大作用。

二、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企业家的行为与不行为对企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这个范畴中企业家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最新的关于个人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企业家能力上。从Davidson&Wiklund(2000)和Delmar(1997)的理论来看,企业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企业的成长,企业成长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家在发现以及利用机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企业家所具有的企业家能力不但会影响企业以及组织的发展和成长,而且还会促进和提升经济活动的增长能力和水平。

Stevenson(1990)等人则对企业家能力在大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持有异议。在对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成熟企业进行研究之后,他们提出了“企业家的职能在于追求增长”,而且还把他们的行为称作“通过各种创新来促进成长的活动”,Stevenson等人关注企业家寻求机会的能力和技巧,而较少关注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多种资源。Ron Sanchez(1995)则从企业家在发现、利用机会方面的能力出发,企业家能力重点在于找到潜在市场的机会,开展相关的战略分析,制定好详细的市场策划。这样就可以让企业不断借助此类机会,获得较快的发展。他还认为,机会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成长的潜在能力,但是,企业家要知道如何运用机会来促进和加大企业成长,这对企业家来讲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家运用机会的水平和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成长和壮大的空间。

Sadler Smith(2003)则认为小企业家在不同的能力领域都有多样化的技能,表现为“通才角色”,而非大企业管理者的“专才角色”。在企业家和中小型企业研究中,企业家的人数,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他们的技能技术通常被认为是对企业成长最有影响的因素。以往文献强调了企业家能力影响企业成长的两种不同机制:第一,企业家发现更好的企业机会的能力越强,则该机会与企业的运营更匹配;第二,企业家管理能力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家能力越强越能制定更适合企业的优越战略,资源基础理论已经表明企业家及其能力是企业的一种至关重要又极具价值的资源。Bird(1995)认为企业家能力代表企业家采取行动的质量,因此它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相关专家和学者都认识到了企业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在企业成长时充当了决策者、创新者、领导者等核心角色。因此,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能力会积极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履行职责带来重要影响。

三、企业家协调管理能力与企业内生性成长

在斯密看来,企业是一种劳动分工的经济组织,这种劳动分工进一步区分了企业的多种功能,而且促使其更加专业化,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收获了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在查理斯巴贝吉看来,要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就需要管理者将生产过程进行分解,以便划分专业化的操作工序,从而使得企业规模和劳动分工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范围内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那个时代的工艺流程及相关作业程序不是太复杂,分工程度并不是很高,在不同的工序进行协调、管理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高。因此,企业的协调管理能力并不能充分显示出自身价值。

然而,伴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企业的技术水准逐步提升,企业范围内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劳动成为纷繁复杂的作业程序和流程,并且每道具体的作业程序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并不相同,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统计出有关技术以及能量数值。与此同时,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进行分工,更在非技术领域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分工,类似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分工程度就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由于企业内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分工程度,于是就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首先企业的规模逐步增大,规模经济明显提升突显;其次企业在协调管理方面的成本也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增加的管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企业的规模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成为维系企业不断高速增长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协调管理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准,弥补了协调管理能力所抵消的规模利益,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并能够真正实现企业自身的不断增长。所以,企业内部的协调管理能力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约束着企业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彭罗斯效应”。彭罗斯将单个企业看成研究对象,她创造了基于知识视角分析企业成长的先例。她关注管理资源的知识积累及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她认为正是管理团队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反之,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剩余资源能够用来为企业生产中制造出来的产品数目以及质量,两方共同作用无疑将促进企业的成长。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企业管理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成长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企业家能力如何进一步培养和形成企业中的管理能力呢?彭罗斯在她的文章中关注企业家寻找和发现生产性机会的能力,在她看来,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得到了强化,企业中的生产问题主要在于如何高效率地组合和运用内部、外部资源,因此企业家寻找发现生产机会的能力愈强,便愈能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

实际上,正是在企业家发现和寻找的生产性机会的引导下,企业才能进行生产。在此,生产性机会指的是企业中的企业家及管理者在安排相关企业资源时所能关注到的,而且还乐于并能够切实开展有效行动的机会和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经济机构的生产可能性通常会伴随着可用资源的种类和数目而不断地扩展。假如企业不存在或错失了生产性机会,则企业将不再扩张,而且还会走向衰竭。显而易见的是企业家对企业成长的根本性作用即在于此,而且这种作用甚至还区别于单纯的管理者角色相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尽管企业本身不断增长的可能性和生产机会密切相关,但仍需要依赖管理服务来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寻找和发现生产性机会的能力是存在重大区别的,这也是企业成长的差异化的根本之一,也因为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就是持续地提升自身能力,这将势必为企业谋求到更多的生产性机会,从而实现促进企业成长的目的。

在潘罗斯看来,管理资源的专用性是无法在市场购买的,而学者李新春则认为一般化的管理资源能够借助规范化的经理市场而得到,但是企业家才能的交易性则是非常弱小的,那如何将从市场购得的管理资源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协调管理能力呢?企业家在幕后开展了相关的协调、管理以及领导诸多管理资源,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管理团队的规模效应,而这种规模效应的实现将激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尼尔逊和温特就认为企业家可以积极地协调企业内的认知水平并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人力资源动机的主动性,他们在促进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及动机相关问题时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家在认知领导能力方面的数量以及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经济组织的绩效。而如果将同等质量的相关管理资源引进到企业内部后,会因为企业家能力存在的较大异质性造成企业家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企业家的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企业家能力的正函数,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也会被视为企业家服务质量的正函数。所以,正是因为企业家的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就使得他们的管理能力也有所不同,进而使不同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表现出成长模式及速度方面的不同。所以归根结底,企业家能力不但可以为企业成长提供强大的原始动力,也可以被视为企业成长的必然结果。

四、结 语

综上可看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能力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家能力的剖析可以解释企业家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发展和壮大提供尽可能好的解释变量。企业家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企业家在企业成长时所利用和把握机会、概念、组织、战略、关系、学习以及创新等领域的意识和能力。研究热点则是企业家所具备的机会认识、社会关系能力。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家能力也应该有所不同,所以把握企业家能力和企业成长在不同时期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考虑到企业家能力的异质性以及测量维度的多样性,这样就拿难以全面地把握企业家能力,大部分学者从自身视角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还需要进一步量化企业家能力指标,特别是要在定性指标基础上,开展间接的指标量化活动,这就要求相关专家学者要持续地深入研究。因此,在对企业家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研究时,应该注意到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应尽量多种学科理论问题进行问卷设计,以便增加模型的通用性和科学性,而在搜集数据来源时也可通过他评法与自评法的结合弥补单独回答问卷的不足。

[1]程博,李秉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的企业家能力因子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0,(02).

[2]阮兢青,陈文标.基于企业家能力的民营企业成长模式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

[3]余来文.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01).

[4]张根明,陈才.企业家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0).

[5]许爱玉.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转型研究——以浙商为例[J].管理世界,2010,(06).

[6]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绩效表现——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

[7]贺小刚,李新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10).

猜你喜欢
机会企业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没机会下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