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彩球舞”的演变和发展

2013-08-15 00:54王莎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彩球球手蹴鞠

王莎莉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一、“彩球舞”的历史由来

“彩球舞”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古汉语“蹴”即“踢”,“鞠”即“球”。“蹴鞠”即“踢球”。汉刘向《别录》:“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战国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汉恒宽《盐铁论·国疾》:“里有介,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

“蹴鞠”最初为一门军事体育运动,用以在娱乐中训练士兵。自汉代始“蹴鞠”逐渐为上至皇宫达官显贵,下至普通平民百姓所喜爱。与此同时“蹴鞠”逐渐朝两个不同方向演变:一是通过在游戏竞赛中不断增设各种规则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可比性,朝着足球运动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二是在娱乐游戏中,通过与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的结合,逐渐舞蹈化成为一种“蹴鞠舞”的形式。正因为有这个历史源头并且一直保留至今,经现代的民间艺人及舞蹈工作者的再整理,便形成现在的“彩球舞”。

我国历史上几个朝代都兴踢球风。唐朝的梨园,一般人都只被认为是教习戏班的场所,其实不然。梨园同时还是踢皮球和拔河比赛的运动场所,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录》卷六,记载唐中宗“曾以清明日御梨园毬场,命待臣为拔河之戏。”又说“景云中,吐蕃谴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毬。……开元、天宝中,玄宗数御楼,观打毬为事。能者左萦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从这些史料来看,唐代的人对踢球运动的兴趣是极浓的,并曾请西藏的使节,参观比赛,增进民族团结。

宋朝的人也喜爱踢球,宋徽宗对此道特别欣赏。众所周知,老奸巨滑的奸臣高太尉,他本名毬,原是东京市井的无赖,但却精通踢球之道;后来运气一到,以踢球之艺巴结到宋徽宗,从此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当了官,原来的名字殊嫌不雅,于是去掉“毛”旁换成“人”旁,名为高俅。

到了明朝,踢球之风未衰。青楼妓女,社会闲汉,都会踢球。还有专业踢球的民间团体,名叫“圆社”,受公子哥的邀约,踢球以娱宾。

清朝中国的男女孩子,都以踢毽子和踢纱球为乐。这时的球,乃是把棉纱裹紧成一团,很有弹性,就叫做纱球。到近代外国的皮球传入中国,纱球才被淘汰。

二、梨园戏和闽南“彩球舞”

宋元南戏梨园戏宋元旧篇《郑元和》中“亚仙踢球”一场,保留了宋元时代泉州“彩球舞”的风姿。

民间“彩球舞”受梨园戏“亚仙踢球”的影响表现在角色和服装大多模仿梨园戏。分别着李亚仙的旦装、丫鬟的小旦装、李妈的彩婆装和球手装。有些地方的“彩球舞”大旦小旦已经简化为普通村姑的形象,但彩婆、球手的角色,无论如何必须保留,否则就不成“彩球舞”。

梨园戏“亚仙踢球”原本是借鉴、吸收了泉州民间舞蹈“彩球舞”的形式而丰富、充实到戏曲当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梨园戏的世世代代严格的师徒传承,对泉州民间舞蹈“彩球舞”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泉州民间舞蹈影响、充实了梨园戏,梨园戏发展提高了“彩球舞”。民间“彩球舞”模仿《郑元和》“亚仙踢球”,如各地踢球女中的旦角、丫鬟、丑婆的角色组成,无不渗透出是“亚仙踢球”中的李亚仙、侍女、李妈三种角色对此的影响。“彩球舞”中大量使用梨园科步,也说明了民间舞蹈与戏曲舞蹈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关系。

三、闽南“彩球舞”的流变

(一)闽南“彩球舞”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动作。

闽南“彩球舞”一般为舞球手一人,男孩;彩婆一人;彩娴(青年女子)四或六人。舞蹈开始,男孩手持一柄彩球飞奔上场。彩球有柄,长四尺半,类似舞狮之球,动作有“抖球”、“转球”、“抛球”、“绕身滚球”、“空中弹球”、“背转球”、“背滚球”、“滑棍踢球”等。彩婆动作有“前后荡身”、“行进荡身”、“勾脚踢球”、“击掌拍腿托球”、“盘腿跳”、“盘坐转圈”、“左右拉袖”、“头顶球”等。女孩们动作活泼灵巧,有“左右小摆”、“吸腿顶球”、“转身托球”、“耸肩托球”、“耸肩顶球”、“射雁踢球等”。

(二)闽南“彩球舞”的变化

1.道具的变化

从材料上来说,“彩球舞”源于古代的“蹴鞠”活动,主要是脚的“踢”和身体各部位的碰和触。“彩球舞”最早的道具“鞠”是皮革制的,到唐宋时期,皮球换成充气的球,叫做“毬”;明代的中国男女都以踢纱球为乐,那时的球仍是把棉纱裹紧成一团,很有弹性,叫做“纱球”;现在泉州“彩球舞”所使用的球,由于舞蹈化了的动作的需要,主要是靠举球手的舞动,而不是实际上的脚踢,因而也就不再需要使用传统的皮球或者充气球所具有的弹性性质了。泉州“彩球舞”所使用的“球”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改为16个藤圈套在一起的空心球,而且还加上铜铃,扎上彩绸,增加“球”的美观、美听和欣赏性。

从道具的外观形状来说,流传到泉州的“彩球舞”已经舞蹈化了,为了增加球的可表演性、可控性(球飞行的方向不稳定),将球设计在一根长柄上,也因此“彩球舞”中多了举球者这一角色,这样舞者才能结合可控性的“球”,表演出一系列技艺高超的舞蹈动作。

2.动作的变化

古老的“蹴鞠”一直到唐代的踢球,都是可用手推,又可肩托,又可足踢,其形式大体包括现今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动作。现在泉州的“彩球舞”之所以有旦和彩婆的“手托”、“脚踢”、“肘碰”、“膝接”、“头顶”、“肩点”以及“捧”、“颠”、“绕”、“勾”等一系列动作都是沿用和发展了古代“蹴鞠”的传统。

“彩球舞”和梨园戏的科步相结合,融入了戏曲的身段、手势、表情,增加了自身的表演性。建国后,“彩球舞”的动作仍保留科步动作的有:“整冠”、“叠步”、“磨脚”、“小跳步”、“云手”、“托掌”、“托肩”等。科步动作规格要求十分严谨,对身段要求有:三节手、四顾眼、糕人身等。舞者的动作其身体都要呈现出这种闽南戏曲身段上所固有的规格要求。球手的动作也和南少林武术相结合,形成具有自身规范的一套表演模式和风格特色。

(三)流变过程中的“质变”

现在梨园戏和地方民间舞蹈的创作表演中,“彩球舞”的一些传统的本质的东西在慢慢地被淡化。梨园戏中头部、肩部等部位的动作少了,踢的动作和球的运动也都呈现虚拟化。动作越来越简化,甚至简化到只剩下手碰球,脚踢球和绕着圆圈无限重复的队形和动作,原本技艺高超的舞蹈变得如此简单粗糙。如《彩球飞舞迎新春》,其中的“球”已是手拿道具,“踢”的动作也没有了,更不用讲典型的什么“手托”、“头顶”等的动作了。这种情况若是从编导创作方面,把原本存在的一个完整元素肢解掉,取出当中一个极具灵感的小元素来当作创作题材,那是积极的,可以提倡的。但从保留“彩球舞”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和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来说,若想使这一民间艺术世代相传,没有把握精髓的东西,没有本质的精神来支持,如何走得远、传得久。事物是必须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彩球舞”这一民间艺术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元素,使“彩球舞”在表演形式或是动作上更丰富,但不能把它经典的动作和独具的特色磨灭掉,否则将失去它原本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彩球舞”的新发展

从表演形式看:“踢球舞”和“高跷舞”结合在一起形成“高跷踢球”,成为“彩球舞”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表演“高跷踢球”的演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巧,高跷的高度不一,最高的可达丈余。表演“高跷踢球”,脚上的动作虽不如地面表演灵活,但仍然可以作出“蹉步”、“小跳步”、“碎步”、“前后小踢脚”等动作,其他动作及球手动作都与地面相差无几。

从文化发展看:“非遗”政策出台前,各地民间舞蹈一向不受正统文化所重视,少有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致使艺难传,舞难留。国家推行“非遗”保护政策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这股“非遗”风,支持建设“非遗”传习所,大力推广“非遗”进校园项目等。在文化政策的推广及保护下,“彩球舞”在人民群众中逐渐被接受、传播,渐而形成民众艺术,如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艺友民俗表演队,厦门“老朋友”艺术团等群众艺术团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事等民俗节日中都会表演彩球舞。

从“舞台彩球舞”的编创看:以剧目《戏球倾心》为例,男球手的动作在原来的运动轨迹中,借鉴和参考了武术中——棍术的技术技巧,包括手的着力点,发力点,彩球的运动轨迹,运动方向等。如:在原先球手的“绕身滚球”动作的基础上,加入棍术的“双手交替并做360度的转棍技巧”;又如在“抖球”后接“后背棍”即用手把彩球球棍反扣于后背,同时做“小蹦”。这两个简短的舞句综合了彩球的动作,棍术的技巧,古典舞的技巧,使得舞台彩球在保留原来运动轨迹与动作特点的基础上更具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本质上促进民间传统艺术跟上时代变化需求而不断向前发展。

五、结 语

通过对福建民间舞的学习(不局限于“彩球舞”)也可以接触和学习到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了解到更多的民间工艺、民间建筑等民间艺术,也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乃至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国家。所谓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越多的人去学习“彩球舞”,也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接触和接受包括“彩球舞”在内的福建民间舞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舞蹈。对“彩球舞”以及相关的本土文化艺术的学习、教育、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放眼世界,参与国际大家庭艺术活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平等交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1]陈泗东.幸园笔耕录[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2]吴捷秋.梨园戏艺术史论[M].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2007.

[3]陈耕.台湾文化概述[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

[4]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6]《中华舞蹈志》编委会编.中华舞蹈志·福建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彩球球手蹴鞠
蹴鞠
立体彩球剪纸
对不起我犯规了
hoopanddreams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巧做圣诞彩球花环
彩球的重量
摸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