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 00:54刘俊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母语分析法

刘俊英

(安顺学院 外语系,贵州 安顺 561000)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注意,特别是在1967年由Corder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的文章,该文被人们认为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转折点,使得更多的语言学研究者从原来的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母语和第二语言)转向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本身进行研究,并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作系统分析和归纳。也就是说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研究除了对比分析法,还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错误分析法。

什么是错误分析法?所谓的错误分析就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语言错误的规律及来源,探究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避免错误的产生。

在当代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错误分析法被人们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错误产生的原因

要对言语错误进行标注必须首先对它进行分类。这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有的主张按语言范畴(如调形、词汇、词组、句法等)进行分类,有的主张按表示结构(如增多、减少、代替等)进行分类,有的主张按学习策略(如误类比、误分析、规则应用不完全等)进行分类,有的主张从言语失误的原因(如母语干扰、过度概括、教师或教材影响等)进行分类,不一而足。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时,常犯的言语错误归纳如下:

1.语间干扰

语间干扰是指在已经掌握了母语体系的前提下,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把母语与所学英语进行比较,潜意识里甚至会把两者作一些相一致的比较。特别是在一些场合,学生所要表达的东西远远超出他所学语言的规则范围时,他就会想到母语,想用母语的规则来替代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母语的影响就会产生,也会导致错误的产生。

如:现在是五点钟。

Now is five o’clock.(错)

It is five o’clock.(对)

今天是你的生日。

Today is your birthday.(错)

It is your birthday today.(对)

2.语内干扰

所谓语内干扰,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已经学到的一些外语知识(当然是不系统的,有限的),进行扩大运用,类推出一些错误的结构。归纳是学生学习英语时常用的方法,如果对英语的某一语言规则进行过度的扩展运用,就会出现语法结构上的错误。

如: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This film is worth being seen.(错)

This film is worth seeing.(对)

以上这个句子,一看便知是学生在学了被动语态后,对自己有限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扩大使用范围所犯的错误,这便是语内干扰的表现。

3.文化干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好比鱼儿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将会造成很多困难和误解。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就会犯错误,就会产生误解,无法进行交际,更谈不上把语言学好。例如,一位学生好奇地问他的英国老师:“Are you single ormarried?”(你是单身还是已婚)这位老师听后很尴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这位学生犯了大忌,把中国式的思考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或者说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简单地把两种文化等同起来。

4.交际策略

比如在某一场合,学生想用英语表达他的所思所想时,由于他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能有限,无法用英语进行表述时,他就会想到交际策略,利用交际策略达到他的目的,这样错误也就随之产生。这种因交际策略而导致的错误主要是回避难发的音,难读的词,难表达的复杂句子,甚至整个话题等等都可能是回避的内容。如当学生想不起happen(发生)时,就会用takeplace来代替,避而不用happen,这样就会犯用词不当的错误:What is taking place?(发生了什么事?)

5.教学引起的错误

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而犯的是以上提到的这些错误,还有一些外部原因也会使错误发生。外部原因可能会是教师或者教材。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如果含糊不清,举例不当,所操练的句型与语境不符,都会使学生犯错。如在讲解sorry和excuse me时,因汉语均翻译成“对不起”,教师没有阐明两句型所用的不同语境时,学生就会混用,因而出错。

如:Sorry,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错)

这种错误是由于教师在讲解句型与语境搭配时,没有讲清楚sorry是由犯错而用的道歉词,而excuse me却是因给别人带来不便而用的礼貌词。

二、错误纠正的策略

我们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产生错误的来龙去脉,这远远不够,因为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考虑怎样对错误进行纠正,以及我们所应采取的一些策略和对策。

目前关于错误纠正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过程,是习惯形成的过程,错误一旦出现便应立即予以纠正,否则错误将成为一种刺激,激活更多的错误反应,养成错误的习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如同幼儿习得母语一样,是一个创造性学习过程,错误是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不断尝试出错,就会逐渐掌握外语。我们知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犯错误实属正常。如何对错误进行纠正,我们必须采取理性的客观的态度,既不能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不能对错误迁就包容。错误纠正应根据错误的性质,错误的程度,操练的类型(机械性操练,有意义的操练,交际性操练)及教学目的而灵活处理。在上口语课时,我们主要是对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进行纠正,而不是过多纠正语法错误。同样,在上语法课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而对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就会适当宽容,不以追究。另外,我们认为对书面作业中的种类错误,不管其性质,程度如何,都应予纠正。

三、如何纠正错误

错误纠正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那些内向型的学生要多些鼓励少一点挑剔,避免过多的纠正打击他们大胆使用语言的信心,教师应讲究一定的纠正技巧。

1.直接纠正错误

这是教师惯用的一种方法。教师一发现错误就打断学生,教师重复正确的说法,而学生依次重复教师的说法。教师在课堂上起着既有权力又有权威的作用,他不但具有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而且也拥有打断学生并使学生重复他的话的权力。例如教师问学生:When did you come here?而学生回答:I come here three days ago.教师打断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让学生跟着说:I came here three days ago.这种纠正只能说学生听清楚老师所说的句子并进行模仿,是否真懂动词的不规则形式,就难说了。这种直接纠正的方法比较适合机械操练阶段。

2.间接纠正错误

所谓间接纠正错误就是指教师以一种含蓄暗示的方式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让学生逐渐醒悟到底出错在哪。如对于上述句例中学生所犯的动词规则的错误,教师不直接指出,而是换种方式问学生:You say you come here three days ago?还可以问:you camehere three days ago?最后问:When did you come?这时教师向学生暗示该动词的三种形式:come、came、come。再让学生回答一遍问题,学生终于选对正确的动词形式。

3.自我纠正错误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小错误,学生自己能察觉得到,并马上改正,而有的错误,完全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模棱两可,不管学生犯的错属那一类型,教师都不应过早纠正,要给学生自醒自悟的机会。通常学生自我纠正错误有的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是通过老师启发引导,知道自已错在哪里,第二是知错并自己纠正。如上述所举例子,当学生出现错误后,老师会说You come?Youwhat?并指出是动词出现了错误,让学生自我纠正。总的来说,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感兴趣,并充满信心,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扎实。

四、结 语

我们知道,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透过这些错误,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错误背后的学习策略,寻找一种更符合外语教学的方法,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外语教学理论。通过对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错误的起因以及错误所属类型,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困难,就会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英语学好。

[1]张蕾.错误分析法与英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11,(4).

[2]王宇.错误分析法与英语语言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张小明.错误分析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3).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母语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母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