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研究

2013-08-15 00:54叶江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范式价值观核心

叶江华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当前所谓的“90后”大学生就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引起了社会的注意。“90后”大学生除了同其他时代的大学生有着相似点之外,还同时具有了自身特有的新特点。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转型的时期,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特点基础上,积极探寻新的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走出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动接受”教育范式,然后逐步转换到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探索”教育范式。

一、“9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90后”大学生因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复杂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思想非常活跃,个性异常张扬。“90后”大学生与“70后”或者“80后”大学生相比来说,其个性更加独立,喜欢对新鲜事物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任何事情都是主张自我表现,内心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欲,也同时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注意和认可。

(二)“90后”大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力。在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90后”大学生深受社会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影响,这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创造性被有效激发,经常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东西或者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

(三)存在过于依赖心理,内心情感比较脆弱。“90后”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受到来自家庭的照顾过于妥善,没有经受过挫折和困难,所以他们遇事总是过于依赖别人,抵抗压力的能力差。再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大多都是来自家庭,独立的意识薄弱。

(四)缺少信仰,有着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叛逆心理。“90后”大学生的信仰存在缺失,功利主义明显,很多大学生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从而总是将金钱或者说物质看成是对价值衡量的尺寸。“90后”大学生因为过于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所以在精神信仰层面就忽视了,有的大学生甚至开始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另外,“90后”大学生还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抵触情绪。

二、“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范式现状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包含了两个层面的主体:一个是教育的施教者教师,另外一个是接受教育的学生。通常来说,教育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权利和选择,而教师只是教育活动的指挥者和策划者。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似乎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师的目的变成了如何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所授现有的知识,学生也似乎习惯了被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缺乏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在这样的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范式下,“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现出了非常多的亟待改进的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表现在两个层面。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目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教师施教的时候完全不顾学生的思想实际,也不联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只是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乏味。其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和方法缺乏人文关怀。当前很多的高校仍然还是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方法和手段来对“90”后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还有的高校教育过程简单,没有能充分利用课堂之外或者社会实践来开展教育,没有能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性理解和内心真实体验,所以教育的效果是低效的。

从学生的层面看,首先就是因为“90后”大学生抵触传统教育范式,所以时间久了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因为长时间的接受传统被动教育,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实感悟,加上又经常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渐渐失去了理想信念,自己的价值取向开始转向功利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其次就是“90后”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受到某些榜样或者社会正气的影响就会产生某些内心的认同感,但是如果再面对社会现实,尤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时候又会转向对自身价值的否定。所以“90后”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经常是处于混沌和不稳定的状态。

三、对“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积极从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范式转换到现代“主动探索”教育范式

(一)从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范式到现代“主动探索”教育范式转换必须遵循的原则

从传统“被动接受”教育范式到现代“主动探索”教育范式转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就是规律性原则,高校教育者必须要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整体性的价值观念,要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且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变成行动的目的;其次就是遵循内容实效性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对大学生有吸引力,要能紧密结合实际,坚决避免教育内容的程式化,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再次就是遵循人本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体现人文精神,要坚持人本主义原则,对大学生做到尊重、关系和理解,将情感性和原则性融合,从而引导大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的;最后就是必须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一个不但需要从实践到理论进行转化,而且也需要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转化的过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从实践出发,让大学生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接受,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感知和领悟到教育的内涵,从而慢慢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要求。

(二)现代“主动探索”教育范式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首先,积极挖掘和发现“90后”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一方面虽然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90后”大学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还是有着非常高的爱国热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非常理性,非常务实,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所以在对“90后”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必须要积极挖掘和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采取措施积极培养和引导他们的优点,从而不断升华他们的自身优秀品质。另外一方面,教育者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要知道这一代人都在关注什么,内心深处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这样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具有现实说服力,才能促使“90后”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再就是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采取启发式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认识,因为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判断能力,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实际。

其次,积极创造条件,赋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体验,通过实践促进“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内化就必须要将自己的积极体验同事实进行比照,“90后”大学生基本都是成长于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所以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好是能使他们不但幸福地体会过去,而且能快乐地感受现在,通过感悟和体验强化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的认同和接受。另外,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尽力让学生都能走出课堂,都能走向社会,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机会去观察社会、去思考遇到的问题、去体验实践和去感悟真理,最终达到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升华自己的思想的目的。教师也只有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应用到实践教育中,让广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和发现真理。

最后,积极利用和发挥除校园教育之外的教育力量促进“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切实发挥好家庭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辅助教育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会对子女产生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要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和心理抗挫折能力弱的实际情况,要求家庭积极配合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学校融入到家庭,才能顺利培养学生乐观而平稳的心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学生生活中抗击压力的能力和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

[1]姜德红.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吴千里.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曹震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认同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猜你喜欢
范式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