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毒现象的思考

2013-08-15 00:54赖兰芳陈森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吸毒者冰毒毒品

赖兰芳,陈森林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毒品,一种足以让全世界担心与恐惧的化学品,因其极大的危害性而被列为违禁物品。毒品就像中世纪的瘟疫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横行,让人们“谈毒色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毒品不仅会让个人吸食成瘾,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以及社会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与损伤。成千上万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吸毒人员而支离破碎、苦不堪言;整个社会也因吸毒、贩毒、制毒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陷入困扰甚至危险的境地。毒品理因遏止,然而因其利润十分可观,不少违法犯罪分子仍然铤而走险,使得打击毒品的工作一直很难成功。大量的毒品流通于市,使得吸毒人员的数量不断上升,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禁毒事业刻不容缓。

从近年来国内各大报纸刊物、网络媒体上可以看到,关于吸毒的报道层出不穷,其中关于青少年吸毒犯罪的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吸毒人员的低龄化趋势已经越来越严重。吸毒人群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而青少年吸毒者则是吸毒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因而关注并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传统毒品(阿片类毒品如海洛因、吗啡等)吸食群体没有明显萎缩,数量基本不变;合成类毒品(即K粉、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人群逐年大量增加,其中,青少年主要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目前,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0%,而且他们初次尝试吸毒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6周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青少年吸毒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比较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未成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尝试欲望,加之外界的不良引导与诱惑,因此更容易走上吸毒之路。

二、我国青少年吸毒现象的现状

(一)涉毒范围不断扩大,吸毒人数急剧上升

截止2012年6月,我国累计登记吸毒者逾179万,全国几乎所有的县(市、区)都有吸毒人员,其中吸毒人员在千人以上的县(市、区)314个,均比上年有所增加。[1]加上未登记的隐性吸毒者,实际吸毒人数可能还要多得多。值得关注的是,90年代以来的吸毒人员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是在东南、西南、西北一带,青少年吸毒的现象尤为严重。无论是从涉毒范围还是吸毒人数来看,青少年吸毒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打击整治毒品买卖,挽救吸毒青少年形势严峻。

(二)低龄化趋势明显,女性吸毒人数增加

在众多的青少年吸毒案例中可以看出,吸毒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很多青少年甚至在十二三岁就初次尝毒。这类低龄吸毒者一般都处在成长发育期,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新鲜感,但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很容易在好奇下或者引诱下尝试吸毒。在这类青少年吸毒者中,尽管以男性为主,但女性吸毒人数明显增加,呈上升趋势。很多案例反映女性吸毒者一般都是跟随自己的男朋友而开始吸毒的,多为男朋友教唆和引诱。

(三)文化水平较低,多为无业或流动职业者

据一些调查情况显示,青少年吸毒者中大多数为无业游民,或没有固定的职业。这类人群往往因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等原因而离开校园从而盲目地进入社会。由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再加上家庭的漠视与冷淡,很多青少年开始在社会上游荡,整天游手好闲,生活中缺乏积极的内容,从而成为毒品的易感群体。

(四)群体化、团伙化趋势明显

不同于成人吸毒群体,青少年吸毒群体更倾向于集体化、团伙化吸毒,这是青少年吸毒现象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青少年一般都很讲究“哥们义气”,他们往往是好几个人结成一伙吃喝玩乐,如果这伙人中有一个人吸毒,那么在相互影响与仿效的作用下,久而久之,整个团伙都可能吸毒。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比较喜欢聚在一起吸毒,对他们而言,大家一起吸毒气氛更热烈,更兴奋。

(五)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吸毒场所多元化

随着毒品种类的多样化,市面上流通的毒品越来越多,但青少年吸毒者主要以吸食合成类毒品(即K粉、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毒品,新型毒品的价格相对低廉,种类更是五花八门,群众很难分辨且缺乏警惕性,所以初次被骗吸而后上瘾的人员大量存在。很多青少年因文化水平低,职业不稳定而成为被不法分子骗吸的首选目标。在吸毒场所上,从原来的KTV、酒吧、慢摇吧等娱乐场所扩张到酒店、宾馆、学校等场所,可谓场所多元化、泛滥化。

三、青少年吸毒现象增多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原因

在我国,吸毒、贩毒、制毒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形式非常严峻。2007年,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6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7万名,同比分别上升36.8%、36.3%;共缴获海洛因 4.6吨,鸦片 1.2吨,冰毒5.8吨,冰毒片剂762万片,上升86.4%,摇头丸221万粒,上升3.9倍,氯胺酮6吨,上升2.4倍,呈现出破案数和抓捕数显著上升、新型毒品缴获量明显增多的特点。[2]虽然在公安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破获了一大批重特大毒品犯罪案件,但毒品泛滥的社会大环境还是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其次,各种“灰色场所”充斥在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KTV、酒吧、歌舞厅、网吧、桑拿按摩等娱乐场所甚至遍布学校周围,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点,勾结一些不良老板在其经营的场所贩卖毒品,只要青少年进出这些娱乐场所,就有可能沾染上毒品。再次,我国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健全有效的预防机制。很多青少年对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认知甚少,对毒品的危害也不是很清楚,甚至不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青少年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吸毒者。毒品泛滥得不到控制,“灰色场所”得不到管理,宣传力度得不到加强,使得青少年群体成为毒品的易感群体。

(二)家庭、学校环境的原因

很多青少年走上吸毒道路与家庭、学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专家指出,我国吸毒者不断向低龄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缺陷。[3]

从对吸毒青少年的相关调查中不难发现,不良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吸毒青少年都来自单亲家庭或失亲家庭,缺乏亲人的关心与爱护,生活在没有温暖和爱的家庭,他们心灵上往往都有创伤,企图通过进入社会来寻求“保护”与“温暖”,这类青少年极易被不法分子引诱,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其次,父母本身的劣迹或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也是青少年吸毒、复吸的主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缺陷,也是造成青少年吸毒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打骂甚至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有问题、放错误的学生只是简单的开除,把矛盾推向社会,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法制教育因不列入考试科目而得不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这也是造成青少年毒品知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之一。

(三)青少年个体的原因

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冲击下,少数人的观念和心态发生扭曲,寻求刺激,追求享受,错误地认为吸毒时髦、气派,将吸毒作为炫耀资本。其次,很多青少年对毒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吸毒的危害及对身心、对家庭和社会的伤害完全懵懂无知。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只是因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摆脱不了困境,从而选择用毒品来麻醉自己;更有甚者,只是听说毒品能“减肥”就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四、预防青少年吸毒的对策

首先,要增强青少年自身的认识能力。无论是对毒品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青少年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认知能力。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毒品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提高自身的防毒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择友上也应该选择思想上积极向上的朋友,避免因交友不慎而被骗吸毒品。

其次,注重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作用。一方面,不断强化家庭的基础教育。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洁身自好,远离毒品;多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与个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常生活中,要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了解子女的理想目标和情感需要,努力营造温暖友爱的家庭气氛,使子女在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龙头作用。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将近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学校,应重视法制教育,加强对毒品犯罪的宣传,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也不能漠视与放弃,应该多用关心和爱心让这类学生踏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避免因缺乏关爱与管教的青少年因此接触毒品的可能性。

最后,净化社会环境,构建相关预防机制。首先,要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公安部门应联合各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其次,要加强对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排查监管力度,杜绝毒品的买卖与吸食场所,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娱乐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可开展一系列禁毒教育讲座、法制讲座及图片展览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从而遏止毒品的蔓延。

[1]邓烈兴.青少年吸毒现象蔓延的社会学思考[J].网友世界,2012,(16):25-26.

[2]张雷.新时期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80):26-29.

[3]潘弘.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1):97-99.

猜你喜欢
吸毒者冰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特殊形态的冰毒认定问题分析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