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3-08-15 00:54张少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课程体系大学生

张少兵

(1.合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安徽 合肥 230009;

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民营企业成为了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战略,以大学生为本,不断探讨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建设市场经济。如今创业成为了当前年轻人新的选择,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创新教育赋予了大学生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能更好的弥补我国在技术创新上的不足之处。建设创新性国家,离不开在高校阶段对大学生的培养,因此努力探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成为了高校工作之重。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培育方式较为功利,重在短期实现成功。随着近年来创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创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毕业之时重要的选择方向。高校应该意识到学生的需求,重新考虑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出富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新时代学子。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高校内涵式发展方式与外延式发展相对立,重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外延式发展方式同内涵式相比,更加简单,一般在高校教师人数、教学硬件设备和面积上做文章。这种外延式的发展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培育出高水平的大学生。高校在经历了过去几年跨越式的发展以后,逐渐慢下脚步,开始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内涵式发展,通过内部教育方式的改革,使得高校投入的要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旨在创建有特色的高校文化,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静心学习。首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水平。如今教育理念颇为丰富,高校应该结合自己学校学业课程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一盏明灯,指导着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下,高校应当采取创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组织更多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并且在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第二,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制度和文化的创建。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是一个迸放激情的地方,学术如果受到桎梏,就产生不了创新的火花,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灵活性。内涵式发展重在制度上的建立。制度在构建时应当灵活,既要管理好大学生,又不能束缚住他们。高校制度应当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并且为学术的沟通和交流创建渠道。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离不开高校文化,高校文化的形成也离不开制度的建设。高校文化是高校多年办学以来积累下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好的文化不仅利于制度的实施,且能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引起心灵的共鸣。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与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然研究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必然促使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过去高校只开设了传统课程,对创业课程涉及较少。当创业逐渐走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当创业逐步成为了社会上人人讲述的热门话题,高校开始走向了创业课程培养的新道路。然而创业不仅对于学生是十分陌生,就连学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以前高校创业课程教育的发展比较简单,缺乏创业教育的理念作为课程的指导,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较为随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固定的老师授课,或者授课的老师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的创业经验。除此之外,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仅仅是为了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并没有对该课程的培养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的创业培养无疑是纸上谈兵。现阶段,高校逐步认识到了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在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重新得到了重视,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师资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使得创业教育不简单的只是课程的开设和老师授课,高校逐步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上展开思考,力图重新开辟创业教育的新篇章。高校在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了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学方式展开了研究,旨在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高校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创业教育目的性强,同社会实际接轨较为紧密。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对创业教育的改革,其可行性备受关注。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要想成功完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在可行性问题上做好调研工作,确保体系构建的成功。

目前创业教育所处的高校环境较为浮躁,高校更为重视短期成功,忽视了长期发展。高校老师迫于学术压力,更为关注自己的学术成果,授课已成为了一种形式。当高校老师的职称评级与学术挂钩却与教学质量脱钩后,老师将经历放在自身利益的获取上,使得课堂教学沦为形式。“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作为大学生展现自己理想的平台,近年来越来越背离了比赛创办的初衷。当比赛与物质利益相关联时,创业比赛缺少了真正的创业爱好者,比赛变得更加功利,并且得奖者很少在赛后继续坚持创业大赛的项目,使得创业者数量少之又少。种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高校创业课程建立时缺乏对目标的认定,培养方案较为随意,没有详细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多关注教育的目标,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为了实现可行性的分析,高校可以了解学生们对创业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辅导员谈心等多种方式切实了解到学生们心里对创业这门课程的期望。高校除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标明确外,还应当调动学生们创业的热情。高校大学生年轻气盛,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展望和期待。创业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充满着幻想的。高校学生对创业的迫切需求,使得创业教育有了广泛的听众,不会出现课程开设而无人听课的景象。高校只要能够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上明确培养的目标,同时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大学生们必当踊跃参与到课程中来。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

(一)构建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高校在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时,可以采用全覆盖和分层次两种方式。全覆盖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广度。创业教育课程不应该只针对毕业班学生,应该在每个年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分层次指的是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创业课程。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创业教育应当以创业有关的基础教育为主,目的在于引起大学生对创业的思考。对于高年级学生,高校应当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在对创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后,高校应提供大学生创业的机会,为大学生创业大开方便之门。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首先对创业教育有准确的定位,对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界定。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先把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通过普及和推广,逐步成为高校的必修课。其次,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丰富的创业实践操作平台,为学生创业积累经验。

(二)搭建层次分明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在明确了创业课程教育体系的目标后,应当构建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层次分明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创业的方法,真正学到知识。高校应当对创业课程进行分类为高中低三类,有重点的进行授课。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基本常识等,通过一些基础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到未来就业的形式和对创业有初步的了解。中间课程是对基础课程的巩固,通过较为专业的创业技能培训,旨在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中间课程重在对未来创业专业知识的培养,课程设计以法律、经济和管理为主。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得大学生在未来创业的时候理想和知识共存,在创业这条路上更好的发展下去。高级课程是通前两部分课程相比,在能力的要求上更高,侧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业路艰苦万分,大学生必须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风险应对是高级课程的主旋律,必须培养大学生风险意识。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是实实在在的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的层面。高校目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学生考核仍然侧重期末成绩,导致了大学生对实践的忽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解决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以后,应将重心放在创建实践操作平台。创业实践服务体系,需要得到高校的大力支持,不仅仅通过资金的投入使得一些创业类项目能够得到开展,也需要高校和一些企业达成战略伙伴关系,输送更多在校学子进入企业实实在在的感受工作,积累创业经验。高校也应当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走进企业,感受社会,为以后的创业积累感悟和经验。

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创业教育课程研究,应当秉承内涵式发展的要义,以质量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落实好创业教育这门课程的目标,并且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高校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多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有机会实际接触到创业方面的相关比赛和项目。现阶段高校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更全面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技能,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上提供便利。因此,应当不断探索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其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1]唐文惠.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析——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

[2]陈耀,傅方正.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9,(01).

[3]张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人,2012,(14).

[4]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3).

[5]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猜你喜欢
内涵式课程体系大学生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