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高校女生犯罪心理分析

2013-08-15 00:54李宛锶李永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民办高校犯罪

李宛锶,李永奋

(广东培正学院 法学系,广东 广州 510830)

随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民办高校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所涉及的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率增高的原因,与研究近年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对女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研究开展比较多,成果也比较多,但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1]国内对于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研究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对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一般特征、社会原因、犯罪的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基本属于经验性总结以及一般性理论论述;第二类是实证性的研究,只是探讨了某一种犯罪类型女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并且是对与女大学生犯罪人格有关的某一种因素研究的单维研究。而专门针对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目前基本空白。民办高校女大学生为什么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有何特点?如何形成?怎样预防和减少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在犯罪主体的主观意志上存在着差异,其具体表现有过失犯罪以及故意犯罪的不同心理特征。从现有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多是故意犯罪,一般是以侵害他人财产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主要对象,并一般以财务犯罪、伤人甚至杀人为主要的犯罪手段。

1.贪慕虚荣心理引发犯罪

由于认知能力及辨别能力的不足,在网络信息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变化。不考虑自身条件,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戴名牌高档消费看成时髦,把高档消费和物质享受作为衡量自我成败的标准,以满足虚荣便成为不少女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然而大学生的经济能力几乎无法独立,经济一般以依靠父母家庭为主要来源,而大多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如此,自身客观经济来源的有限性与内心对现实物质的强烈渴求便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而特别是广东民办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各有不同,彼此之间物质条件差距极大,这更容易导致在心理上造成极大刺激。当家庭经济的来源无法满足内心对物质的追求,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正当途径得到实现时,以非法方式及手段获取财物以满足内心对物欲追求的心理便将可能受到刺激。所以,民办高校女大学生贪慕虚荣心理,刺激并最终诱发了其偷盗、抢劫以及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2.情感失衡心理引发犯罪

民办高校女生的情感主要有两类,一是同学朋友间的友情,一是情侣恋人间的爱情。在一个团体中生活学习,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理解,渴望与同龄人建立真挚的友谊,但女大学生又同时有着自我封闭的倾向,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部分女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恶性竞争。不愿交流以及不善沟通而造成的误解甚至冲突时有发生。由于同学间缺乏沟通,相互了解不足,导致误解猜疑往往藏在心里,甚至怀恨在心,常常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满,进而引发人际冲突,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杀人犯罪。女大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浅,心智未完全成熟,心理波动大、易冲动,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因感情问题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陷入恋爱中的女大学生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情感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而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或会伤害自己,或会产生报复心理伤害他人,导致犯罪。

3.自卑偏激心理引发犯罪

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做出否定性和过低评价的心理反应。民办高校女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相较公办高校学生,更渴望被尊重和实现自我,可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容易受到挫折,从而又很容易表现出怀疑自己以及否定自己的自卑心理,这种挫败感及自卑心理便使其回避与人交往,以至开始陷入自我封闭之中,并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总是容易对别人的言语产生误解,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容易产生猜疑心理。而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便容易产生自尊与自卑相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疏导以及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心理障碍,厌恶他人尤其是周围的同性,刺激了报复心理,容易采取暴力等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犯罪。

4.异常心理引发犯罪

民办高校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状态特征是正迅速走向成熟却仍未完全发展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自身控制能力差,对事情欠缺考虑,对世界充满希望但又容易因各种挫折而产生恐惧感。民办高校中,有焦虑不安、恐惧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为数较多,而尤以女大学生为甚。而由于学校乃至家庭对异常心理问题的警觉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及时适宜的治疗,从而发展成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感受及情绪体验都是消极的,当这些消极心理及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导致恶性情绪的发作,从而导致犯罪动机的产生,甚至最终诱发犯罪。

二、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是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作为大学生群体一部分的民办高校女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处于特定生活环境中的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在其生理以及心理发育过程中,也有可能形成独特的心理因素。故此,对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既要考虑其共性的一面也要考虑其个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找出民办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掌握民办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

1.物欲过分追求致价值观偏离,应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物欲需要的膨胀与偏斜。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由犯罪动机引发的,而犯罪动机的产生则以需要为核心,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需要最主要的就是膨胀的物质需要,这是侵财犯罪的主要动机。追求高消费、追求享乐是目前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当中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而居民办女大学生犯罪首位的是盗窃行为,这与这些女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由于追求高消费,追求享乐,当父母家庭的经济来源无法满足物欲追求的需要时,便产生了盗窃的动机。需求动机的引发,进而产生盗窃、抢劫等行为,构成犯罪。

针对民办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引导民办高校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大学生认识到,大学期间,真正的追求应该是科学文化知识,真正的任务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特别在新生入学时候,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学校要营造积极的健康上进的校园文化,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兴趣与爱好,树立积极的人生追求;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民办高校女大学生抵御社会不良诱惑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端正的品德意志,形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坚强品格。

2.认知偏差致情感控制能力不足,应加强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及生理发展未完全成熟,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特别是情绪控制能力不强。而相较于民办高校的男生,女大学生往往人际关系圈子较窄,情感更容易投入,更易于较真,而在情感交往中,却因为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往往会因为发生的小问题,导致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甚至走极端。而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处理情感方面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冲动,而不能理智对待。同时,青春期女大学生支配性心理极强,这便导致其产生驾驭他人的心理,特别是对同性,期望自己在女生里具有地位,成为女生中的中心,要求其他人都要顺从其意愿。而当遇到不顺或挫折时,便会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从而出现一种愤怒的情绪甚而产生报复心理,最终导致犯罪。

学校可根据女大学生认知及情感的特点,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与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2]而对于个别心理障碍表现较为严重的女学生,则开展个体咨询,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这对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3.自卑敏感致承受力差,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民办高校犯罪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是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最早诱因。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和家庭人际关系的缺陷往往对大学生不良个性的早期形成与犯罪心理的产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女大学生尤甚。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使女孩子的某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女大学生形成冷漠、自卑、放纵的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性格,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这些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防止日益增加的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女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心理承受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测评估、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各个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3]

[1]梅传强.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韦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民办高校犯罪
Televisions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环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