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中外籍教师合作现状调查

2013-08-15 00:54张宝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教日语教研

张宝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为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日语专业都非常重视日籍教师(下称“日教”)的招聘。但从张奕(2005)等文章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缺乏沟通,大部分高校的外籍教师与中国英语教师是截然分割的两部分。那么中日籍教师间是否也如此呢。本文对河南省高校中日籍教师合作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设计

目前河南省已有约20所高校先后开设了日语专业。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专业负责人版、中日籍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是综合型的,开放型问题多于封闭型问题。除了日语专业的基本信息外,问卷内容集中在中日籍教师的课程分配情况、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三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

专业负责人版回收12份,中日籍教师版回收49份(中教35份,日教14份),学生版(大三学生)回收57份。接受调查的12所院校既有重点院校,也有含三本在内的普通院校。在对封闭型问题进行统计、开放型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

(一)各高校日语专业的基本信息

除两个老牌院校外,日语专业都设立于高考扩招以后。日教所占比例平均值为21.67%,略高于中国所有日语教学机构中以日语为母语的教师所占的平均比例(15.9%)。日教与学生的师生比平均值为1:99,日教资源相对短缺。

(二)中日籍教师的课程分配情况

首先,关于中日教担任的课程。中教目前担任的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泛读、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课程。这与学生的期待基本一致。学生眼中理想的中教课堂是能用日语授课、偶尔加入中文解释,用活泼有趣的方法精讲语法、分析句子结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适时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导入音频或视频,并能在课堂上加入学习方法、就业等各方面信息。日教主要担任的课程有日语口语、日语写作、高级日语、日本概况等,这与学生的期待也基本一致。学生眼中理想的日教课堂是讲课有条理,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张口说日语机会多,不仅能学到课本知识,而且能补充关于日本、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知识,信息量大。中日籍教师对目前所分配担任的课程基本满意。

第二,关于中日籍教师所担任科目的调整意见。在中日籍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中,调查了中日籍教师间任课教师相互调整效果将更好的课程及原因。日教普遍认为与口语相关的课程应由日教、与语法相关的课程应由中教担任。也有一名外教提到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还不懂日语,日语口语课由中教担任较好。中教中有不少老师提到应把高级日语、日语口语和日语写作由中教担任调整为日教担任。而学生意见主要集中在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本概况、日语听力和日汉互译上。大一的基础日语课有7名学生主张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大二基础日语课有5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日教担任、9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大三大四高级日语课有3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日教担任、有6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中教担任、有13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日本概况课有5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日教担任、有8名同学主张应调整为中教担任、有15名学生认为应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日语听力课有10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日教担任、有6名学生主张应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有6名学生主张日汉互译应由中教担任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

在专业负责人版问卷中,收集到了各高校中日籍教师担任课程调整情况及原因。有两所学校把日本文学课由日教担任调整为中教担任,原因是外教讲得太高深,学生听不太懂。一所学校把高级日语课由中教担任调整为日教担任,原因是日教担任信息量大,对学生的听说水平有帮助。一所学校把一年级的基础日语课由中教担任调整为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以探索更有效的日语教学法。一所学校曾在外教不够时,把一二三年级的日语口语课调整为中教担任。还有一所学校曾把一年级的日语口语课由中教调整为日教担任,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习标准日语发音。

(三)中日籍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分工合作

为了弥补日语环境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都在努力开展日语课外活动。据中日籍教师版问卷,目前各高校日语专业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日语演讲比赛、日语角活动,个别学校也有举办日语演剧比赛和俳句比赛、日本文化节活动。较其他专业,显得数量有限、形式单一。在这些活动中,中教主要负责安排会场、鼓励学生参加、做比赛评委等。日教主要负责比赛选手的稿子或剧本的修改、发音指导、做比赛评委等。日语角活动中,多数高校都是中教负责组织,日教直接参与。

据学生版问卷,各高校学生在课外时间与日教的交流不是太频繁。只有3名学生用了“经常”这个字眼,而超过70%的学生在回答时使用了“无”“不怎么”“不太”“不多”“有时”“偶尔”“很少”“一定”等消极修饰字眼。回答“交流”的同学与外教的交流也仅限于与外教共餐、举办班级活动、日语角活动、到老师家做客等频率不高的活动。

在课外,学生希望日本外教做他们的朋友,多组织活动,增加交流机会,在帮助大家提高日语听说能力的同时,多向大家介绍日本的各种文化、礼仪、日本人的现代生活等,加深大家对日本的了解。学生也希望中教能做大家的朋友,多和大家互换心得,在学习上给予大家指导的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分析解决生活上的、毕业出路、人生道路等方面的困惑,让大家少走弯路。

(四)中日籍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

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因此高校都要求各个教研室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据调查,12所高校中,除两所高校平均一学期召开一到两次中日籍教师在内的教研活动外,其他高校均未开展此类活动,日教不大参与或完全不参与教研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多数日教仅仅与专业负责人有一定的交流,与其他普通中教缺乏交流。

中日籍教师回答者在开放型陈述中均表示中日籍教师间有必要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学习。但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上,觉得“无必要”的日教认为:用日语开会有困难、需要交流时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流、需要交流时直接找某位教师就可以了、所有中日籍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就足够了等。觉得“无必要”的专业负责人和中教的原因有:平时有什么事,直接通过邮件、飞信或手机短信就可以通知了、平时不需要,有特殊事时组织即可、讨厌开会、偶尔开就足够了、以前实践过,很多人一起商量事情往往没啥效果等。若组织教研活动,希望就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情况及学生活动安排等方面进行研讨。

(五)中日籍教师的建议

中日籍教师的分工合作直接关系到日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问卷最后就“为了中日籍教师更好的分工合作”调查了三方的建议。

作为日语专业负责人,准备采取的措施有:中日籍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增加见面机会;课程表贴办公室,互相了解彼此任课情况;明确分工、并要求分工协作;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同一门课程,加强合作;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增加交流等。

作为中教,今后想发挥的作用有:把课上好,把语法等基础知识好好地交给学生;为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多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日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做学生的朋友,解决学生的困惑等。中教希望外教发挥的作用有:更加负责;发挥日语母语者的优势,多组织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为学生创造日语环境;带学生认识现代的真正的日本;向中教介绍日本的教学方法、日本的风俗习惯等、在科研上能够给中教以帮助;和中教一起加强合作,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

作为日教,今后想发挥的作用有:从基础教好日语;交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日本和日本人的宣传介绍者;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等。

学生们的建议有:多聘请日教;增加日教担任科目;希望中日籍教师间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希望个别日教更加负责;希望老师改善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更好,不枯燥;希望老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交流平台等。

三、中日籍教师分工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课程分配上的问题

首先,不少学生期待调整中日籍教师所任课程。虽然目前中日籍教师所担任的科目与学生的期待基本一致,但在进度较快的四年学习中,同是零起点的学生的日语程度逐渐出现参差不齐,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多样化。尤其在高级日语、日本概况、日语听力等科目上,在中教担任的高校,从能够增加日语输入、锻炼听说能力,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日式思维的角度考虑,不少中教和学生比较理想化地主张应该调整为日教担任。但在日教担任的高校,部分学生也提出应该由中教担任这些课程,或者中日籍教师共同担任。

第二,学生对中日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在学生版问卷中发现,目前的中日籍教师课堂离学生的期待有一定的距离。中教对重点语法、词汇和知识点讲解得很清晰,但很多中教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很少,且很少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而日教,则因日本人含蓄内敛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课堂不像众多英语母语者外籍教师那么活跃。另外,日本外教大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学理论缺乏研究,授课内容不系统,过分依赖教材,甚至出现了口语课上只领着学生读范文的课堂,学生感觉单调乏味。

(二)课外活动中的问题

首先,中教、日教和学生间缺乏交流。据调查,中教每学期平均有两到三门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科研压力,且多数为女性,上完课后就回家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最大极限地发挥外籍教师的优势,各高校往往对外籍教师的课时要求高于中教,日教每周课时在14-18小时左右,且担任科目一般都在两门到四门之间,结果很多外教疲于备课上课。而学生要在4年内完成从零起点到可以直接运用日语工作学习的跨越,学生生活非常繁忙。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三方彼此欠缺交流。

第二,中教很少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除了担当比赛活动的评委外,中教在学生活动中常常充当安排会场、日语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很少真正地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中教的参与,学生们对能否完全领会日教的意思没有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焦虑感,也就不愿主动与外籍教师交流了。

(三)教研活动中的问题

中日籍教师很少一起参加教研活动。虽然多数中教和日教都认为有必要交流,但实际上针对学生情况等问题进行的交流却不多。日教从业时间不确定,面对年年都在不断流动变化的外籍教师群体,中教慢慢对他们失去兴趣,只是把他们作为单纯的“同事”看待,除了偶尔请教一些日语问题外,感觉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沟通的事情。而日本人集团主义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经常与同是日籍教师的本族老师交流。

四、结 论

本文对高校中日籍教师分工合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日籍教师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课程分配、课外学生活动及教研活动等方面,中日籍教师的合作情况都不太乐观。中日籍教师间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契机,结果形成了两个极少相交的圈,即中教圈和日教圈。日教资源短缺,中日籍教师间又缺乏合作交流,这必将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造成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1]陈琦.浅谈中外教师互相借鉴对外语教学的促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2]张奕,王健.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

[3]朱风云.人——文化的生物——论英语教学中外教与本土教师的合理搭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

[4]朱金花.发挥中外教师特长,提升外语综合素质[J].外语界,2006,(5).

猜你喜欢
中教日语教研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 WITHERING FLOWER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与不教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