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堂纪实课例评析

2013-08-15 00:44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庄德志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课例牛顿

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庄德志

3位教师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他们所在学校办学条件、学情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很大区别,对《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上法也不完全一致,但都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思路展示,对效果较好的方法值得广大物理教师借鉴。本节课3位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不同。牡丹江农管局机关子弟校麻晓维老师运用“玩中激趣——方法导航——引领探究—总结归纳”的模式贯穿课堂教学。甘南县查哈阳乡中学李金良老师运用“设疑——探究——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讷河市第三中学丁万里老师运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体验收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怎样导入会更好

课例(1)导入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快乐,玩中发现问题,玩中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个做法是值得同行学习的。课例(2)通过链接生活、巧设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也是全省物理教师非常重视的常用方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例(3)通过媒体展播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后导入课题。设置的情境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为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解决物理问题做好了铺垫。这个办法我认为是值得学习的。

二、怎样把握教学思路才有效

本节课要以“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主线,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上,学习科学研究常用的理想实验的实验方法。在牛顿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3个课例来看,其中课例(2)的思路更为明确。

三、怎样处理重点更合理

从生活实际为基础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然后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科学家的观点强化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例(1)和课例(3)虽然都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但没有课例(2)做法鲜活生动。

四、怎样突破难点最可取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课例(3)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此外,怎样进行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怎样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本节课也都充分体现了出来,望物理教师结合同课异构的教学改革思想加深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我省物理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课例牛顿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牛顿忘食
课例
风中的牛顿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失信的牛顿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