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主人公看现代都市人心灵成长

2013-08-15 00:44安玉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都市人村上春树困境

安玉萍

(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其作品自1979 年问世以来,一直广受世人好评。村上作品中之所以为大众喜爱,与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现代都市人的共鸣感有不可分割的作用。具体而言,作品中通过主人公从困惑、迷惘到寻找、确认的心路历程对迷茫的现代人有一定积极的引导作用。体现着人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生存和生命本质的探索。

创作于1992 年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以下简称《国》)可以说是一部有关成长的的小说。作品围绕“我”和三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按时间轴展开。小学时同是独生子的“我”和岛本交往很多,关系密切,但后来因为“我”搬家升学而被迫终止。高中后“我”和同学泉成为恋人,但因她性态度上的保守,“我”和她的表姐偷偷发生了性关系,因此分手。三十岁时“我”和有纪子结婚,并在岳父的帮助下开了两间酒吧,过上了表面平静、幸福的生活。但相隔十八年后岛本突然再次出现,两人费尽周折共度一晚之后,岛本永远地消失了。“我”不得不回归现实,并决心重新来过,但是对于未来却并没有信心。

可以说《国》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写实主义小说,融合了自我的成长和忏悔式的告白。村上本人与主人公“我”拥有诸多相似之处:从社会成长环境看,共同经历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参与过“全共斗”(即1968 年-1969 年发生在日本的学生运动)的大学潮,体验着高度发达的物资社会下的精神空虚;就个人方面来看:同样是独生子,同样经营酒吧并酷爱爵士乐,同样与集体绝缘,喜欢单独行动、不依附任何政治体制。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而认定村上春树就是主人公的原型,但我们有理由认为“我”的心路历程一定程度映射出村上春树本人的人生态度,本文将通过《国》的主人公来窥探作者村上的生命态度。

一、心灵深陷困境 村上春树作品中关于现代都市人的烦恼最为突出的表现即是现代都市人内里精神的无归属感,甚至可以说这成为了村上所创作的都市小说①的代名词。《国》的主人公“我”同样极度缺乏内部精神的存在感,他生活在物质丰盈的大都市却难以找到精神的归依。

“我”的生活看似如此完美:东京有两家兴旺的爵士乐酒吧,箱根有一所幽雅的别墅,温和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可以说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但内心却是缺失的,作品曾多次的提到“不完整”。这种缺失并没有被物质填补,反而因物质的丰盈而加剧。所以“我”一直在极力的寻找,找寻那个在这个世界里不能得到满足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理想世界。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推测“我”的这种缺失感,与年少时的经历有关,尤其是同岛本的朦胧情感有密切关联,以致对岛本的思念占据了整个作品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不妨认为相对于现实世界,岛本更是作为彼侧世界的幻影而存在。作品中“我”与岛本的关系,跳出常规爱情浪漫、缠绵的成分,村上把这种爱情提升为一种人际关系,结合情感发展写出了“我”在爱的过程中的自我独立与成长等问题。

作品通过故事人物的经历带给我们思考。意在让我们有勇气重新审视、认识自己,找到自我并且坚持自我。村上针对现代人的自我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存在、重视自我需求,积极地面对和处理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二、对困境的解读 村上春树1949 年1 月12 日出生于日本的古都京都。这个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世代”。(即1947 -1949 年战后大量出生的一代)他们在大学时期参加了被称为“全共斗”的学生运动,但最终是以被镇压而告终。但这种政治斗争结束之后的无力感也深深地影响了这一代人。另外,日本此时从工业社会逐步过渡为后工业社会。与之相适应的后现代文化也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价值观。随着现代化进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渗透,竞争与压力的增大,多元化观念深植人们心中,尤其凸显在对现代人心理层面的影响。《国》中就反复提及“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抹杀了人的人性将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商品化,是一个充斥着糜烂的物欲和金钱的腐臭味的社会。置身其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孤独感和空虚感的漩涡之中而不能自拔。

具体到作品中,《国》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而展开。在这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经济与精神的发展失衡,追求物质享乐带来短暂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内心深处更多的困惑和迷惘。从作品人物形象看来,“我”一方面接受岳父的资助,辞掉出版社的工作,开了爵士乐酒吧,过着“无可抱怨的幸福生活”。同时,在精神上因“全共斗”的影响,难以接受资本主义式的盈利方式,并声称有“罪恶感”。对资本及资本主义或者说现代社会某些方面既抵触又无法完全排斥的复杂心理和无力感可以说是村上作品人物真正的困境所在。

村上春树体恤到了现代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裹挟的状态和心灵上的困境。通过作品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市青年心灵深处的失望和无力、忧愁和感伤传达给广大读者。作品中困境的提出和探讨,适宜大多数现代都市人的普遍感受,会使广大读者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并引发强烈的灵魂共鸣。村上提出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一种对青春迷失的反思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同时体现出他作为作家的一种拯救和尝试。

三、竭力挣脱困境 岛本可以说是“我”过去生活中所有梦想和希望的所在。一直以来“我”体察着自己的“缺失感”并追寻着能摆脱困境的理想之境,而岛本是通往理想之境的唯一突破口,但在箱根一夜后岛本消失了。岛本的消失意味着“我”迄今为止所有理想的破灭,但是作品没有终止于幻灭,而是迈向新生。小说最后,在一只强有力的手掌的推动下“我”带着不安和些许期许迎来新生的世界。选择了活着,选择了现实,选择了回归妻女,尽管“我”依然迷茫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之前一直在追寻“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风景,最后却发现得到之日即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是消失的过程。承受其对身心的蚕食之后,最终决定结束精神的流浪,真诚地回归现实世界。朝着未知的未来,背负着自己的脆弱,勇敢地向前走去。

这种回归的契机实质上是主人公的心灵从虚幻到现实的转机。所谓的契机,具体就存在于生活中,“我”敏感感受着心灵的褪脱,看着自己成长的伤口结痂愈合,也许曾经迷茫时岛本是唯一的心灵港湾,但接受岛本消失的事实,同时意味着自我力量的觉醒。因而坚持和找寻的过程,实则就是摆脱困境的过程。在情节发展上,则体现为代表幻境的岛本的消失,留在现实的“我”承受着曾经的理想的破灭,最终接受的现实回归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透过作品,村上传达不仅仅是现代人的孤独和无助,更是经历过这样的孤独和无助之后心灵的成长,是挣脱虚无之后更真实的人生。作品情节的推进就是主人公精神的成长历程。村上文学温存地引导着现代都市人的复归,让读者从忧郁、灰暗、颓废的文学氛围背后看清诸多人生的本质问题。作家把对孤独、自我、价值观、爱情等的审视和观照融入文学作品里,带给我们思考和体悟,为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我、确立完整的自我存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注释:

①最早的村上文学评论者川本三郎在《都市中的作家们——以村上春树和村上龙为中心》(1981 .11)一文中给村上文学戴上了“都市文学”的帽子。

猜你喜欢
都市人村上春树困境
长大的瞬间
Kiss and Ride
困境
爱自己 你做到了吗
《向北方》中的压抑空间及都市人困境表征探析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