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雨中的猫》谈女性对男性说“不”

2013-08-15 00:44傅冰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冰山海明威旅馆

傅冰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高州师范学院,广东 高州525200)

马尔克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给人印象最深的作品是《雨中的猫》和另一篇写打猎生活的短篇小说。其实,每一个真正喜欢海明威的读者,都会越过一般人耳熟能详的《老人与海》,看看这位天才作家还写了些什么,以及写到什么程度,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雨中的猫》讲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在旅馆里,和旅馆老板、女招待之间发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小说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洗练,由第三人称叙事者展开叙述,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深层关系未加任何交待和评论,就连修饰性的形容词也很难找到。作品这样简约的叙事风格正是验证了海明威关于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是极其庄严雄伟的,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有人说如果把冰山原则放在文学中,可以这样理解:文字和形象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是小说的客观叙述,而那深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才是耐人寻味的八分之七,是文学的情感和思想,是文学作品留给读者多角度的猜测和无限的遐想。《雨中的猫》正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写作手法的极致表现,因为它给不同的读者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解读该故事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这也是海明威小说魅力持久的原因。

在故事中,猫是把美国夫妇、旅馆老板、女招待这些人物联系起来的纽带。猫也是揭示美国夫妇之间的爱情婚姻生活实质的重要桥梁。若一目十行地看,这篇小说毫无动人之处。一对由美国来意大利旅游或度假的年轻夫妇,在一个下雨的下午,待在旅馆里无所事事。妻子从房间的窗子向外眺望的时候,发现有一只猫正躲在楼下花园里的一张桌子底下避雨。她忽然产生想要一只猫,想把这只猫抱回房间的冲动,于是对她丈夫说她要下楼去把这只猫抱回房间来。她的丈夫此时正躺在床上看书,妻子便自己下楼去抱那只猫。途中经过旅店老板的办公室,老板礼貌地起身向她鞠躬致礼,并随声附和她对雨天的抱怨。雨下得更大了,正当这位妻子站在饭店门口判断那只猫所在的位置,考虑如何穿过雨中的院子去找那只猫的时候,猫不见了,这位妻子在失望中回到房间里,但是她想要只猫的愿望却愈发强烈了。她的丈夫依然躺在床上看书,就在妻子望着窗外黑下来的天和院子里亮起来的路灯的时候,有人轻拍房门。来人正是那位女侍,她抱着一只大花猫,说:“对不起,是老板要我送来给太太的。”

故事的线索是“发现猫-寻找猫-得到猫”,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乍看似乎一目了然,没有什么枝枝节节,故事情节看似平淡无奇,单调乏味,但读者却能感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简单的故事里好像有点什么东西,似乎对读者缺少了交代,特别是文章的突然结束(zero ending),把读者悬在了半空,隐隐约约感到文章似乎隐藏着一些让人感到有些惆怅,有些迷茫的东西,吸引读者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回味和思索,如同咀嚼青橄榄般越到后头越有滋味,正是这种“交代欠缺”才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欲望,读者不得不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去探寻作品的深层含义,去挖掘藏在冰山下的暗流涌动,可见,海明威小说的文字含蓄隽永,意蕴深远。

小说一开始描写的是一幅色彩鲜明景色优美让人心醉的风景画,紧接着却给我们呈现一幅与之相反的阴郁的画面,显然想暗示这对美国夫妇过的是外表风光(即物质生活富裕),而两人的爱情世界却呈现出苍白死灰的色调,是一种冷漠疏离、表里不一的状态。显而易见,两人的爱情貌合神离,形同陌路,他们的矛盾虽然未彰显,还有交流,但实质上却感受得到他们之间的不和谐、不平等,他们之间存在着无形的隔阂,根本无法实现心灵上的沟通。美国太太因外面下雨而在旅馆百无聊赖。她丈夫在床上看书无视她的需求。她在旅馆里呆着,觉得自己在丈夫眼中如让人熟视无睹的空气一般可有可无的,一直蜷缩在窗外的桌子下面躲雨的猫引发了她的兴致。猫的出现使她感觉到被需要,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遗憾的是这位美国妻子却没有勇气直接对丈夫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因此下去抱猫是这位妻子用来打破这死寂、尴尬气氛的最好借口,也希望借此引起丈夫对她的注意和关心。她的丈夫听到妻子要下楼去捉雨中的猫,嘴里说着愿代表妻子去,人却躺在床上不动。妻子也没有进一步提出要求,只是自己下楼去抱那只猫了。当她发现猫不见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大失所望,呼喊着:“啊,我多么想要它,我要那只猫”。这只猫是美国妻子的精神寄托,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只好用这只猫来代替心中的诉求。现在猫不见了,她感觉到好像是自己整个精神世界落空了,她失望地回到旅馆看到丈夫还在看书,但她想要只猫的愿望却愈发强烈,实际上是希望得到丈夫的关心、了解、交流的精神需求更迫切了。可是她的丈夫依然无动于衷,只管自顾自地看他的书,这时美国妻子还是压制了自己心中的实际所需,只是一再地说:“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想要只猫。”而她的丈夫还只在看书(也许,他并不是真正在看书,只是无视妻子的话语和感受而已)。她只好顾左右而言它,说她不仅想要一只可以任由她抚摩的猫,还想要很多她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她想把她的短发留长,然后在脑后梳成一个发髻;她想有一套银制餐具,想在吃饭的时候点上蜡烛,等等。但是她的丈夫却让她“闭嘴”,让她找点儿什么读读,随后又自顾自读他的书去了,妻子的满怀热情被当头浇了冷水,她的内心是何等的失望、孤独啊,可是妻子依然没有只言片语指出丈夫对她的冷淡、漠不关心和自私,没有指责过丈夫的不是,没有对丈夫说过一个“不”字。这一切都只能禁闭在自己的心里,压抑得让她无法自我排遣,最后只好变成竭斯底里的呼喊:“总之,我要一只猫,”她说,“我要一只猫,我现在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只是丈夫不再听她说话,他在看书。

妻子人在寻猫的过程中经历了希望、失望和破灭三个阶段。最后,只得求助于幻想来逃避孤独,暂时忘记婚姻危机带来的痛苦。她也有她内心的追求与渴望,她渴望被人尊敬,用自己喜欢的银餐具吃饭、穿新衣服、留长发。这一切都是一个正常女性心中所渴望的,而丈夫的控制和店主的态度使她想冲出压迫而去寻找真正的自我。毋庸置疑,妻子是借助寻猫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找寻心灵的寄托,追求人间的真善美;希望通过找猫,引起丈夫对自己和生命的热爱,唤醒他的良知和责任感。但结果却是让妻子的幻想以失败告终。这过程中,妻子自始自终没有对她的丈夫的话回答以“不”,从没有与丈夫有过正面冲突的较量,而是一味地忍让,却并没有换来自己处境的丝毫改变。这正是两性相处中女性从不对男性说“不”的可悲之处。

这位美国妻子在探索、寻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她始终不敢正面否定丈夫的意思或意见,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做出一个个让步,以此期望丈夫能良心发现来关心她过问她,殊不知她的丈夫明明知道她的需求,就是装聋作哑不予理睬,一副高高在上的男权主义。充分地体现了丈夫的霸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丈夫从来不会理会妻子的想法和话语。这位女主人公的命运正是见证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的弱势,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在两性相处时越不敢说出“不”字,就越让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又反过来更加剧女性的弱势处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女性要在男权社会中争取男女平等的地位,就应大胆地对男性说“不”,否则,女性就不能觉醒出真正意义上的与男性平等的意识。只有敢于对男性说“不”,才能标识自己作为女性的真实存在。

猜你喜欢
冰山海明威旅馆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松间小旅馆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闯入吸血鬼的旅馆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