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解决新生适应问题中的作用研究

2013-08-15 03:50田媛媛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适应大学新生

田媛媛

摘 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重点之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引入小组工作这一专业的方法来介入和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并且通过实验法有效地证明了小组工作在大学新生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组工作;大学新生;适应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16-02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环境适应性问题、学习问题、自我认知的矛盾、人际交往的困难、对未来期待的困惑。经调查发现,“有16.8%的大学新生认为最烦恼的问题是对环境不适应,感到孤独和寂寞;54.4%的新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学习上不适应,心理压力大;还有28.8%的新生认为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不适应,感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中学里那么融洽”。这些问题使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一、文献回顾

经查阅文献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非常丰富,可见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是针对问题的类型、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比较早的研究是湖北大学的吕素珍和程斯辉于2003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他们认为“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而费卫在适应性问题的分类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即“上网时间的侵占和晚上睡眠时间的减少使得学生们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宅男宅女增多,体能下降、‘郁闷和‘迷茫情绪增多”,这一现象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出现的新的适应问题,在原因上费卫归结为“高考制度和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成人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就业压力”三点;2009年12月,刘猛发表了文章《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对策》,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了心理的重要性,他主张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还是一个新名词,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不完备,在实际应用领域存在很大的空白。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论证小组工作在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希望通过实验研究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希望为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更加积极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假设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小组工作对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作用”。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问题将自变量定义为“小组活动”,则将因变量设定为“大学新生适应”,所以因果关系假设就是“小组工作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有积极影响”。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以天津师范大学2011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从该班级中随即抽取30名学生,然后再从中随机抽取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剩余的15名学生作为控制组。

在实验组的15名学生中,男生占3名、女生占12名;其中有8名来自市区(天津市3名、哈尔滨市1名、呼和浩特市1名、太原市1名、成都市1名、重庆市1名),7名来自郊县(天津郊县4名、山东省郊县1名、贵州郊县2名);并且在这15名学生中独生子女9名,非独生子女6名。而在控制组的15名学生中,男生占4名、女生占11名;其中有9名来自市区(天津市4名、哈尔滨市1名、沈阳市1名、包头市1名、郑州市1名、贵阳市1名),6名来自郊县(天津郊县4名,福建省郊县1名,新疆郊县1名);同时在这15名学生中独生子女9名、非独生子女6名。通过被实验者的基本资料发现,两个组的学生在性别和籍贯上的差别不大,并且在独生子女比例分配上完全相同,因此所选的这两个组的学生具有可对比性,符合实验要求。

(三)实验的实施进程

实验共选取了五个不同的主题,然后根据每个主题开展了一次小组活动,每次活动持续两个小时左右。整个实验为期两周,即每两天进行一次,目的是中间空出一天供案主思考和消化。

在实验活动最后的评估总结环节,发给每位成员四张笑脸卡片,让他们围绕着“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心理适应”这四个方面写下自己通过参加这两周的小组活动而发生的改变或得到的启示。

三、实验结果的测量和分析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应用了公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F=(实验组后测成绩A1—实验组前测成绩A2)—(控制组后测成绩B1—控制组前测成绩B2)”。当得数为正数时,证明小组工作对新生适应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当得数为零时,证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产生作用;当得数为负数时,说明实验产生了负向作用。

(一)小组工作对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方面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关于“生活适应”题目的调查中,实验组前测的平均成绩A11=14.2,后测的平均成绩A12=17.4;控制组前测的平均成绩B11=13.7,控制组后测的平均成绩B12=14.9,可得F1=2,可见小组工作对改善大学新生在生活上的适应是有积极作用的。在对调查资料的进一步详细了解中还发现,实验组在进行实验后对生活环境、集体生活、作息时间上的平均满意度都有所提高,可以进一步得出小组工作在加强大学新生的生活独立能力、适应集体生活方式和对大学作息时间的掌握和适应上是有帮助的。

(二)小组工作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方面的影响

在关于“学习适应”的调查中,实验组前测的平均成绩A21=12,后测的平均成绩A22=15;控制组前测的平均成绩B21=13.1,控制组后测的平均成绩B22=14.3,则F2=1.8,说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帮助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适应也是有作用的。其中在实验组,有84.37%的学生在经历了该小组活动后表示他们的学习规划比参加活动以前更加明确了,有65.46%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提升了对专业的兴趣,有43.50%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以前有所增加。

(三)小组工作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方面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实验组前测的平均成绩A31=10.1,后测的平均成绩A32=19.7;控制组前测的平均成绩B31=11.3,控制组后测的平均成绩B32=15.3,所以F3=5.6。由此可见,小组工作在提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社会学理论通常认为“个人的就是关系的”,小组工作正是一种利用小组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相互支持来达到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的,其本身就给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建立关系的空间,再加上活动内容上的一些针对性,比如如何融洽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主动与人交流等等,使得小组工作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四)小组工作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方面的影响

在最后关于“心理适应”的调查中,实验组前测的平均成绩A41=11.2,后测的平均成绩A42=16.4;控制组前测的平均成绩B41=11.1,控制组后测的平均成绩B42=10.9,因此F4=5.4。结果证明,小组活动在改善大学新生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方面也是较为有效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了两周的时间之后,实验组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评价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控制组学生的评价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这反映出了心理适应的独特之处,在上述中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地或多或少地提高其适应性,更确切说是一种习惯性和对接触人群的亲密性;但是心理状况与之不同,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就很有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体验了第五单元的关于“自我认知”和第六单元关于“减压”的活动后,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认识,其中87.8%的同学提升了对自信心,正如学生王某在活动结束都分享说:“上大学以后,我发现身边同学都非常有才,有的会唱歌,有的会乐器,有的会书法,而我一样都不会,有一段时间里很失落、很自卑。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了一个一直被我忽视的自己,我看过很多书,我喜欢运动,而且还有你们这么多人说喜欢我,我很激动,顿时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66.4%的同学对未来的信心值上升,这也说明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今后发展方向的确立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还有90.7%的同学表示在这次小组活动中学习到的减压技巧在缓减心理压力上是很实用的。

四、小结

总结以上的分析,得出小组活动对提高新生适应能力的总值F=F1+F2+F3+F4=14.8,说明实验的原假设成立,即小组工作在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上是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的。小组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强调的是相互作用和案主自身的发展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中找到更加适合案主自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小组工作不单单是心理治疗,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都要进行一次心理问卷调查,然后对个别同学展开心理咨询服务,并且在以往关于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中,更多的关注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心理咨询是一种“医生——病人”的关系,一方面使得接受治疗的同学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一种恐惧感,另一方面医生的权威地位往往使得案主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此外,对心理问题的单一性关注,就会使得很大一批存在适应障碍的同学被忽略掉,从而不能及时地得到有效的帮助。小组工作中不存在身份上的权威,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潜能的,这样就很容易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小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案主的自身情况来灵活地设计方案。在解决大学新生适应的问题上,小组工作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来设计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并有效地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费卫.大学新生进校初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2).

[3]刘猛.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6).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适应大学新生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