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针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27 06:58云国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蒙医血管性脑血管

云国强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防疫站,内蒙古 包头 011900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ai,VD)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常见老年性痴呆,是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1]。随着我国社会日益老年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尤其重要[2]。本研究旨在评价蒙医针刺疗法对VD的治疗效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进行有益的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5.08±4.34岁,按就诊的顺序排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55~74岁,平均62.9±5.4岁,病程0.7~9年,平均4.6±1.7年,受教育年限3~18年,平均8.67±4.31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8~77岁,平均59.5±4.5岁,病程0.6~8年之间,平均4.1±1.9年,受教育年限2~19年,平均9.05±3.9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IV)痴呆的诊断标准[3];Hachiniski缺血评分≥7 分[4];并进行详尽的精神检查、躯体功能检查及CT或MRI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病的表现。

1.3 排除标准 假性痴呆、AD患者及其他类型的痴呆、严重的精神症状意志不能完成认知测验或影响测验的准确度、完全性失语、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干扰检查结果的心、肝、肾、内分泌等内科疾患、不能配合针灸治疗或服用欣络舒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欣络舒 (银杏叶分散片)(湖南方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0mg/片),30mg,rid;治疗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穴位:顶会穴、顶前穴、顶后穴、顶左穴、顶右穴、希日穴、赫依穴。患者坐在椅子上,便于医生操作为宜。医生术前要做患者的思想工作,选好银针,分别在顶会穴、顶前穴、顶后穴、顶左穴、顶右穴、希日穴、赫依穴,进行针刺,此操作进行25分钟。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讲评定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MSE评分标准[5],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Barthel指数标准[6]:有10项内容,总分100分。>60分,表示有轻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60-41分,表示有中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40分,表示有严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始终由一位研究人员进行面谈和亲属调查 (不得询问入组及治疗情况,可由另一研究人员监督),然后作MMSE、Barthel指数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VD患者治疗前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经过一个月治疗后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一个月治疗后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Barthel比较

3 讨论

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血流量减低,脑实质多发小灶性缺血改变和特定皮质神经传导功能缺失的结果。根据流行病学报告[7],高/低血压、高脂血、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粘度、长期吸烟酗酒等被认为是VD相关的危险因素。

蒙医以整体观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认为该病属于“呆”病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多为年老体弱,体内三根七素之相对平衡状态易于失调,此时,如果操劳过度,使脑血管长期过于疲劳,失于“赫依”“血”的滋养,脑血管及周围组织受损或脑部血管巴达干堆积累及脑部而引起该病[8]。临床上以除巴达干,调节体素,改善脑功能为原则治疗该病。而蒙医针刺疗法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效果。蒙医针刺疗法是在指定穴位进行针刺,促进气血通畅,调节体素,疏松僵硬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及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蒙医针刺疗法再配合药物治疗该疾病,可明显提高VD患者的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示蒙医结合药物治疗该疾病可以较大提高临床疗效,而蒙医针刺治疗VD临床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且患者经济负担小,痛苦少,值得推广。

[1]俞世勋,郭民霞.血管性痴呆 [J].实用内科杂志,1993,13(6):328.

[2]管叶明,唐巍,汪青松.针灸治疗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9,30(4):452.

[3]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r mental disorders—DSM—IV.4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y Press,1994.

[4]Hachinski VC,lliff LD,Zilhka E,eta1.Cerebral blood flow in dementia.Arch Neurol,1975,32(9):632.

[5]陈弘道.老年精神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9-302.

[6]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2—298.

[7]Goreliek PB.Risk factors for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zheimer disease.Stroke,2004。35(Suppll):2 620 -2 622.

[8]苏荣扎布主编.《蒙医内科学》[M].第一版.呼和浩特:民族出版社,1989.7:590.

猜你喜欢
蒙医血管性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