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当选后伊朗内外政策的新走向

2013-08-31 07:05李国富
当代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改革派内贾德哈梅内伊

■ 李国富/文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伊朗最近举行的大选中,温和(也称务实)派人物鲁哈尼出乎人们意料在首轮选举中击败所有强硬保守派竞选对手,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鲁哈尼承诺,为摆脱伊朗目前面临的内外困境,执政后对内将会稳步地推进政治“变革”,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氛围;对外将努力改善与美欧和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争取打破核僵局,解除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尽管目前判断鲁哈尼新政是否能成功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鲁哈尼的当选将会对伊朗内政外交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伊朗政治社会、伊朗与美国关系以及伊朗核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大选进程跌宕起伏

温和保守派人物鲁哈尼在伊朗最近举行的大选中胜出,再次表明伊朗大选有其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在大选之初,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大选并无悬念,只是伊朗传统强硬派(“原则主义派”)代表人物之间的争夺。在2009年伊朗大选动乱之后,以改革派为代表的“绿色运动”力量遭到政府严厉镇压,其头目人物穆萨维和卡鲁比被软禁至今;因支持改革派,以拉夫桑贾尼为首的温和(务实)保守派势力也受到打压。在改革派和务实派被边缘化后,以总统内贾德为代表的新强硬派与传统强硬派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内贾德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矛盾公开化。双方争斗的结果是,总统内贾德被架空,传统强硬派在2011年3月议会选举中又大获全胜,伊朗政坛形成了少见的一派“独大”的格局。因此,人们对即将举行的大选并没有太大的热情。

在大选看似毫无悬念的情况下,伊朗当局对大选最关注的是两件事。第一,确保大选平稳。为避免2009年选举后发生的大规模社会动荡再次重演,伊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这次选举全过程进行了严厉管控。一是加大了对国内各反对派人物和新闻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监管力度;二是严格限制各竞选人的竞选活动区域;最后耐人寻味的是,伊朗这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选举委员会取代内政部,全面监控大选。第二,因担心改革派等政治派别抵制大选,争取高投票率是伊朗当局对这次大选最关注的另一件事。为此,伊朗第一次将地区选举与总统选举合并在一起举行。此外,领袖哈梅内伊还多次呼吁人们踊跃参加投票,将参加投票作为挫败伊朗敌人阴谋的举措。

5月11日,在参选人登记的最后一刻,温和派领袖拉夫桑贾尼和总统内贾德的顾问马沙伊等重量级人物登记参选,打破了大选开始后的“沉闷”,竞选开始趋于激烈。马沙伊曾任总统内贾德的第一助手,也是儿女亲家和首席军师。但马沙伊在政治上被指责试图以倡导民族主义来淡化,以致削弱宗教在伊朗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马沙伊遭到宗教保守集团的强烈反对,被视为是“偏离主义”思潮的首领。伊朗前总统、现任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是伊朗“大老”级人物。他持温和务实立场,反对内贾德的强硬政策,支持改革派某些诉求,不仅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还有伊朗“经济之父”的美誉,主张伊朗应改善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伊朗拥有很高的人气。尽管拉夫桑贾尼和马沙伊等诸多报名者未通过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拉夫桑贾尼的理由是年龄过大,已79岁了,身体条件不适合出任总统)。但拉夫桑贾尼决定参选还是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伊朗民众对大选的态度,极大地激起了民众对大选的热情。

5月21日,伊朗公布了此次总统大选的八名候选人名单,其中包括一名改革派代表:哈塔米时期的第一副总统阿雷夫;一名温和派代表:拉夫桑贾尼密友、现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前首席核谈判代表鲁哈尼。其余候选人均来自强硬保守派阵营,主要代表人物有:颇有人气的现任德黑兰市长卡利巴夫,现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和现任最高领袖国际事务高级顾问、前外长韦拉亚提等人。针对贾利利是领袖“钦点”的传言,哈梅内伊多次予以否定,并表示不会干预大选。不过,他建议伊朗选民应选择一名“虔诚、革命意志坚定、有能力”的总统,而不要选择想要把伊朗变成外国势力附庸的人。哈梅内伊的讲话虽未点明他支持哪一位候选人,但表明了他希望什么样的候选人当选伊总统的意向。

根据安排,八名候选人举行了三场电视辩论,分别就伊朗政治、经济和外交展开辩论。由于经济是这次大选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为争得选票,各位竞选人在辩论中都极力展示各自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计划。三场辩论结束后,卡利巴夫的支持率最高。但在投票的前几天,改革派候选人阿雷夫主动退出竞选,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都呼吁人们支持鲁哈尼后,鲁哈尼的支持率快速反超卡利巴夫,但当时绝大部分人认为,无人会在第一轮选举中胜出,鲁哈尼和卡利巴夫将进入第二轮决战。

2013年6月1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左)在首都德黑兰与新当选总统鲁哈尼(右)会面。

伊朗民众渴望“变革”成就了鲁哈尼

几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温和派人物鲁哈尼在6月14日举行的大选中,在首轮以50.7%的得票,击败所有强硬保守派竞选对手,当选为伊朗第11届总统。鲁哈尼当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竞选策略运用得当等,改革派竞选人阿雷夫退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伊朗民众普遍对现状不满,渴求“变革”。

在过去八年,尤其是最近四年里,伊朗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趋于白热化,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美西方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使伊朗经济状况急剧恶化。2012年伊朗石油出口减少了45%,石油收入锐减;货币贬值80%,导致物价飞涨,大量中小企业被迫停工、停产,失业率高达13%,平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对政府政策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大。争取改变现状、改善生活成为了伊朗民众在这次大选中最普遍的诉求。鲁哈尼是改革派和温和派在这次大选中唯一的代表,人们将选票投给鲁哈尼就等于投给了变革。因此,鲁哈尼的当选虽出乎人们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大选的结果使鲁哈尼以及他所代表的伊朗温和派和改革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通过大选,伊朗改革派,尤其是温和派扭转了在过去八年被边缘的地位,又重新返回了伊朗政治的中心。伊朗民众支持鲁哈尼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是对内贾德政府推行的内外政策的否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间接地批评领袖哈梅内伊的某些做法。但总体看来,领袖哈梅内伊也是大选的赢家,实现了对这次大选预定的主要两个目标:政权的平稳过渡和高投票率。尽管伊朗对这次大选进行了严密监控,但大选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公正、自由”的,连对伊朗百般挑剔的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大选代表了伊朗人民的意愿。此外,据伊朗民政部统计,有73%的伊朗选民参加了投票,如此高的投票率不仅大大地提升了伊朗政权与美西方抗衡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现了伊朗政体的“伸缩性”,即伊朗民众可以在伊朗现行的体制内,通过选票变内贾德的强硬政府为鲁哈尼的“温和政府”。

鲁哈尼可能并不是领袖哈梅内伊对下一任伊朗总统的首选人物,但绝对是满意的人选。鲁哈尼早期是伊朗伊玛目霍梅尼的积极追随者,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在伊朗各个部门担任过要职,不仅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有广泛的人脉关系。鲁哈尼虽与保守务实派领袖拉夫桑贾尼和改革派前总统哈塔米关系密切,但也深得领袖哈梅内伊信任,是领袖在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的两人代表之一。同时鲁哈尼还与其他主要政治派别的领袖人物,如传统强硬保守派代表人物、议长拉里贾尼家族交往密切。作为竞选人中的唯一毛拉,鲁哈尼还深得伊朗宗教集团的支持。大选统计结果表明,在伊朗宗教圣地库姆选区,鲁哈尼的得票率是所有参选人中最高的。在某种程度上,鲁哈尼是伊朗下届总统最合适的人选,他对缓解国内各政治派别尖锐的斗争和伊朗争取摆脱目前内外困境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鲁哈尼当选后,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地在第一时间向他表示祝贺,其他竞选对手也纷纷向他表示祝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伊朗人民应是这次大选最大的赢家。

2013年6月15日,伊朗内政部长纳贾尔在首都德黑兰宣布,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图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街道上正在庆祝的哈桑·鲁哈尼的支持者。

展望鲁哈尼对伊朗政治的“变革”

鲁哈尼是因民众思变、对目前现状不满而当选,因此,他执政后必然会对伊朗国内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或变革)。

首先,鲁哈尼将努力修复国内各政治派别争权夺利的紧张关系。

第一,极力淡化伊朗政治派别在大选中的竞争关系。当选后,鲁哈尼多次强调,他并不是某一特定政治派别的新总统,而是全体伊朗人民的新总统。第二,为避免重蹈以往新政府深深打上某一政治派别烙印的老路,鲁哈尼将努力组建一个包容各政治派别人物、代表伊朗全体人民的“和解和团结”的新政府。从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鲁哈尼新政府中不仅有温和派和改革派重要人物,还将吸纳强硬保守派人物,其中可能还包括这些大选的竞选对手,使新政府充满着“智慧和希望”。第三,密切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上届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可谓水火不容,总统内贾德与议长甚至公开吵架,竞相揭短,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和议会的正常运行。因此,鲁哈尼当选后马上拜会了议长拉里贾利,寻求后者的支持。拉里贾尼反应积极,表示将会努力加强议会与政府的合作。第四,满足改革派的诉求,争取早日解除对改革派领袖穆萨维和卡鲁比的监禁,顺利化解2009年大选后伊朗遗留下的重大政治后遗症。

其次,稳步推进伊朗国内政治领域的“变革”,努力营造一个较为“和谐、宽松”的政治氛围。

鲁哈尼在伊朗的政治派别中属于温和保守派,其政治理念既不赞同改革派倡导的“民主、自由”价值观,也反对强硬保守派主张的以宗教清规戒律来约束民众的生活。他表示,大选的结果是“温和思想战胜了极端主义”。鲁哈尼会吸取哈塔米执政期间推行“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依据伊朗目前的政治环境,在“法制、社会公正、不走极端和适度宽容”理念的指导下,稳步推进伊朗政治领域的“变革”,如放宽对意识形态领域里监控,允许民众享有相对的新闻、言论和行动自由,减少对民众私人生活领域的干预等。过去八年,由于强硬保守派主政,导致伊朗政治和社会日趋保守、僵化。应该说,鲁哈尼拥有相当大施展新政的空间。

最后,经济政策的变革将会是

缓慢的。

鉴于鲁哈尼从未在地方上主政,也没有负责过经济工作,经济可能会是他的“短板”。鲁哈尼新政府经济可能会受拉夫桑贾尼经济思想的影响。鲁哈尼与拉夫桑贾尼关系密切,而后者在伊朗有“经济之父”的美誉。现总统内贾德执政后改变了拉夫桑贾尼的经济指导思想,造成伊朗经济不景气,因此,鲁哈尼执政后很可能会对内贾德现行的经济思想进行重大调整。但考虑到大规模经济政策的调整难以立见成效,更重要的是担心会触及到现行政策强大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遭到抵制。因此,鲁哈尼可能会逐步地增加市场经济成分,稳步地推进私有化,从而提升伊朗经济的活力。近期,鲁哈尼将会继续执行“补贴”政策,采取措施控制物价上涨,稳定货币汇率,同时增加对生产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投入,争取盘活经济,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尽管改善伊朗经济是鲁哈尼的竞选承诺和新政府执政的当务之急,但短期成效很大部分可能将取决于伊朗与美欧的关系,特别是在核问题上能否取得重大的突破。

争取改善国际环境,摆脱国际制裁

鲁哈尼在竞选和当选后曾多次表示,他将采取更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政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建立“建设性互动”关系。为扭转伊朗日趋恶化的国际环境,改善与美欧和沙特等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可以说是鲁哈尼执政的对外政策重点,其中打破核问题的僵持局面、解除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又是重中之重。如能在确保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前提下,与美欧在核问题上达成谅解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那么,领袖哈梅内伊和议长拉里贾利可能都会支持鲁哈尼在外交上进行新尝试。

在竞选辩论时,鲁哈尼批评伊朗核谈判代表贾利利谈判立场僵硬,从而牺牲了伊朗其他重大的国家利益,“伊朗除了在核计划上有重大的国家利益外,还有其他重大的国家利益”。根据鲁哈尼选战期间在核问题上的表态,其当选后很可能会对伊朗“重大的国家利益”重新进行评估、梳理,并可能在核问题上对伊现政策进行调整。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鲁哈尼会在核问题上作出怎样调整,但笔者认为,核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包括:1、尽管伊朗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核计划的立场很不满意,但IAEA对伊朗核问题的评估报告仍是国际社会对伊朗是否和平利用核能的最重要评判依据,因此,伊朗必须密切与IAEA的合作关系。在此情况下,伊朗可能同意与IAEA签署条件更加苛刻的新核查协议,并向IAEA开放帕尔辛军事基地,使伊核活动更加透明,消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2、在与“5+1”的谈判中,伊朗可能会同意中止提炼超过5%浓缩铀的加工活动,包括中止福尔多地下核设施核活动。3、减少安装新的离心器和其他核活动。作为回报,伊朗将会要求国际社会:(1)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发展核能包括提炼(3-5%)浓缩铀的权利;(2)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欧逐步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目前,国际社会包括美欧对鲁哈尼当选普遍持积极的态度,奥巴马政府表示愿意与伊朗新政府进行直接接触;欧洲政要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表示,愿意与伊朗新政府共同致力寻找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解决方案。美西方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温和派鲁哈尼执政可能是美欧改善与伊朗关系和在核问题达成协议的最佳人选,因此,美欧应抓住机遇,与鲁哈尼达成协议,以便尽早遏制伊朗的核发展能力。由于鲁哈尼要等到8月初才能走马上任,因此,奥巴马政府目前采取了观望态度,美国不仅要“听其言”,最重要的是要“观其行”。

就美伊情况来看,两国均有改善紧张关系和打破伊朗核问题僵局的愿望,如鲁哈尼真能在核问题上做出上述让步,基本满足了美欧对伊核问题的担忧,双方在核问题上达成某种妥协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伊朗与美欧改善关系的阻力也很大。美西方也有不少人认为,伊朗的变化证明对伊朗严厉制裁正在产生效应,如国际社会继续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不排除迫使伊朗完全放弃核计划的可能性。美伊关系紧张的原因错综复杂,两国实现和解绝非易事。回顾美伊过去30多年来的敌对关系,期间也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两国可能改善关系的积极动向,但都因各种原因使两国改善关系的机遇擦肩而过。应该说,鲁哈尼新政再次为美伊改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机遇,现在判断两国能否抓住这次机遇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鲁哈尼开启的这扇机遇之窗是有时限的。

[1] 在伊朗的政治中,“原则主义派”通常是指那些声称坚决捍卫伊玛目霍梅尼伊斯兰革命原则的政治势力——作者注。

[2] 鲁哈尼和贾利利均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代表。该委员会有两位秘书长,分别是鲁哈尼和贾利利——作者注。

猜你喜欢
改革派内贾德哈梅内伊
李实:坚定的“改革派”学者
“王权至尊”与都铎时期的思想纷争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哈梅内伊手术成功
哈梅内伊欢迎奥巴马涉伊言论
内贾德5日开始第二任期
伊朗人激烈争议内贾德
伊朗领袖暗示 支持内贾德连任